五小工业wǔxiǎo gōngyè我国地方小型厂矿的统称。60年代一般是指小钢铁厂、小煤矿、小电站、小化肥厂、小机械厂,后来又包括小水泥厂等。例如:“与此同时,各级党委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发展‘五小’工业,有计划地建立支农工业体系,组织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农业,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人民日报》1975.12.31)“地方五小工业要整顿的问题说得不够。搞五小工业也要有原料、材料和设备的保证。”(《周恩来选集》下464页,人民出版社,1984) 五小工业 五小工业wǔxiǎogōngyè小钢铁厂、小水泥厂、小农机厂、小化肥厂、小煤矿等的合称。 ❍ 我国县级及县以下单位兴办了许多~。 ☚ 五险一金 五星红旗 ☛ 五小工业中国60年代初一些县和县以下单位举办的小煤矿、小化肥、小钢铁、小机械、小水泥等工业的通称。是中国依靠自力更生、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规模较小的地方工业。 五小工业我国地、县两级以下单位举办的小钢铁、小机械、小化肥、小煤窑、小水泥等工业的通称。是我国60年代后半期。为了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需要,以支援农业为主要目标而正式提出要加快发展的一种地方工业形式。“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初期的动荡,其发展一度受到严重影响,进入70年代后,国家重新强调要大力发展地方“五小工业”,并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使其蓬勃发展了起来,到1975年,“五小工业”中的钢、原煤、水泥和化肥年产量分别占到全国总产量的6.8%、37.1%、58.5%和69%。 “五小工业”投资少、建设快,便于因地制宜,对于满足当地需要,支援农业发展,解决劳动就业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它往往设备陈旧,盲目建设,经济效益差,许多地方的“五小工业”长期亏损,还常发生与大企业争原料、燃料和动力等现象。 五小工业中国县和县以下单位兴办的地方小型工业企业的总称,包括小钢铁厂、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小煤窑和小水电站等。 五小工业是我国工业中的一部分。它具有规模小、投资少、工期短、收效快的优点。兴办五小工业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劳动力、资金和分散的自然资源,有利于调动地方办工业的积极性,对促进工农业生产、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加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发展五小工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按照合理和经济的原则,讲求经济效益。目前,五小工业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占的比重较大。对于那些投资多、专业化协作程度低、产品成本高、亏损严重的五小工业(如某些小钢铁厂等),应当进行适当的整顿和调整。对于那些投资少、工期短、经济效益好的五小工业(如小水电站等),应在国家大力支持下,积极兴办,以适应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五小工业the five small industries—small-scale factories or mines producing iron and steel,coal,chemical fertilizers,cement and machine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