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史分期问题
或称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国内外关于中国奴隶制经济形态在何时转变为封建制经济形态的争论。在国内争论发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争论发生时,反映特定的政治背景, 不同政治派别的要求, 或反映不同的指导思想和历史观点, 或反映不同的学术观点。建国后, 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学术争鸣。主要的观点有如下七种:(1)商周之交, 即“西周封建论”(2)西周东周之交, 即 “东周封建论” 或 “春秋封建论” 。(3)春秋战国之交,即 “战国封建论” 。(4)战国秦汉之交, 即 “秦汉封建论” 。(5)西汉东汉之交, 即 “东汉封建论” 。(6)汉魏之交, 即 “魏晋封建论” 。国外还有唐宋之交即 “北宋封建论” 的观点。其中, 以(1)、(3)、( 6 )三种观点影响较大,彼此争论较为热烈。这个问题的解决, 有待于准确理解奴隶制经济形态和封建制经济形态的本质, 明确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深入研究生产力的具体状况, 特别重视新的考古发现,将文献资料与考古发现结合起来。前景是令人乐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