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礼仪之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礼仪之争

183 中国礼仪之争

历史上关于基督教如何对待中国礼仪的论争。17—18世纪,葡萄牙控制的耶稣会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以扩大影响,一直允许中国教徒保留祀孔祭祖等习俗。后来西班牙多明我会、方济各会为了与葡萄牙争夺对华传教垄断权,主张祀孔祭祖是异端,不能予以宽容,并提出 “维护天主教的纯洁”,抨击耶稣会。1635和1643年,多明我会两次向教皇控告耶稣会,挑起这场争论。1645年,教廷批准多明我会的指控,谕令谴责耶稣会。耶稣会立即派员赴罗马申诉。1656年,教廷重作决定,同意耶稣会的方针。但多明我会则不服。1669年,教廷指示前两项决定均属有效,可视环境情况而灵活遵行之,并将此案交异端裁判所继续审理。从1700年起,论争转化为教皇与中国清朝皇帝的公开冲突。康熙帝声明祀孔祭祖系中国习俗,不含宗教意义。1704年,教皇坚持禁止中国教徒行中国礼仪的谕令,派使节于第二年到达北京同清廷谈判,无结果。1706年康熙帝下令驱逐反对中国礼仪的传教士。1715年,教皇克雷芒十一世颁布《从这日起》(清朝文献译为《禁约》)通谕,重申前禁,康熙帝乃拘捕传教士,禁止传教。此后,教廷对禁令态度几经反复,直到1939年才把有关中国礼仪的一切禁令撤销。

☚ 拜上帝会   广学会 ☛
中国礼仪之争

中国礼仪之争

17-18世纪由在华天主教传教士引起的关于如何对待中国礼仪的争论。耶稣会坚持适应中国国情的传教方针,允许中国教徒保留祀孔祭祖和其他习俗。多明我会和方济各会则认为祀孔祭祖是异端;另外还认为对神的称号只能用“神”而不能用“天”和“上帝”。后两会将这一问题提交罗马教廷。1645年,教皇英诺森十世批准多明我会的指控,谴责这种中国礼俗。耶稣会派卫匡国赴罗马申诉,1656年教皇亚历山大七世取消这项禁令。1669年,教皇克雷芒九世指示前两项均有效,具体情况由传教士自行判断。论争双方各行其是。1700年起,论争发展为教皇与清朝皇帝的公开冲突。该年康熙帝声明,祀孔祭祖是中国习俗,不含宗教意义。1704年,教皇克雷芒十一世发布通谕,取缔中国礼仪。1715年再次予以重申。1742年,教皇本笃十四世重申禁令,而清廷则针锋相对,严禁传教。直至1939年罗马教廷才撤销有关中国礼仪的禁令。

☚ 中国佛学院   中国民间宗教 ☛
0000564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9: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