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乾隆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乾隆帝1711—1799清代皇帝,庙号高宗。满族。爱新觉罗氏,讳弘历。1736—1795年在位。即位后,继续采取有利生产的措施,荒地大量开垦,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人口增长达三亿左右。随着农业发展,手工业亦日益发达,全国著名陶瓷品生产地有四十余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封建国家。在位时期,彻底战胜准噶尔贵族的叛乱势力,设伊犁将军、参赞大臣等率兵分驻伊犁、塔城等地;又削平天山南路大小和卓木的势力,在喀什噶尔等地分设参赞大臣等,统属于伊犁将军,以巩固对天山南北路地区的统治。镇压了台湾林爽文起义。1792年派军入藏,击退侵入西藏的廓尔喀侵略军。次年颁布《钦定西藏章程》,明确规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其地位“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从此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关系更加密切,巩固了边疆。乾隆五十八年(1793)严拒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提出的侵略性要求,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野心。对内加强思想统治,销毁窜改对清政府不利的书籍,因文字细故,屡兴大狱。同时开设博学鸿词科,完成《明史》、《续文献通考》、《皇朝文献通考》等书籍的编纂工作,又开设四库全书馆,编成《四库全书》。乾隆帝统治期间,到处巡游,特别是六次南巡,浪费无度。四次东巡,五次西巡,劳民伤财。晚年骄侈自满,吏治败坏,贪污成风。权臣和珅当政二十年,兼并掠夺农民土地八十万亩。1796年白莲教农民起义迅速发展到湖北、四川、河南以及陕甘等省。从此清朝日益衰落。这年,乾隆帝禅让给皇太子,自称太上皇。 乾隆帝即“清高宗”(1024页)。 乾隆帝即弘历,见该条。 乾隆帝 130 乾隆帝1711—1799清朝第四代皇帝。年号乾隆。即爱新觉罗·弘历。世宗第四子。1735—1796年在位。在位期间,多次用兵,统一疆土,相继平定了准噶尔的叛乱,消灭天山南路大、小和卓木的势力,并在新疆设参赞大臣、办事大臣和伊犁将军等,加强中央政府对西部地区的管理;1766年平定大小金川土司叛乱;1793年击败入侵西藏的廓尔喀侵略军后,颁《钦定西藏章程》,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控制;倡导汉学,开博学鸿词科,相继编成《明史》、《续文献通考》、《四库全书》等书籍;行宽严相济之策,减免租税,屡兴文字狱加强思想统治;巡游无度,耗费甚巨。晚年吏治腐败,贪污成风,社会矛盾激化,各地起义不断。 ☚ 雍正帝 龚自珍 ☛ 乾隆帝即“弘历”(643页)。 乾隆帝见 弘历 乾隆帝见“清高宗”。 乾隆帝乾隆帝雙幅 (清 ·康熙五十年——嘉慶四年 1711~1799)清第六代皇帝。名弘曆。康熙孫,雍正四子。年八十有九,享國六十一載。帝在清盛之時,文德武功,屬清諸帝之最,為世界史上杰出君主。好西洋趣味,選用外籍教師,但嚴戒基督教。善詩文,工書、畫,武術造詣精深。不吝鉅資昌盛文藝,命開《四庫全書》館,敕刻 《乾隆欽定本》(《淳化閣帖》翻刻本)、〈乾隆石經〉、《三希堂帖》,令儒臣纂 《一統志》等書。大肆蒐集藝術珍品,激勵玉器、陶器、漆器、文房具之制作,創造“乾隆墨”諸精美品。帝於種族之見甚深,禁效漢風,强行滿語,凡詩文稍涉忌諱者,輒興大獄以誅戳之。帝書特秀,風格源出董其昌,筆勢圓滿無圭角,殊顯帝王之威嚴與洪福也。近人馬宗霍《霋獄樓筆談》 曰: “高宗(乾隆帝)席父祖之余烈,天下晏安。因得栖情翰墨,縱意游覽,每至一處,必作詩紀勝,御書刻石。其書圓潤秀發,蓋仿松雪 (趙孟頫)。惟千字一律,略無變化,雖鐃承平之象,終少雄武之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