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歌词的结构形式Ertonggeci de jiegou xingshi
结构,即作者通过构思和选材,按句、行、段、章有机地组织起来的过程。儿童歌词较成人歌词短小,结构更应严谨。要从表现主题、塑造艺术形象出发,对选材的详略、先后、层次、衔接、过渡及开头、结尾等精心地组织和设计。结构形式即段体。歌词和诗一样要分段,每段有中心段意,各段紧密连贯,共同表达一个主题。词要与曲配合,在长期创作实践中,一般形成了如下几种段体:
❶单段体(曲调叫一段体或一部曲式)a、一节式:整首歌只有一段词,一般以四句为一段,中间没有明显的对比、停顿和分段,一气呵成。这样的歌词短小、简练、易唱、易记、易流传。例如《小金鱼》(童谣):缸里的小金鱼游呀游/摇摇尾巴点点头/一会儿沉,一会儿浮/好象快乐的小朋友。b、两节式:把歌词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分成两节来写,两节可以是并列、递进和发展式的关系。分成两个层次构成一首完整的歌词。例如《睡得早、起得早》(催眠曲)(放平词):月亮窗外照/星星来问好/听我唱个歌/弟弟快睡觉。今天睡得早/明天起得早/听我唱个歌/弟弟睡着了。c、分节歌:单段体歌词的一种特殊形式叫分节歌。因为歌词内容多,情绪又基本一致,需要分成三节以上的歌词表达,共用一个曲调。例如《坐火车》(柯岩词)和《我们的田野》(管桦词):等都是分节歌。
❷二段体(曲调也叫二段体或二部曲式)一首歌词在内容、形式和情绪上有鲜明对比的两段。例如《欢迎少年这方来》(寒枫词):青松行对行/白杨排对排/满山树林象大海/树下红花开/欢迎少年这方来。林中的小鸟/嘀呖呖,喳啦啦/叽啾叽啾,嘎咕嘎咕/都把客人来接待。……这是歌词的第一节,分为两段。第一段描写美丽的山林景色。第二段写百鸟争鸣。两段内容、句式、感情都有鲜明的对比,使“欢迎少年这方来”的主题更形象、生动。二段体歌词有的分为主歌和副歌。主歌一般为两节、三节或多节,叙述、描写主题内容。副歌一般为单节或与主歌节数相同。概括,升华主题。抒情成分较主歌更大。例如《我们多么幸福》(金帆词):主歌为三节,表现少年儿童幸福的具体内容和形象。副歌为单节,表现幸福的欢乐情绪。
❸三段体(曲调也叫三段体或三部曲式,又叫“ABA”式)有明显的三段,第一、三两段完全相同或大致相同,并与第二段呈对比。第一段一般为揭示主题做准备。第二段具体描述主题。第三段是总结与升华。三段可以都是单节歌词,如果陈述主题的内容较多,可将第二段增为二、三节或多节歌词来表现。例如《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管桦词):即为三段体,一、三两段完全相同,为主题铺垫、渲染,第二段具体陈述妈妈所要讲的事情。又如《我驾油龙飞向前》(杨春华词):小板凳,排一串/列车装上大油罐/大庆石油运四方/我驾油龙飞向前/轰隆隆,轰隆隆/轰隆轰隆轰隆隆呜——!大庆油,到矿山/绞车欢迎汽笛喊/绞车加上大庆油/拉出原煤堆成山!大庆油,到田间/铁牛欢迎歌不断/铁牛加上大庆油/开出万亩丰收田!大庆油,到港湾/舰艇欢迎列队站/舰艇加上大庆油/海上巡逻象飞箭!小板凳,排一串/我驾油龙飞向前/大庆石油又高产/全国人民笑开颜/轰隆隆,轰隆隆/轰隆轰隆轰隆隆,呜——!这也是有典型的三段体歌词。歌词按照儿童游戏的情节顺序安排层次,划分段落。“板凳” 变成 “油龙”“飞向前”,“到矿山”、“到田间”、“到港湾”,然后“油龙”继续“飞向前”完满结束。层次清楚、段落分明,头、尾两段前后呼应,再化再见。同时可以明显看出,在按情节发展安排结构的大层次(第二段)中,又可分为一、二、三节并列的结构形式,这三节完全可以用一曲调反复。但这些都是从表现内容出发,灵活多样都是为同一主题服务的,使歌词与乐曲的结构和谐、统一。
❹多段体 (曲调叫多段体或多部曲式,又叫“ABC”式)有三个以上互相对比的段落,情绪、句式明显不同,不能用相同的节奏和音调谱曲。例如《林中的鸟声》(金波词):(A)从绿色的树林那边/吹来凉爽的微风/风儿送来花香/也送来鸟儿的叫声。(B)你听,那是什么鸟儿在呼唤/嘀呖、嘀呖、嘀呖/又是什么鸟儿在回应/嘀铃、嘀铃、嘀铃…… (C) 啊,树林是鸟儿快乐的家/那是我们为祖国筑起的绿色长城。(第二段略),A段写 “林中”,B段写 “鸟声”,C段写少年儿童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