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佛教文化及其建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佛教文化及其建筑

中国佛教文化及其建筑zhongguo fojiao wenhua jiqijianzhu

佛教文化包括雕像、佛画、刻板、佛经、金石文物等;佛教建筑包括寺庙、佛塔、佛窟等。二者的结合,构成了佛教广义文化的丰富宝库。它是我国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艺术、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中国佛教雕塑名目十分繁多,如寺院中的警卫佛金刚、四大天王、弥勒菩萨、韦驮天、释迦佛、三世佛、毗卢佛、接引佛、五方佛、十八罗汉、观音菩萨、五百罗汉等,其中千姿百态的彩塑是最能反映我国民族特色的艺术精华。如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中的优美、精细的彩塑等。此外,我国最大的石雕佛像乐山凌云大佛,最大的木雕佛像承德普宁寺中的千手千眼观音雕像,最大的铜铸佛像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强巴佛像,最大的泥塑卧佛张掖迦叶如来寺中的释迦牟尼像,都是我国佛教塑像艺术的佼佼者。佛画主要以壁画为主体,它包括佛类、明王类、高僧类、陀罗曼类、菩萨类、罗汉类、天龙八部类等九类。内容多取材于山川风物、社会生活、神话传说等方面。著名的有敦煌莫高窟的4.5万平方米的壁画,新疆库车、拜城,甘肃永靖、天水等石窟壁画,北京法海寺的“礼佛护法图”等寺观壁画。刻板也是佛教文化艺术的重要贡献之一。它最早发明于公元7世纪。唐代王玠雕刻的《金刚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刻印书。公元1340年,湖北江陵资福寺刻的无闻和尚《金刚经注释》,卷首灵芝图和经注都采用朱墨两色套印,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刻套色刻本。到了明清时期,北京已发展为全国最大的刻板中心。佛经以《大藏经》最珍贵。《大藏经》指总汇佛教一切经典的全书总称,故又叫《一切经》,又因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还被称作《三藏经》。我国现存全部《大藏经》的刻板印刷是在宋开宝年间,由成都雕刻、开封印刷的 《开宝经》,全藏刻板共13万块,是研究古代东方文化的重要典籍。金石文物在佛教文化艺术遗产中也有一定地位,它通常分为为纪事、铭功、警戒用的金属器皿上的雕刻文字 “金”和雕刻在碑碣、墓石上的文字“石”两大类,它们是研究古代历史和艺术的重要资料。著名的如北京大钟寺的大钟,上铸阳文楷书经咒二十二万七千余字,是我国铸文最多的“金”文物。佛教建筑以佛寺、佛塔、石窟为主。佛寺最早起源于东汉,那时在洛阳兴建的白马寺,素被称为中国佛教之祖庭。到了西晋,长安、洛阳已有佛寺180多所; 北魏时仅洛阳地区就有大小佛寺1367所。唐时寺庙建筑达到鼎盛时代,全国佛寺约有4600所,兰若40000余所。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佛寺数目达到4万多座。为了继承历史文化遗产,1983年国务院审批了160余座全国重点寺院,著名的如洛阳白马寺、登封少林寺、西安大慈恩寺、天台山国清寺以及五大佛教圣地的一些寺院等。至于佛塔、石窟,请参见 “中华古塔”和 “中国的石窟” 条。

☚ 中国佛教圣地   中华古塔 ☛
0000120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