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辞书学通论 | | |
词典论(一——十四) | 黄建华 | 《辞书研究》1983年第1期至1985年第2期 |
辞书学名词解释(一——十) | 杨楷 | 《辞书研究》1984年第3期至1986第1期 |
新文学与新字典 | 沈兼士 | 《新青年》第4卷第2期(1918) |
词典里如何表现思想性 | 何梅岑等 | 《中国语文》1960年第12期 |
划清词典工作中的若干是非界限 | 陈 原 | 《中国语文》1978年第1期 |
略谈编写词典的科学性 | 高光烈 | 《理论学习》1978年第2期 |
词典学试论 | 杨祖希 | 《辞书研究》1979年第1期 |
辞书如何延年益寿 | 徐铸成 | 《辞书研究》1979年第1期 |
试论辞书的政治性 | 巢 峰 | 《辞书研究》1979年第2期 |
坚持辞书的科学性 | 徐庆凯 | 《辞书研究》1979年第2期 |
谈辞书的稳定性 | 冯英子 | 《辞书研究》1979年第2期 |
辞典要有简明性 | 池 哲 | 《辞书研究》1979年第2期 |
知识性——辞书的中心 | 杨祖希 | 《辞书研究》1979年第2期 |
论词典的类型 | 王德春 | 《辞书研究》1980年第1期 |
词典编纂工艺学 | 卜东新 | 《辞书研究》1980年第3期 |
关于词典吸收研究成果的一些想法 | 吉常宏 | 《语文研究》1980年第1期 |
辞书工作的艰苦和愉悦 | 吕叔湘 | 《辞书研究》1981年第2期 |
编写辞书的精神和态度 | 陈 原 | 《辞书研究》1981年第2期 |
关于词典学的术语 | 赵恩柱 | 《辞书研究》1981年第4期 |
汉语辞书简论(上、下) | 郭文瑞 | 《河北大学学报》1982年第4期、1983年第3期 |
词典的编纂与词典学 | 徐 青 | 《嘉兴师专学报》1983年第2期 |
我国辞书编纂的道路和特点 | 尚 丁 | 《辞书研究》1983年第4期 |
发展辞书的立体化系列 | 孙厚朴 邓伟志 | 《文汇报》1983年9月14日 |
词典学的对象和任务 | 陈炳迢等 | 《语文论丛(3)》(1983年) |
提高辞书质量的若干设想 | 刘庆隆 | 《辞书研究》1984年第5期 |
概念研究和词典编纂 | 于光远 | 《辞书研究》1985年第1期 |
文献检索与辞书事业 | 潘树广 | 《辞书研究》1985年第1期 |
论词典分类 | 汪耀楠 | 《辞书研究》1985年第4期 |
信以传信,疑以传疑——辞书编修之我见 | 李衡梅 | 《学习与探索》1985年第5期 |
汉语辞书和辞书研究的新成就 | 曹方人 徐祖友 | 《语文导报》1985年第12期 |
词典、百科词典和百科全书 | 常政 | 《词典和词典编纂的学问》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 |
辞书的类型和辞书学的结构体系 | 杨祖希 | 《词典和词典编纂的学问》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5年 |
词典的广度、深度,词义层次及体系 | 李锡胤 | 《辞书研究》1986年第3期 |
辞书特性探索 | 巢峰 | 《出版与发行》1986年第4期 |
辞书编纂过程中的宏观结构研究 | 杨祖希 | 《编辑之友》1986年第4期 |
简论辞书的内在联系 | 林海鑫 | 《辞书研究》1987年第2期 |
辞书学最基本术语的统一问题 | 杨祖希 | 《辞书研究》1987年第4期 |
中国工具书与手册工具书纵论 | 华 夫 | 《天津师大学报》1987年第6期 |
辞书学绪论 | 杨祖希 | 《辞书论集》,知识出版社1987年 |
比较辞书质量的一个客观化方案 | 顾国庆 邓伟志 | 《辞书论集》,知识出版社 1987年 |
辞书和逻辑 | 徐庆凯 | 《辞书论集》,知识出版社1987年 |
略论我国的辞书结构 | 石家金 | 《词典研究丛刊》第8期 |
重视辞书理论的指导作用 | 思 惠 | 《辞书研究》1988年第1期 |
辞书编纂中的平衡问题 | 严庆龙 | 《辞书研究》1979年第2期 |
词目·释义·文风·规格——辞书编纂话体例 | 王自强 | 《编辑之友》1986年第3期 |
关于辞书的类目 | 张闳凡 | 《辞书研究》1981年第2期 |
试谈辞书的文风 | 王自强 | 《辞书研究》1981年第3期 |
定义和定性叙述 | 黄鸿森 | 《辞书研究》1980年第4期 |
谈交叉 | 谷 枫 | 《辞书研究》1983年第5期 |
编词典要从多方面理解词义 | 李锡胤 | 《辞书研究》1988年第1期 |
论辞书中世界民族译名的统一问题 | 穆新芹 | 《辞书研究》1984年第4期 |
资料的选择和运用 | 黄清士 | 《辞书研究》1983年第5期 |
借鉴、创新,还是照抄照搬——兼谈词典编纂中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问题 | 朱 原 | 《出版工作》1988年第10期 |
参加辞书编辑和古籍整理工作的体会 | 魏建功 | 《新建设》1961年第1期 《中国语文》1961年第3期 |
词典附录试论 | 徐永真 | 《辞书研究》1984年第5期 |
小谈辞书形式的创新 | 尚 斌 | 《辞书研究》1984年第2期 |
要充分利用词典的版面 | 刘庆隆 | 《辞书研究》1983年第2期 |
试论词典的索引功能 | 时永乐 | 《文教资料》1988年第2期 |
辞书要有好插图 | 刘尊棋 | 《辞书研究》1983年第3期 |
辞书的装帧设计 | 尚佩芸 | 《出版与发行》1987年第6期 |
辞书中国化小议 | 闵家骥 | 《辞书研究》1983年第1期 |
词典的科学性和中国特点 | 王德春 | 《辞书研究》1983年第3期 |
中国化、借鉴与国际化 | 刘庆隆 | 《辞书研究》1983年第5期 |
重视辞书编纂中国化的实践意义 | 严庆龙 | 《辞书研究》1983年第5期 |
计算机和辞书编纂 | 耿立大 | 《辞书研究》1983年第6期 |
说一点儿词典编纂怎样运用计算机 | 王德春 | 《辞书研究》1984年第5期 |
计算机在语言分析和词典编纂中的使用 | 钱永心 | 《辞书研究》1985年第2期 |
试论辞书编纂与标准化 | 王人龙等 | 《辞书研究》1987年第2期 |
编著工具书要严肃审慎 | 子锐 | 《读书》1983年第7期 |
辞书出版概观 | 徐祖友 | 《出版工作》1984年第10期 |
字典和字典利用法 | 王文泰 | 《图书展望》2卷5期(1937) |
工具书简介(上、中、下) | 张涤华 | 《文汇报》1961年8月12日、16日、19日 |
谈字典、词典的使用 | 何多源 | 《光明日报》1962年12月22日 |
辞书的使用和传播 | 潘树广 | 《辞书研究》1982年第1期 |
辞书在文化教育和教学研究中的作用 | 单殿元 | 《词典研究丛刊》第7期 |
略谈对辞书的收集和利用 | 李承节 | 《辞书研究》1987年第1期 |
论辞书用户教育 | 潘树广 | 《辞书研究》1988年第4期 |
二、语文词典论 | | |
谈谈语文词典的阶级性问题 | 闵家骥 | 《辞书研究》1979年第1期 |
“语文词曲有没有阶级性问题”座谈纪要 | 《辞书研究》编辑部 | 《辞书研究》1980年第3期 |
语言无阶级 词典有本职 | 吴泽炎 | 《辞书研究》1980年第4期 |
略谈词典编纂工作如何处理词汇问题 | 宁榘 | 《中国语文》1956年第3期 |
漫谈词典质量——从审阅《汉语大词典》谷字部初稿谈起 | 钱仲联 | 《江苏师院学报》1979年第4期 |
略论现代字典与词典的区别 | 任 远 | 《浙江师院学报》1981年第1期 |
试论语文词典编纂工作 | 罗竹风 | 《辞书研究》1981年第2期 |
语文词典中的百科词目 | 王知伊 | 《辞书研究》1982年第2期 |
文献语义学与辞书编纂 | 陆宗达 王 宁 | 《辞书研究》1982年第2期 |
词典和语言规范化 | 王力 | 《辞书研究》1982年第4期 |
语词词典中专科术语的选词和释义 | 鲍克怡 | 《辞书研究》1982年第6期 |
方言与辞典 | 黄典诚 | 《辞书研究》1982年第6期 |
词典编辑与语言研究 | 郭良夫 | 《编创之友》1983年第2期 |
语文词典与民族语言规范化 | 赵恩柱 | 《辞书研究》1984年第1期 |
大家来关心新词新义 | 吕叔湘 | 《辞书研究》1984年第1期 |
词义的时代性同词书的编纂和古书的阅读 | 李行健 | 《昆明师院学报》1984年第2期 |
义素分析法与语文词典编纂 | 杨蓉蓉 | 《辞书研究》1984年第2期 |
训诂知识与辞书编纂 | 郭在贻 | 《杭州大学学报》1984年第3期 |
语言的模糊性和词典编纂 | 伍铁平 | 《辞书研究》1984年第3期 |
词语的意义和释义 | 刘叔新 | 《词汇学和词典学问题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 |
模糊语言与语文词典编纂 | 辜晓东 | 《辞书研究》1985年第1期 |
词义的系统性、两重性与辞书编纂 | 苏宝荣等 | 《辞书研究》1985年第1期 |
词典编写的描写原则和历史原则 | 郭良夫 | 《辞书研究》1985年第2期 |
词书与社会生活 | 陈 原 | 《词书和语言》,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 |
关于词典工作中的若干是非问题 | 陈原 | 《辞书和信息》,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 |
关于词典工作的若干问题和若干提法 | 陈 原 | 《辞书和信息》,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 |
论“词典学”与语言学的关系 | 唐超群 | 《华中师大学报》1986年第2期 |
论词义信息与词典义项 | 邹 鄷 | 《词典研究丛刊》第7期 |
论分类词典及其编纂原则 | 金 晔 | 《现代外语》1987年第2期 |
释义·义项划分·义项排列——《现代汉语词典》和《小罗贝尔法语词典》对比初探 | 杨金华 | 《辞书研究》1987年第4、5期 |
语文词典的词条信息——《现代汉语词典》和《小罗贝尔法语词典》对比之二 | 杨金华 | 《辞书研究》1988年第5期 |
语义学与词典编纂 | 郑述谱 | 《辞书研究》1988年第5期 |
语言国情学与词典编纂 | 曹缦西 | 《辞书研究》1987年第5期 |
义值和词典编纂工程 | 张世挺 | 《词典研究丛刊》第8期 |
语文词典对专科词的收列和处理 | 刘凌 | 《辞书论集》,知识出版社 1987年 |
词汇学和词典编纂 | 郭良夫 | 《语文建设》1988年第5期 |
词的表层“所指义”、深层“隐含义”与辞书编纂 | 苏宝荣等 | 《辞书研究》1988年第1期 |
关于语文词典修订 | 郭良夫 | 《出版工作》1988年第10期 |
字典论略 | 万国鼎 | 《图书馆学季刊》1卷1期(1926年) 《国语旬刊》1卷1期(1926年) |
中国字典通论 | 张守白 | 《大学杂志》1卷6期(1984年) |
谈字典 | 叶籁士 | 《太白》半月刊1卷6期(1934年) |
字典简论 | 戴镏皊 | 《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7卷1期、2期(1935年) |
理想的字典 | 王 力 | 《国文月刊》第33期(1945年) |
中型现代汉语词典编纂法(初稿) | 郑 奠等 | 《中国语文》1956年第7期、8期、9期 |
关于汉语词典的编辑工作 | 吕叔湘 | 《新建设》1961年第1期 《中国语文》1961年第3期 |
关于字典和词典 | 徐青 | 《教学与研究》1979年第6期 |
大型辞书注疏材料的运用 | 汪耀楠 | 《辞书研究》1981年第1期 |
词层划分与大型汉语词典的编纂 | 王 涛 | 《辞书研究》1981年第2期 |
略论近三十年来中国语文词典编纂法的发展 | 周祖谟 | 《辞书研究》1982年第5期 |
大型语文词典吸收古文字学成果问题 | 陈秉新 | 《辞书研究》1983年第1期 |
字典问题杂谈 | 王力 | 《辞书研究》1983年第2期 |
语文词典统一性的几个问题 | 杨宗义 | 《辞书研究》1983年第3期 |
古汉语词典编纂简说 | 刘叶秋 | 《编创之友》1983年第3期 |
汉语词汇形、音、义综合研究与辞书编纂 | 宋永培等 | 《辞书研究》1983年第6期 |
资料工作是编写字典的重要基础 | 鄢先觉 | 《词典研究丛刊》第5期 |
谈谈汉语语文词典的现代化 | 鲍风 | 《辞书研究》1984年第3期 |
初级语文词典收词和体例的设想 | 陆福庆 | 《辞书研究》1984年第4期 |
词典字头的性质及其释注 | 刘叔新 | 《词汇学和词典学问题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 |
汉语词典现代化刻不容缓 | 王 还 | 《光明日报》1985年4月30日 |
论汉语辞书中的成语 | 刘叶秋 | 《辞书研究》1985年第6期 |
字义的转移和词典编写 | 刘俊一 | 《辞书研究》1986年第1期 |
汉语词汇的统计研究与词典编纂 | 王还 | 《辞书研究》1986年第4期 |
试论语言学理论在词典编纂中的应用 | 林 立 | 《词典研究丛刊》第7期 |
圆与专——略论词典编写对古代注疏材料的利用 | 杨蓉蓉 | 《辞书研究》1987年第4期 |
语文词典释义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 陈汝法 | 《辞书研究》1987年第5期 |
字典杂议 | 赵振铎 | 《词典研究丛刊》第8期 |
文献考证与汉语辞书编纂 | 徐 流 | 《辞书研究》1988年第6期 |
关于词典的选词工作 | 孙崇义 | 《中国语文》1955年第12期 |
略论成语典故在辞书中的立目和书证 | 章锡良 | 《江苏师院学报》1979年第3期 |
略谈收词 | 闵家骥 | 《辞书研究》1981年第3期 |
现代汉语词典的收词 | 刘庆隆 | 《辞书研究》1982年第1期 |
大型字典收列复音词刍议 | 赵振铎 | 《辞书研究》1982年第1期 |
语文词典条目的收列问题 | 赵恩柱 | 《辞书研究》1982年第2期 |
关于典故及其立目 | 金文明 | 《辞书研究》1983年第1期 |
名物字的正名与异名问题 | 汪耀楠 | 《武汉师院学报》1983年第5期 |
新词新义与语文词典的收词 | 刘向军 | 《辞书研究》1984年第6期 |
词目的确定和词汇的范围 | 刘叔新 | 《词汇学和词典学问题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 |
当代汉语词典的词与非词问题 | 刘丹青 | 《辞书研究》1987年第5期 |
论大型字典的古文字形体解释 | 张雪明 | 《辞书研究》1982年第3期 |
论大型字典的古文字形体的解说方法 | 杜佐华 | 《辞书研究》1988年第1期 |
大型汉语字典中的异体字、通假字问题 | 刘又辛 | 《中国语文》1979年第4期 |
关于整理异体字的构想 | 刘又辛 | 《辞书研究》1980年第3期 |
浅议语文辞书如何处理通假字 | 马天祥 | 《辞书研究》1982年第5期 |
谈谈词典中的古今字 | 吴琦幸 | 《辞书研究》1982年第5期 |
试论词典中的通假处理及其意义 | 陆锡兴 | 《词典研究丛刊》第5期 |
论假借与通假的差异 | 陆福庆 张立茂 | 《词典和词典编纂的学问》,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 |
字典的注音 | 蔡剑飞 | 《青年界》5卷5期(1948年) |
汉语字典词典注音中的几个问题 | 詹伯慧 | 《中国语文》1979年第1期 |
审音述闻 | 赵振铎 | 《词典研究丛刊》第2期 |
有重点地反映汉字字音的历史发展 | 梁德曼 | 《辞书研究》1983年第2期 |
汉语词典的审音原则 | 潘悟云 | 《辞书研究》1984年第5期 |
当前的审音工作 | 徐世荣 | 《词书和语言》,湖北辞书出版社1985年 |
谈谈字的本义和引申义 | 刘又辛 | 《词典研究丛刊》第2期 |
词语引源问题二三识 | 陈汝法 | 《辞书研究》1982年第5期 |
词的本义应是第一义项 | 王力 | 《辞书研究》1984年第2期 |
从“武”的本字谈因字形求本义的原则 | 陆宗达 王 宁 | 《辞书研究》1984年第5期 |
探求本义的一条途径 | 胡从曾 | 《辞书研究》1984年第5期 |
释义最好顾及词源 | 杨剑桥 | 《辞书研究》1985年第4期 |
略谈古代汉语借词的溯源和准确释义问题 | 徐文堪 | 《辞书论集》,知识出版社1987年 |
文字的多源性与字典本义的说解 | 苏宝荣 | 《辞书研究》1988年第5期 |
词义注释里的语法问题 | 李临定 | 《中国语文》1966年第1期 |
谈语文词典的释义 | 吴崇耕 | 《中国语文》1978年第3期 |
词典字头的性质及其释注 | 刘叔新 | 《辞书研究》1979年第2期 |
漫谈准确释义的问题 | 梁式中 | 《辞书研究》1980年第1期 |
漫谈释义的歧义 | 陈忠诚 | 《辞书研究》1980年第1期 |
词的释义方式 | 符淮青 | 《辞书研究》1980年第2期 |
略谈辞书的解说和书证 | 苑育新 | 《辞书研究》1980年第2期 |
词的语义域和词典 | 徐青 | 《辞书研究》1981年第1期 |
词义和构成词的语素义的关系 | 符淮青 | 《辞书研究》1981年第1期 |
古汉语词义研究 | 陆宗达 王宁 | 《辞书研究》1981年第2期 |
按语言的社会性原则释义 | 赵应铎 | 《辞书研究》1982年第2期 |
词的意义和词的用法 | 盛九畴 | 《辞书研究》1982年第2期 |
大型语文词典释义的特点和要求 | 汪耀楠 祝注先 | 《辞书研究》1982年第3期 |
试论语文词典中的比喻义 | 张履祥 | 《辞书研究》1982年第3期 |
名物词的释义 | 符淮青 | 《辞书研究》1982年第3期 |
语文词典的互训问题 | 陆尊梧 | 《辞书研究》1982年第3期 |
释义和例证的一致 | 唐超群 | 《辞书研究》1982年第4期 |
释义和语法结构 | 徐国强 | 《辞书研究》1982年第4期 |
语文词典中百科词汇的注释问题 | 文大生 | 《中国语文》1982年第6期 |
论语义派生的一般规律 | 邹酆 | 《辞书研究》1982年第6期 |
书例和释义 | 华 天 | 《辞书研究》1983年第1期 |
聚合关系与词义描述 | 郑述谱 | 《辞书研究》1983年第2期 |
区分词意训诂和文意训诂 | 冯利 | 《辞书研究》1983年第3期 |
汉语单字的解说 | 祝注先 | 《词典研究丛刊》第5期 |
语文性辞书释义中的“描写和说明式” | 张在德 | 《词典研究丛刊》第5期 |
论词义和释义的几个问题 | 徐青 | 《词典和词典编纂的学问》,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 |
论多语词对释 | 梁式中 | 《词典和词典编纂的学问》,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 |
释义中的相对和反义关系 | 刘叔新 | 《辞书研究》1986年第2期 |
“义位”论 | 唐超群 | 《华中师大学报》1988年第1期 |
构成成分分析和词的释义 | 符淮青 | 《辞书研究》1988年第1期 |
论词义训释 | 王 宁 | 《辞书研究》1988年第1期 |
关于确立义项的几个问题 | 赵应铎 | 《安徽师大学报》1979年第3期 |
多义项该如何排列 | 潘述羊 | 《词典研究丛刊》第1期 |
语义词典的义项排列 | 邹 鄷 | 《辞书研究》1980年第4期 |
论义项的概括和分合 | 邹酆 | 《辞书研究》1981年第3期 |
义项的性质和分合 | 符淮青 | 《辞书研究》1981年第3期 |
也谈义项的概括和区分 | 汪耀楠 | 《辞书研究》1982年第2期 |
义项概说 | 吴琦幸 | 《辞书研究》1982年第3期 |
概念与义项 | 宛志文 | 《辞书研究》1983年第3期 |
多义词义项间的关系 | 符淮青 | 《辞书研究》1983年第6期 |
现代汉语词典义项序列与“基本义” | 唐超群 | 《辞书研究》1983年第6期 |
说到怎么分出义项 | 俞 敏 | 《辞书研究》1984年第1期 |
词义的确定与义项的建立 | 吴永德 | 《辞书研究》1984年第2期 |
义项的共性和个性 | 陈汝法 | 《辞书研究》1985年第2期 |
关于多义词义项的划分问题 | 杨 桦 | 《成都大学学报》1985年第4期 |
试论词典编写巾的义项分合 | 李 开 | 《淮阴师专学报》1985年第5期 |
义项·义位·概念 | 唐超群 | 《辞书研究》1985年第6期 |
论词条安排和义项划分 | 王德春 | 《词典和词典编纂的学问》,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 |
历史语文词典的义序 | 林 青 | 《辞书研究》1986年第1期 |
百科词汇比喻义项的确立问题 | 张立茂 | 《辞书研究》1987年第2期 |
论义项的建立 | 杨金鼎 | 《辞书研究》1987年第4期 |
字典标品略 | C.P. | 《学艺》7卷6期(1926年) |
汉语词典标注词性问题 | 钟梫 | 《辞书研究》1980年第1期 |
标注词性不妨从虚词开始 | 徐永真 | 《辞书研究》1983年第5期 |
论汉语词典应标明词类 | 周艺 | 《上海师院学报》1984年第2期 |
词性和词的释义 | 刘叔新 | 《词汇学和词典学问题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 |
谈谈语录的运用 | 王知伊 | 《辞书研究》1980年第2期 |
谈书证 | 王 涛 | 《辞书研究》1981年第1期 |
字典例句刍议 | 鄢先觉 | 《词典研究丛刊》第2期 |
大型汉语字典中的例证问题 | 单殿元 | 《词典研究丛刊》第5期 |
书证年代的断定 | 张振江 | 《辞书研究》1986年第3期 |
例证与义项要相合 | 李清池 | 《辞书研究》1987年第4期 |
谈相关条目的处理 | 骆伟里 | 《辞书研究》1981年第1期 |
略议“参见” | 徐成志 | 《辞书研究》1984年第5期 |
相关条目解释的平衡问题 | 汪耀楠 | 《辞书研究》1985年第1期 |
汉语辞书与汉字排序 | 王红旗 | 《辞书研究》1982年第6期 |
语文词典的条目编排 | 刘庆隆 | 《辞书研究》1983年第4期 |
语文词典的插图 | 杨景廉等 | 《辞书研究》1983年第4期 |
典故和典故词典 | 常 功 | 《文教资料》1986年第6期 |
编写谚语词典的几个问题 | 王赓唐 | 《辞书研究》1980年第4期 |
漫谈谚语工具书 | 丁奎芳 | 《佳木斯师专学报》1984年第1期 |
关于惯用语词典的收词问题 | 张宗华 | 《辞书研究》1985年第5期 |
缩略语和缩略语词典 | 邵萍、一桥 | 《世界图书》1988年第1期 |
分类成语辞书编纂法 | 林语堂 | 《语言学论丛》1933年 |
关于汉语成语词典的引源问题 | 孙良明 | 《辞书研究》1979年第2期 |
成语的变式和成语词典的编纂 | 王剑引 | 《辞书研究》1984年第3期 |
编写成语词典的条目组织、语义诠释和资料运用——谈《汉语成语大词典》的特点 | 高众 | 《湖北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 |
成语词典中的引证问题 | 陈增杰 | 《辞书研究》1983年第3期 |
虚词词典的编纂 | 刘学林 | 《辞书研究》1983年第5期 |
论历时虚词词典的编纂 | 章也 | 《文科教学》1985年第3期 |
关于编纂汉语外来词词典的一些问题 | 刘正埮 | 《辞书研究》1979年第1期 |
关于编纂方言词典的几个问题 | 陈 刚 | 《词书与语言》,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 |
关于编纂汉语方言词典的几个问题 | 贺 巍 | 《中国语文》1960年第10期 |
同义词反义词对照词典编纂研究 | 柯仪 | 《辞书研究》1986年第2期 |
同义词词典编纂法的几个问题 | 张志毅 | 《中国语文》1980年第5期 |
论同义词词典的编纂原则 | 刘叔新 | 《辞书研究》1982年第1期 |
浅谈反义词词典编写的几个问题 | 应雨田 | 《常德师专学报》1986年第3期 |
反义词和反义词词典的收词问题 | 林玉山 | 《辞书研究》1988年第3期 |
字源的编纂计划 | 卫聚贤 | 《说文月刊》1卷(合订本1939—1940) |
同源词研究和同源词典 | 杨剑桥 | 《辞书研究》1988年第5期 |
汉语类义词典探索 | 鲍克怡 | 《辞书研究》1981年第4期 |
类义词典的特殊功能 | 张世挺 | 《辞书研究》1983年第2期 |
逆引词典的意义和作用 | 余云霞 | 《辞书研究》1981年第2期 |
从常用构词字典谈构词字典的编纂 | 唐超群 | 《辞书研究》1984年第5期 |
断代语言词典编写的一次尝试 | 卢润祥 | 《辞书研究》1986年第2期 |
试编一本对外汉语教学用的词典 | 王 还 | 《辞书研究》1988年第4期 |
试论教学型词典的特点及其体系 | 张可任 | 《辞书研究》1988年第5期 |
关于《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的编纂问题 | 常宝儒 | 《辞书研究》1986年第4期 |
《汉语大字典》的编写工作 | 李格非 赵振铎 | 《辞书研究》1980年第3期 |
《汉语大字典》义项问题初探 | 成于思 | 《辞书研究》1980年第3期 |
关于《汉语大字典》的收词问题 | 李景白 | 《词典研究丛刊》第4期 |
试论大型字书释义的历史性和科学性——编写《汉语大字典》札记 | 汪耀楠 | 《词典研究丛刊》第5期 |
《汉语大字典》的特点 | 张在德 | 《辞书研究》1987年第1期 |
《辞通》、《辞海》和《辞源》 | 何多源 | 《羊城晚报》1963年3月5日 |
编纂中的大辞典之经过 | 王云五 | 《东方杂志》36卷1期(1939) |
《国语辞典》编纂的经过 | 黎锦熙 | 《世界日报》(国语周刊275期) |
《辞源》说略 | 陆尔奎 | 《东方杂志》12卷4期(1915) |
谈《辞源》释义 | 赵克勤 | 《辞书研究》1980年1期 |
试评《辞源》修订本 | 骆伟里 | 《辞书研究》1980年1期 |
略谈《中文大辞典》的释义 | 洪 波 | 《辞书研究》1982年第1期 |
《中文大辞典》的优点和问题 | 陈增杰 | 《辞书研究》1982年第1期 |
《汉语大词典》的性质和重要性 | 吕叔湘 | 《辞书研究》1982年第3期 |
突出特色和确保质量 | 周祖谟 | 《辞书研究》1982年第3期 |
《汉语大词典》编纂纪实 | 王 涛 | 《辞书研究》1986年第6期 |
《汉语大词典》的收词原则与指导思想 | 洪笃仁 | 《辞书研究》1986年第6期 |
《汉语大词典》的例句运用 | 王安全 | 《辞书研究》1986年第6期 |
《汉语大词典》的注音 | 唐让之 | 《辞书研究》1986年第6期 |
略论《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 | 周钟灵 | 《辞书研究》1980年第1期 |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语文性 | 张志毅 | 《辞书研究》1981年第3期 |
《现代汉语词典》编写二十年 | 刘庆隆 | 《辞书研究》1981年第3期 |
谈谈《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形式 | 刘庆隆 | 《语文研究》1982年第2期 |
关于少数民族辞书编写的几个问题 | 戴庆厦 | 《云南民族语文》1987年第1期 |
我国少数民族语文辞书编印概况和几点意见 | 魏治臻 | 《辞书研究》1983年第6期 |
《藏汉大辞典》的编写 | 祝维翰 | 《民族语文》1983年第6期 |
《藏汉大辞典》的特色 | 高炳辰 | 《民族研究动态》1986年第1期 |
蒙古语词典 | 巴雅尔赛罕 | 《蒙古语文(蒙)》1987年第3期 |
三、双语词典论 | | |
双语辞典词目译文初探 | 吴克礼 | 《外国语》1978年第3期 |
双语词典中的释义和翻译 | 陈楚祥 | 《辞书研究》1979年第2期 |
双语词典的翻译和配例问题 | 顾柏林 | 《辞书研究》1980年第2期 |
双语词典的灵魂——语义对比 | 李锡胤 | 《辞书研究》1980年第2期 |
双语词典中成语、谚语的翻译 | 王淑馨 | 《辞书研究》1980年第2期 |
双语词典的收词 | 吴 莹 | 《辞书研究》1982年第1期 |
双语词典类型初议 | 黄建华 | 《辞书研究》1982年第4期 |
双语词典中名物词的释义 | 李锡胤 | 《辞书研究》1982年第4期 |
双语词典如何配例 | 竺一鸣 | 《辞书研究》1982年第4期 |
从宏观结构探讨双语词典的译文 | 吴克礼 | 《辞书研究》1983年第4期 |
词性与双语词典的译义 | 郑立华 | 《辞书研究》1986年第3期 |
试论双语词典的质量标准 | 薛诗绮 | 《外国语》1988年第2期 |
语言国情学和双语词典 | 吴克礼 | 《辞书研究》1988年第2期 |
双语词典的配例问题 | 李锡胤 | 《辞书研究》1988年第2期 |
双语词典中的词例翻译 | 张可任 | 《外语学刊》1988年第6期 |
双语词典与翻译 | 黄建华 | 《辞书研究》1988年第4期 |
“法汉”词典编纂综述 | 刘 勇 | 《辞书研究》1983年第4期 |
谈汉日类双语词典的收词 | 王永全 | 《辞书研究》1986年第2期 |
外汉语文词典的现代化 | 高森 | 《辞书研究》1980年第3期 |
试论汉俄词典编纂法 | 张超人 | 《上海外语学院季刊》1985年第1期 |
英语词典发展概述 | 董孝威 | 《国外语言学》1980年第1期 |
美国辞书巡礼 | 钟初文 | 《辞书研究》1980年第4期 |
加强实用性——英美语文词典编纂的新趋势 | 江希和 | 《辞书研究》1982年第5期 |
英国出版的英语词典介绍 | 赵庚新 | 《世界图书》1985年第10期 |
法国辞书的编纂与出版 | 黄建华 | 《辞书研究》1980年第2期 |
西德辞书的编纂和出版 | 杨业治 | 《辞书研究》1981年第3期 |
近年来苏联出版的一些俄语词典 | 马福聚 | 《语言学动态》1978年第5期 |
日本现代辞典与当代语言学研究 | 陆尊梧 | 《学习与思考》1983年第5期 |
四、专科辞典论 | | |
专科词典编纂法初探 | 杨祖希 | 《辞书研究》1981年第2期 |
编写专科词典的若干问题 | 徐庆凯 | 《辞书研究》1981年第2期 |
专科词典怎样选词 | 肖 岚 | 《辞书研究》1982年第1期 |
专科词典的特点和要求 | 严庆龙 | 《辞书研究》1982年第6期 |
专科词典怎样立目 | 江 宇 | 《辞书研究》1982年第6期 |
专科词典体例中的几个问题 | 阮智富 | 《辞书研究》1982年第6期 |
专科词典的注音 | 方祖 | 《辞书研究》1982年第6期 |
专科词典按专业编排好 | 池 柯 | 《辞书研究》1982年第6期 |
专科词典释义十法 | 巢 峰 | 《辞书研究》1983年第5期 |
专科词典的义项问题 | 徐庆凯 | 《辞书研究》1984年第4期 |
专科词典编纂中的组织工作 | 景宣 | 《辞书研究》1984年第5期 |
专科词典中的语文条目 | 王知伊 | 《辞书研究》1985年第2期 |
论交叉 | 徐庆凯 | 《辞书研究》1988年第4期 |
大型专科词典应有的品格 | 徐庆凯 | 《辞书研究》1988年第5期 |
双语专科词典释文编写原则初探 | 施行 | 《辞书研究》1988年第2期 |
专人专书辞典的性质和收词 | 戴木金 | 《辞书研究》1986年第5期 |
专人专书辞典的释义及其他 | 戴木金 | 《辞书研究》1987年第2期 |
社会科学专科词典编纂和研究的改革 | 舒池 | 《辞书研究》1985年第2期 |
社科术语的汉语译名及释义问题 | 姚奔 | 《辞书研究》1985年第3期 |
科技专科词典的选词和释义 | 仉继光 | 《辞书研究》1981年第2期 |
科技词条的处理 | 柯琦 | 《辞书研究》1981年第3期 |
科技专科词典释文的编写 | 柯 然 | 《辞书研究》1982年第6期 |
科技专科词典的插图 | 林峰 | 《辞书研究》1982年第6期 |
科技辞书中国化设想 | 林峰 | 《辞书研究》1983年第1期 |
谈谈编好科技专科词典的几点体会 | 王人龙 | 《辞书研究》1986年第6期 |
科技专科词典的选词立目 | 乐嘉民 | 《辞书研究》1986年第6期 |
双语科技辞书的编排方法 | 张丙申 | 《辞书研究》1983年第4期 |
我国双语科技辞书的标准化问题 | 邹树明 | 《辞书研究》1987年第4期 |
查考人物传记的工具书 | 何多源 | 《羊城晚报》1963年4月5日 |
马克思、恩格斯怎样撰写人物条目 | 鲍 同 | 《百科知识》1981年第7期 |
姓氏与辞书编纂 | 倪海曙 | 《辞书研究》1982年第3期 |
漫谈人名词典 | 王义耀 | 《辞书研究》1986年第2期 |
试论编写地方性人名辞书的社会意义 | 李贵治 | 《光明日报》1987年2月16日 |
三部地名辞典的比较研究 | 钱治澄 | 《学风》6卷1期(1936) |
关于地名词典的个性及特色 | 王宝库 | 《地名知识》1984年第1期 |
关于地名词典 | 陈 原 | 《辞书和信息》,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 |
地名词典编纂工作中历史文献资料的运用 | 陈仲雍 | 《地名丛刊》1987年第6期 |
地名词典编纂工作十年 | 徐瑞林 | 《地名知识》1988年第1期 |
略谈地名辞典的编辑工作 | 薛国屏 | 《辞书研究》1988年第5期 |
五、综合性辞典论 | | |
编纂综合性辞书的几个问题 | 王自强 | 《中国语文通讯》1978年第2期 |
综合性辞典浅谈 | 舒池 | 《辞书研究》1979年第2期 |
综合性辞书的体例 | 严 霜 王自强 | 《辞书研究》1979年第2期 |
综合性辞书百科条目琐议 | 章锡良 | 《词典研究丛刊》第5期 |
综合性辞典研究 | 杨祖希 | 《辞书研究》1988年第5期 |
新中国第一部大型辞书公开出版——《辞海》史话 | 徐庆凯 | 《书林》1979年第1期 |
《辞海》是怎样修订的 | 罗竹风 | 《辞书研究》1979年第2期 |
《辞海》修订的脚印 | 杨祖希 | 《语文建设》1986年第5期 |
六、百科全书论 | | |
工具书之“王”——百科全书 | 常 政 | 《光明日报》1978年11月12日 |
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撰写百科全书条目的 | 王福曾 | 《百科知识》1980年第1期 |
百科全书的读者、作者和编者 | 常 政 | 《文献信息》1980年3月20日 |
怎样编写百科全书的条目 | 姜椿芳 | 《百科知识》1980年第7期 |
编好百科全书的几个问题 | 于光远 | 《辞书研究》1980年第4期 |
怎样使用百科全书 | 常 政 | 《世界图书》1981年第4期 |
百科全书是怎样选条的 | 姜椿芳、金常政 | 《辞书研究》1982年第1期 |
百科全书释文的撰写 | 姜椿芳、金常政 | 《辞书研究》1982年第3期 |
百科全书概论 | 常 政 | 《辞书研究》1982年第5期 |
新型百科全书的编辑理论和方针 | 陈生保译 | 《河南图书馆季刊》1983年第2期 |
试论百科全书的文体与风格 | 王伯慕 | 《出版研究年会论文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 |
百科全书编纂中的调研与资料工作 | 仉继光 | 《辞书研究》1984年第6期 |
试析百科全书编纂中的条目交叉关系 | 黄鸿森 | 《辞书研究》1985年第4期 |
百科全书的编纂体制与体例 | 王伯恭 | 《辞书研究》1985年第5期 |
质量是百科全书的生命——略论百科全书编辑中的质量管理 | 金常政 | 《百科全书及其编辑研究》,知识出版社1987年 |
百科全书编纂中的交叉与重复 | 金常政 | 《百科全书及其编辑研究》,知识出版社1987年 |
百科全书的参见系统 | 黄鸿森 | 《辞书研究》1988年第6期 |
试论百科全书的功能 | 胡人瑞 | 《辞书研究》1988年第6期 |
发展我国百科全书事业的一条途径 | 王福曾 | 《辞书研究》1979年第1期 |
我国的百科全书事业 | 金常政 | 《群言》1986年第7期 |
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 | 姜椿芳 | 《辞书研究》1980年第4期 |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辑问题 | 姜椿芳 | 《光明日报》1981年1月5日 |
常用外国百科全书简述 | 丁克刚等 | 《图书馆》1962年第3期 |
谈谈各国的百科全书 | 金常政 | 《图书馆工作》1979年2、3期 |
英美百科全书发展的十大趋势 | 《世界图书》编辑部 | 《世界图书》1985年第7期 |
英美教育百科全书述评 | 周南照 | 《外国教育》1980年第3期 |
《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史话 | 常 政 | 《辞书研究》1981年第2—4期 |
美国普及性百科全书述评 | 范家宁 | 《辞书研究》1988年第1期 |
狄德罗与百科全书 | 从诫 | 《百科知识》1979年第2期 |
拉鲁斯《大百科全书》 | 刘法智 | 《百科知识》1980年第3期 |
苏联新出版的各种百科全书 | 哲 民 | 《图书馆》1962年第5期 |
《苏联大百科全书》 | 张曼真 | 《百科知识》1979年第5期 |
苏联百科全书的出版概况 | 郭定泰 | 《辞书研究》1982年第5期 |
日本平凡社《世界大百科事典》 | 孔凡明 | 《百科知识》1980年第1期 |
日本百科全书述略 | 孔凡明 | 《辞书研究》1986年第2期 |
阿拉伯简明百科全书 | 邬裕池 | 《百科知识》1980年第7期 |
《第三世界百科全书》简介 | 张士智 | 《百科知识》1980年第8期 |
七、其他工具书论 | | |
年鉴学刍议 | 肖东发 | 《年鉴通讯》1986年第2期 |
论年鉴学研究体系的建立 | 肖东发等 | 《辞书研究》1986年第3期 |
年鉴史初探 | 李今山 | 《年鉴通讯》1984年第1期 |
我国年鉴出版概况 | 李 鉴 | 《编辑之友》1986年第1期 |
试谈年鉴的属性及其意义 | 贺人瑞 | 《年鉴通讯》1986年第1期 |
年鉴的特性和编辑工作 | 常 政 | 《辞书研究》1984年第4期 |
年鉴的类型划分 | 程 磊 | 《年鉴通讯》1986年第3、4期 |
年鉴的结构和使用 | 葛永庆 | 《年鉴通讯》1982年第1期 |
年鉴的总体设计 | 杨祖希 | 《辞书研究》1984年第4期 |
年鉴的体例和编纂工艺 | 邓 德 | 《辞书研究》1984年第4期 |
组织编写大型综合性技术手册的一些体会 | 姚洪朴 | 《出版研究年会文集》(1983年) |
想到几个编手册的问题 | 秦起佑 | 《辞书研究》1984年第6期 |
科技手册编纂的几个要求 | 林 峰 | 《辞书研究》1984年第6期 |
各国手册丛书编辑工作浅探 | 姚 中 | 《辞书研究》1988年第5期 |
年表琐谈 | 尉迟龙 | 《文教资料》1987年第1期 |
材料的准确性是编纂年表的基础 | 何盛民 | 《辞书研究》1987年第6期 |
《年谱》起源与发展 | 陈光贻 | 《学术月刊》1984年第6期 |
略论大事记类工具书的特殊功能 | 马洪林 | 《辞书研究》1987年第6期 |
谈谈大事记编纂中的几个问题 | 施伟达 | 《辞书研究》1987年第6期 |
八、辞书史论 | | |
漫话中文辞书的演变与发展 | 郭松年 | 《世界图书》1985年第1期 |
略谈汉语辞书的演进 | 刘叶秋 | 《辞书研究》1985年第3期 |
我国语文工具书的演变 | 詹龙标 | 《集美师专学报》1986年第3期 |
中国辞书史话(上、下) | 方厚枢 | 《辞书研究》1979年第1、2期 |
中文辞书发展述略 | 曹先擢 | 《中国语文天地》(创刊号)(1986年) |
中国双语词典史话 | 黎难秋 | 《辞书研究》1982年第1期 |
中国词典学的产生和发展 | 汪耀楠 | 《辞书研究》1988年第4期 |
中国古代专科辞书漫话 | 潘树广 | 《辞书研究》1982年第6期 |
中国历代类书 | 陈宏天 | 《百科知识》1979年第3期 |
论义类词典的发展 | 管锡华 | 《辞书研究》1986年第6期 |
略说古代的写作工具书 | 柯仪 | 《辞书研究》1983年第3期 |
我国古代的虚字辞典 | 钱剑夫 | 《辞书研究》1980年第2期 |
简介几种明、清方言词典 | 陈炳迢 | 《辞书研究》1983年第5期 |
简介几种我国现代方言词典 | 陈炳迢 | 《辞书研究》1984年第1期 |
略论几年来我国工具书发展的特点 | 朱建亮 | 《世界图书》1986年第7期 |
中国第一部字典——《尔雅》 | 久盈、湘清 | 《光明日报》1961年6月4日 |
尔雅简说(上、中、下) | 殷孟伦 | 《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1979年第1、2期,1981年第2期 |
《尔雅》和雅书 | 傅鉴明 | 《成都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 |
我国第一部方言词典《方言》 | 左民安 | 《文史知识》1982年第4期 |
《方言》与汉语方言研究的古典传统 | 殷孟伦 | 《文史哲》1983年第5期 |
《说文解字》概述 | 钱剑夫 | 《辞书研究》1979年第1期 |
《说文解字》在词典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 许嘉璐 | 《词书与语言》,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 |
《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 | 洪笃仁 | 《辞书研究》1981年第3期 |
《释名》的编纂特色 | 邹酆 | 《辞书研究》1985年第1期 |
魏晋南北朝的几部辞书 | 刘叶秋 | 《辞书研究》1982年第4期 |
编纂《古今文字》的江式 | 沈岳如 | 《辞书研究》1982年第3期 |
《玉篇》的成就及其版本系统 | 黄孝德 | 《辞书研究》1983年第2期 |
《切韵》的作者——陆法言 | 黄典诚 | 《辞书研究》1981年第4期 |
谈谈一部古佛教辞典——《一切经音义》 | 严北溟 | 《辞书研究》1980年第3期 |
陆德明和《经典释文》 | 吴旭民等 | 《辞书研究》1986年第3期 |
对《干禄字书》的一点认识 | 王 显 | 《中国语文》1964年第4期 |
张参的《五经文字》 | 魏励 | 《辞书研究》1984年第5期 |
《广韵》的反切和今音 | 昌 厚 | 《中国语文》1964年第2期 |
《广韵》的性质及其现实意义 | 王迅川 | 《杭州师院学报》1983年第1期 |
试论《集韵》在训诂学上的地位 | 唐文等 | 《词典研究丛刊》第2期 |
我国古代第一本多音多义字手册——贾昌朝的《群经音辨》 | 詹龙标 | 《辞书研究》1984年第4期 |
略谈《龙龛手鉴》 | 周国光 | 《辞书研究》1984年第5期 |
《海录碎事》在辞书史上的文献价值 | 陈汝法 | 《辞书研究》1983年第4期 |
科技百科《梦溪笔谈》和它的作者沈括 | 胡道静 | 《辞书研究》1981年第2期 |
《书叙指南》——一本宋代同义词语手册 | 祝注先 | 《辞书研究》1986年第1期 |
字典史上的一块丰碑——《四声篇海》 | 忌浮 | 《辞书研究》1987年第1期 |
《全芳备祖》述概 | 吴德铎 | 《辞书研究》1983年第3期 |
宋代官修的四部大书——介绍《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 | 李鼎霞 | 《百科知识》1979年第5期 |
戴侗与《六书故》 | 刘斌 | 《辞书研究》1988年第2期 |
我国第一部虚词汇释专著——为卢以伟《助语辞》问世660周年而作 | 王志仲 | 《辽宁大学学报》1984年第5期 |
《字汇》在字典编纂法上的创新 | 邹酆 | 《辞书研究》1983年第5期 |
《蜀语》——“断域为书”的方言词典 | 黎新第 | 《辞书研究》1987年第5期 |
关于《永乐大典》 | 郑振铎 | 《人民日报》1951年8月13日 |
解缙和《永乐大典》 | 张国朝 | 《辞书研究》1983年第1期 |
《天工开物》及其作者宋应星 | 胡道静 | 《辞书研究》1982年第5期 |
《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 | 林峰 | 《辞书研究》1982年第2期 |
论《康熙字典》 | 张涤华 | 《江淮学刊》1962年第1、2期 |
论《康熙字典》的历史贡献 | 刘鹤云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 |
《骈字类编》与辞书编纂 | 张履祥 | 《辞书研究》1984年第3期 |
浅谈周春的《十三经音略》 | 钱剑夫 | 《辞书研究》1984年第3期 |
历史上的一起辞书冤狱——王锡侯和《字贯》案 | 祝注先 | 《辞书研究》1983年第3期 |
解释古代虚词的重要词典——《经传释词》及其补遗工作 | 陈应中 | 《文史知识》1983年第1期 |
纂集派训诂著作《经籍纂诂》 | 汪耀楠 | 《辞书研究》1982年第4期 |
《经籍纂诂》和辞书编写 | 赵振铎 | 《辞书研究》1986年第1期 |
《经词衍释》(评介) | 郑 梅 | 《中国语文》1957年第1期 |
《吴下方言考》的作者胡文英 | 陈 真 | 《辞书研究》1984年第1期 |
《吴下谚联》——别具一格的吴语谚俗词典 | 张履祥等 | 《辞书研究》1987年第1期 |
黄生《义府》评介 | 钱剑夫 | 《辞书研究》1987年第2期 |
传统汉语工具书的工具书——《小学考》 | 徐祖友 | 《辞书论集》知识出版社 1987年 |
《佩文韵府》作者查慎行 | 陈左高 | 《文史》第2辑(1963年) |
古代词藻成语典故之总集——《佩文韵府》 | 任 远 | 《辞书研究》1985年第6期 |
《古今图书集成》考略 | 万国鼎 | 《图书馆学季刊》2卷2期(1928年)1987年第4期 |
浅说类书及古今图书集成 | 高 迈 | 《读书通讯》16期(1940年) |
《针线》《串珠》与辞书 | 潘树广 | 《辞书研究》1980年第4期 |
陈元龙的《格致镜原》 | 钱玉林 | 《辞书研究》1982年第5期 |
现代俗语辞书概说 | 曲彦斌 | 《辞书研究》1986年第1期 |
蔡元培的辞书学理论与实践 | 潘树广 | 《辞书研究》1983年第1期 |
黄侃的字书见解和古汉语详解辞书的编写 | 黄孝德 | 《辞书研究》1986年第2期 |
黄侃的字书编制法设想 | 邹酆 | 《辞书研究》1988年第3期 |
章炳麟的《新方言》 | 张子才 | 《辞书研究》1987年第4期 |
鲁迅先生和词典 | 邓啸林 | 《辞书研究》1981年第3期 |
记地名词典编纂家葛绥成 | 褚绍唐 | 《辞书研究》1983年第2期 |
介绍朱丹九先生著《辞通》 | 吴文祺 | 《北平图书馆馆刊》7卷2期(1933年) |
胡适与辞书 | 季维龙 | 《辞书研究》1982年第2期 |
黎锦熙先生与词典编写工作 | 张涤华 | 《辞书研究》1980年第1期 |
舒新城和《辞海》 | 舒 池 | 《辞书研究》1982年第1期 |
刘泽荣和俄汉词典 | 潘安荣 | 《辞书研究》1981年第2期 |
试论王力的词典学思想 | 汪耀楠 | 《武汉师院学报》1983年第1期 |
中国现代百科全书事业的奠基人——姜椿芳 | 黄鸿森等 | 《辞书研究》1988年第4期 |
无言的长青树——记《辞源》主编吴泽炎 | 袁晞 | 《人民日报》1986年7月5日 |
记商务印书馆《辞源》组诸老 | 刘叶秋 | 《辞书研究》1983年第4期 |
献身于词典事业的丁声树 | 闵家骥 | 《辞书研究》1983年第5期 |
谭其骧与工具书 | 葛剑雄 | 《辞书研究》1985年第1期 |
永不知倦的酿蜜者——记英汉词典编纂家葛传椝先生 | 李荫华 | 《辞书研究》1983年第2期 |
《汉语外来词词典》及其主编刘正埮教授 | 高极明 | 《百科知识》1985年第10期 |
陆谷孙和《英汉大词典》 | 《解放日报》记者 | 《解放日报》1988年5月14日 |
外语奇人王同亿 | 金振蓉 | 《光明日报》1988年10月30日 |
为伊消得人憔悴——记《汉语大词典》的编纂及为其辛勤工作的人们 | 余章瑞 | 《人民日报》1988年6月23日 |
我国民族语言对照词典简史 | 陈炳迢 | 《辞书研究》1982年第1期 |
《藏汉大辞典》的主编张怡荪教授 | 黄显铭 | 《辞书研究》1984年第5期 |
《藏汉大辞典》副主编祝维翰 | 黄显铭 | 《辞书研究》1986年第6期 |
我国突厥语辞书的编纂 | 史铸美 | 《辞书研究》1983年第6期 |
少数民族的古辞书《突厥语大词典》 | 塔伊尔江 | 《辞书研究》1981年第4期 |
《突厥语大辞典》及其作者 | 胡振华等 | 《新疆文学》1963年第5期 |
蒙古语双语词典发展概况 | 达·巴特尔 | 《辞书研究》1988年第6期 |
《华夷译语》(汉蒙译语)研究 | 哈斯额尔敦 | 《内蒙古师大学报》1987年第1期 |
我国西夏文辞书《文海》及其他 | 桑明峨 | 《辞书研究》1980年第1期 |
简论西夏文辞书 | 史金波 | 《辞书研究》1980年第2期 |
满文辞书史话 | 季永海 | 《辞书研究》1982年第2期 |
《五体清文鉴》和它的价值 | 金炳喆 | 《辞书研究》1986年第5期 |
外语词典史 | 葛志福等译 | 《辞书研究》1988年第4期 |
《牛津英语词典》编纂史略 | 王坎宁 | 《辞书研究》1988年第4期 |
不朽的苦力——塞缪尔·约翰逊传略 | 李荫华 | 《辞书研究》1981年第4期 |
英国修辞学家和词典编纂家享利·福勒 | 李荫华 | 《辞书研究》1982年第6期 |
《牛津英语词典》和詹母士·穆瑞 | 何文安 | 《百科知识》1985年第12期 |
霍恩比和《牛津现代高级英语词典》 | 谢宗昭 | 《辞书研究》1984年第1期 |
近年美国词典编纂界动态 | 陆谷孙 | 《辞书研究》1982年第1期 |
“美国词典之父”韦伯斯特 | 周忠杰 | 《辞书研究》1980年第4期 |
阿西莫夫和他的《科技人名百科词典》 | 唐尚斌 | 《辞书研究》1981年第1期 |
S.B.弗莱克斯纳和他的《美国俚语词典》 | 江希和 | 《辞书研究》1985年第6期 |
狄德罗和百科全书 | 从 诫 | 《百科知识》1979年第2期 |
字谜先生传 | 裘克安 | 《辞书研究》1979年第1期 |
“好哇,大主笔”——法国词典家罗贝尔小传 | 黄建华 | 《辞书研究》1979年第2期 |
坚毅顽强的实践家——法国词典大师利特雷小传 | 黄建华 | 《辞书研究》1981年第3期 |
高本汉与辞书 | 房建昌 | 《辞书研究》1983年第3期 |
八十年代苏联辞书出版概况 | 范法清 | 《外语界》1988年第1期 |
达里和他的词典 | 劳 正 | 《辞书研究》1980年第3期 |
词典编纂家马卡洛夫 | 郭定泰 | 《辞书研究》1983年第6期 |
奥热果夫和他的《俄语词典》 | 郭定泰 | 《辞书研究》1985年第4期 |
乌沙科夫和他主编的词典 | 郭定泰 | 《辞书研究》1984年第4期 |
谢尔巴与现代词典学 | 卫志强等译 | 《辞书研究》1981年第4期 |
华俄词典编纂史 | 谢福载 | 《辞书研究》1988年第4期 |
献身《大汉和辞典》编纂的诸桥辙次 | 于家齐 徐永真 | 《辞书研究》1982年第4期 |
日本辞书小史 | 黄一波 | 《辞书研究》1981年第2期 |
日本的一些古辞书 | 谢婵娟 | 《辞书研究》1981年第2期 |
日本古辞书与中国古辞书的渊源 | 陆尊梧 | 《辞书研究》1986年第4期 |
藤堂明保与汉语辞书编纂 | 房建昌 | 《辞书研究》1986年第1期 |
福田襄之介与中国字书史的研究 | 房建昌 | 《辞书研究》1986年第5期 |
九、辞书排检法 | | |
汉字排字法 | 杜定友 | 上海图书馆协会1925年出版 |
汉字母笔排列法 | 万国鼎 | 《东方杂志》23卷2期(1926) |
四角号码检字法 | 王云五 | 《东方杂志》23卷3期(1926) |
索引与序列 | 万国鼎 | 《图书馆学季刊》2卷3期(1928) |
各家检字新法述评 | 万国鼎 | 《图书馆学季刊》2卷4期(1928) |
略谈字典部首流变——兼答周茂君 | 白涤洲 | 《世界日报》(北平)(国语周刊 18期)1932年1月16日;(19期)1932年1月23日 |
排检法的原理 | 钱亚新 | 《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4卷1期(1932) |
汉字排检问题 | 舒纪维 | 《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7卷4期(1932) |
汉字检字法沿革史略及近代七十七种新法表 | 蒋一前 | 《图书馆学季刊》7卷4期(1933) |
民众检字心理论略 | 杜定友 | 《教育与民众》6卷9期(1935) |
为汉字安排计议 | 魏建功 | 《中央日报》(文史6期)1936年12月13日;(7期)1936年12月20日 |
排检问题的根本解决办法 | 杜定友 | 《中国语文》1953年第12期 |
迫切需要一个适合广大群众使用的字典检字法 | 丁西林 | 《光明日报》1959年6月15日 |
试论汉字排检问题 | 史存直 | 《华东师大学报》1960年第1期 |
对于统一制定几种汉字查字法的意见 | 程养之 | 《光明日报》1961年5月17日 |
关于统一汉字排检法问题 | 傅东华 | 《文汇报》1961年5月23日 |
承认历史照顾现实——对统一查字法的几点意见 | 汪家熔 | 《光明日报》1961年8月23日 |
四十多年来创拟“汉字新部首”的回忆 | 黎锦熙 | 《文字改革》1961年8、9期合刊 |
汉字查字法的规范问题 | 刚 果 | 《文字改革》1961年8、9期合刊 |
关于统一改革查字法的建议 | 程养之 | 《延边大学学报》1977年第4期 |
简述近年来工具书的部首查字法的改革 | 卢中岳 | 《图书馆工作》1980年第1期 |
汉字查字法说略 | 谢自立 | 《语文研究》1980年第1期 |
汉字查字法的回顾 | 孙公望 | 《辞书研究》1980年第3期 |
论统一查字法的原则和具体选择问题 | 蔡勇飞 | 《杭州师院学报》1982年第3期 |
辞书检索方法的统一及其途径 | 孙公望 | 《辞书研究》1983年第1期 |
几种常用汉字排检法述评 | 邹华孚 | 《图书馆》(湖南)1983年第6期 |
汉字部首排检法的改革 | 魏励 | 《辽宁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 |
试论汉字排检法的标准化问题 | 钱亚新 | 《图书情报知识》1984年第4期 |
辞书索引的编制 | 王自强 | 《辞书研究》1985年第3期 |
辞书与分类词目索引 | 任大援 | 《辞书研究》1986年第3期 |
近年来汉字排检法研究综述 | 涂建国 | 《辞书研究》1988年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