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澳门与香港贸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澳门与香港贸易 澳门与香港贸易香港是澳门传统的贸易伙伴,两地隔海相望,距离不过40海里,经济、贸易及投资的关系向来十分密切。早在香港开埠之初,随着航海运输从帆船时代进入轮船时代,澳门先前享有的远东转口贸易中心的地位被香港取而代之,澳门的对外贸易从此基本上要依赖香港进行航运中转。1963年起欧美国家对香港纺织品的输入限制日渐严格,而澳门产品输往这些国家的纺织品当时尚未受到限制,众多港商于是纷纷到澳门投资办厂,港资成为澳门主要的外资,几乎占澳门投资总额六成以上。澳门工厂的出口订单有七成是由香港转来,澳门发展加工工业所需的资金、技术、设备、人才和信息等也主要来自香港。1965年,澳门从香港进口的货值达1.51亿澳门元,占澳门进口总值的55.2%。到1970年更达到2.56亿港元,占总值64.27%,这个比重在70年代的最高年份甚至高达70%以上。1980年,澳门从香港进口总值为15.23亿澳门元。进入80年代后,由于澳门进口来源地分散化以及澳门贸易商直接向欧美各国落单订购产品,澳门进口贸易对香港的依赖程度趋于下降,自香港进口货值占进口总值降至40%左右。但绝对值增长迅速,70年代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50.6%,80年代达14.7%,90年代虽然增长平缓甚至出现负增长,但香港仍是澳门最大的进口来源地。直至1997年,香港首次降至第二位(占25.2%),中国内地则跃居第一位(占28.6%)。1984~1997年14年间,澳门自香港进口的各年度货值(单位:澳门元)依次为:25.20亿元、27.15亿元、33.59亿元、39.08亿元、45.08亿元、50.13亿元、52.10亿元、51.65亿元、51.60亿元、48.18亿元、51.37亿元、47.07亿元、46.27亿元、41.76亿元。由于澳门大部分进口货物是经香港转口,所以上述数据含有高估成分。1995年自香港进口货值占进口总值的28.9%。从香港进口的商品中,纺织纱、梭织物、已制成纺织品及有关产品占63.2%,其他为杂项制品(占6.7%)、烟叶(占3.4%)、饮料(占2.5%)等。出口方面,20世纪70年代以前,澳门的神香、爆竹、火柴三大传统出口以香港为主要的出口市场,约占澳门出口总额的1/3,1959年一度达到60.3%的高比重。70年代后,澳门现代工业发展起来,输港产品主要集中在原料性制成品,大部分是香港厂商设在澳门的附属公司或联营公司生产的制成品,供香港的工厂深加工后出口。80年代中后期香港是澳门第二大出口市场,占出口总值的22%,仅次于美国。90年代起澳门输港货值逐渐下滑,1997年输港货值仅占出口总值的7.7%。就澳门输港产品货值年均增长率而言,70年代为22.3%,80年代为21.1%,90年代前半期则出现负增长,为-1.6%。1998年1~3月,澳门输港货值为2.97亿澳门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出现-3.9%的负增长。澳门输港货值 (单位: 澳门元) 在1984~1997年各年度依次为:14.69亿元、13.06亿元、13.50亿元、17.39亿元、16.83亿元、19.35亿元、17.70亿元、17.43亿元、17.63 亿元、17.85 亿元、16.60亿元、16.57亿元、16.84亿元、13.15亿元。澳门输港商品结构高度集中,1995年输港纺织纱、梭织纱、已制成纺织品及有关产品占输港产品总值42.7%,皮草、皮革制品及毛皮占14.2%,非金属矿物制品占8.2%,衣着及服饰附属品占7%,杂项制品占4.5%。从贸易差额的角度看,十几年来澳门对香港的贸易年年逆差,而且幅度趋于增大。 ☚ 贸易条件 澳门与祖国内地投资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