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科学施肥阶段(80年代以后)
70年代末,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主持进行了《青海省灌区及高寒地区主要作物氮磷钾化肥适宜的比例和用量研究》。1979—1984年,在河湟灌区、柴达木灌区、雨养型干旱山区与冷温湿润型高寒山区,分别对春小麦、油菜作物通过50个氮磷用量及比例试验的回归分析,获得各类型区主要作物,不同产量水平下的肥料效应方程。增产效果趋势是雨养型干旱山区>河湟灌区>柴达木荒漠灌区>冷温湿润高寒山区。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配方施肥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1984年成立技术协作组,经过3年的多点试验和大田验证,研究出配方施肥的有关技术参数,制定了《青海省配方施肥技术方案》, 用以指导大面积推广。1988年成立优化配方施肥协作组, 对青海省小麦、 油菜、蚕豆、豌豆、青稞、 马铃薯六大作物的优化配方施肥方案及有关参数进行了深化研究, 编制了施肥预测模式软件, 实现了计算机推荐施肥, 使全省施肥水平进一步提高。90年代, 随着我国平衡施肥的试验、示范和研究的开展, 1996年青海省参加了农业部平衡施肥项目, 在配方施肥、 优化配方施肥的基础上提出小麦专用肥、 油菜专用肥、蚕豆专用肥、 马铃薯专用肥的配方, 生产出部分专用肥用于农业生产, 取得了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