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古代名物 > 飲食類 > 茶食部 > 茶品 > 烏丁泥 > 烏爹泥 烏爹泥 wūdiēní 乌爹泥wū diē ní《本草纲目》土部第7卷乌爹泥(3)。药名。 【基原】为豆科植物儿茶Acacia catechu(L.) Willd的枝干或茜草科植物儿茶钩藤Uncariagambier Roxb.的枝叶煎汁浓缩而成的干燥浸膏。 【别名】孩儿茶、乌垒泥、乌丁泥(《本草纲目》),西谢(《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 【性味】苦涩,凉。 ❶《饮膳正要》:“甘苦,微寒,无毒。” ❷《本草正》:“苦微涩,性凉。” 【归经】《本草求真》:“入心、肺。” 【功用主治】清热,化痰,止血,消食,生肌,定痛。治痰热咳嗽,消渴,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血崩,小儿消化不良,牙疳,口疮,喉痹,湿疮。 ❶《饮膳正要》:“去痰热,止渴,利小便,消食下气,清神少睡。” ❷《医学入门》:“消血,治一切疮毒。” ❸《本草正》:“降火生津,清痰涎咳嗽,治口疮喉痹,烦热,止消渴,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湿热痢血,及妇入崩淋,经血不止,小儿疳热,口疳,热疮,湿烂诸疮,敛肌长肉,亦杀诸虫。” ❹《本草备要》:“涂阴疳痔肿。” ❺《本草求真》:“治时行瘟瘴。” ❻《药材资料汇编》:“疗火伤,消炎定痛。治眼结膜、鼻腔、口腔等炎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三分至一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成分】儿茶含鞣质、儿茶精。儿茶心材含儿茶鞣酸(Catechu-tannic acid),1-,dl-儿茶精(1,dl-Catechin),1-及dl-表儿茶精(1,dl-Epicatechin)赭朴鞣质(Phlobatannin)及非瑟素(Fesetin)、槲皮素(Quercetin)、槲皮万寿菊素(Quercetagenin)等黄酮醇。深色心材含色素,原儿茶鞣质(Protocatechu tannins)和没食子酚鞣质(Pyrogallic tannins),儿茶树汁尚含有黏液质、脂肪油、树胶和蜡等。 【药理】 ❶抗菌:儿茶水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及痢疾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结核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直接抑制流感病毒,其最小有效浓度2 mg/ml。此外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❷保肝:d-儿茶精能促进肝脏能量代谢,稳定细胞膜,保护肝组织,对人类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及中毒性肝损害有一定疗效。 ❸抗癌:20%煎剂对绿豆发芽和腹水癌细胞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其直接杀死癌细胞的作用较强。 ❹对心血管的影响:d-儿茶精能收缩体外兔耳血管,对体外蟾蜍心脏振幅先增强后减弱;能兴奋酪氨酸酶,而抑制酪氨酸脱羧酶,使体内肾上腺素含量减少,可能与其降压作用有关。儿茶精尚有维生素P样活性,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诱性和脆性。 ❺对酶活性的影响:除上述外尚能抑制组胺脱羟酶、透明质酸酶和胆碱乙酰化酶的活性。其抑制大鼠眼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ID50为10-6mol。 ❻抑制肠蠕动:儿茶水溶液能抑制家兔小肠蠕动,但促进盲肠逆蠕动而有止泻作用。儿茶精能抑制大肠内细菌的胺生成酶,阻断吲哚类物质产生而有止泻作用。 ❼其他:d-儿茶精能降低兔血糖,延缓羊毛脂所致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并抑制多种器官的氧摄取。 ❾毒性:静脉注射儿茶使豚鼠骨骼肌张力降低,血压下降,呼吸加快,剂量过大使呼吸麻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