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3.第三产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3.第三产业 3.第三产业锦州市是辽西经济、文化中心,随着农村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第三产业应运而生。到1996年,交通运输企业23 954个,从业人员44 813人,总产值达16.4亿元;商品流通企业22 332个,从业人员44 695人,总产值达22.4亿元;餐饮企业5 230个,从业人员13 197人,总产值达5.8亿元;旅游服务企业2 073个,从业人员3 403人,总产值0.5亿元;文化、信息等企业1 713个,从业人员6 178人,总产值0.8亿元。乡、村、户齐办第三产业,使农村剩余劳力各展所长,也为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方便。 ☚ 2.乡镇工业 4.农业科技 ☛ 3.第三产业 3.第三产业1987年以前,全区没有一个专业市场。到1996年底,全区建成各类市场50多个,其中专业批发市场达19个。中国鞋城、东北日杂等专业批发市场成为全国闻名的大市场。全区初步形成了以鞋类、电子、日用杂品、阀门、钢材、香烟、装饰材料、汽车配件、农副产品、小食品等10大商品为主的专业批发和集贸相结合的市场群,1996年市场交易额达36亿元。市场的发展带动了商饮服修储运各业的繁荣。到1996年底,全区第三产业企业和从业人员分别达到1.5万户和7万人,营业额超过亿元的市场达4个,年收入超过500万元的企业达55个。第三产业实现总收入137亿元,利润7.2亿元,增加值25.24亿元,分别是1988年的17.5倍、10.1倍和10.5倍,第三产业为国家提供的税收额达8 000万元,是1988年1 800万元的4.4倍,占全区工商税收总额的比重由1988年的28%上升到68%,一、二、三产业比例结构已发展成为7:54.9:38.1。 ☚ 2.乡镇工业 4.对外贸易 ☛ 3.第三产业 3.第三产业河北农垦第三产业发展开始于50年代末期,芦台、汉沽等农场率先自办商业,其后各场也开始自办,经营农场所需小型生产资料和职工所需生活用品,形成场内自办商业和供销商业并存。70年代末80年代初,河北农垦为改变单纯生产原料产品状况,推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商业发展较快。进入“八五”期间,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加快,比重逐渐上升,领域不断拓宽,成为推动农垦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在传统行业方面,餐饮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物资流通业不断扩大; 在新兴行业方面,金融、保险、信息、审计、旅游业从无到有,开始起步; 科研、教育等进步明显; 非国有经济发展加快,多种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 2.第二产业 (三)生产水平 ☛ 3.第三产业 3.第三产业农垦第三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以前主要是为农场所处区域提供各种社会服务、商业、餐饮业等。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成分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房地产开发、旅游、信息等新兴行业已开始起步,并显示出了勃勃生机,汉沽、芦台、柏各庄、南大港等场利用土地资源和拥有建筑施工力量的优势,搞起了新型住宅建设。坝上各场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开展了旅游业,特别是由中垦集团、神农国际旅行社、察北牧场等单位联合开发的“察哈尔神农度假庄园”项目已开工建设,不久即可投入运营,接待游客。信息业在中捷、芦台、柏各庄等场也开始起步,为农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农场的小市场建设在计划经济时期发展非常缓慢,许多农场是空白。改革开放后,小市场建设也日新月异,南大港、柏各庄、芦台等场的小市场建设对发展农场经济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各场为生产服务的物资流通、外贸出口等发展势头良好。 ☚ 2.农垦工业 三、国营水产良种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