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两河流域(古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两河流域(古代) 两河流域(古代)即亚洲西部的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古希腊人称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的音译,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两河均发源于今土耳其境内的亚美尼亚高原,下游平行注入波斯湾; 北部为亚述尼亚,南部为巴比伦尼亚; 巴比伦尼亚又分为南北两部分,南称苏美尔,北称阿卡德。约前4000年代,苏美尔已有人定居。前3100年,苏美尔人建立了许多城市国家,各国相互争雄,混战连年,以致国力衰败,无力抵御北邻阿卡德人和东邻埃兰人的入侵。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曾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如发明了楔形文字,制订了最早的法典,发明了陶轮、帆船、耕犁等。约前1900年,从西方来的塞姆语部落阿摩里特人征服此地,建古巴比伦王国 (约前1900—前1059),巴比伦遂成为两河流域政治与商业中心。国王汉穆拉比 (约前1792—前1750) 统一分散的城邦,提倡科学,奖励学术,颁布著名的汉穆拉比法典。他死后,巴比伦开始衰落,前1595年赫梯入侵者洗劫了巴比伦后退出。东部山区的加喜特人填补了这一真空,建立了一个延续了400年的王朝,此间产生了一部重要的史诗《埃努玛·埃立什》。与此同时,亚述摆脱了巴比伦的控制,发展成独立的帝国。埃兰也逐步强大,最后推翻了加喜特王朝(约前1159)。经一系列战争,伊辛第二王朝在巴比伦兴起,国王尼布甲尼撒一世(前1124—前1103) 战胜埃兰,阻止了亚述的扩张。他死后,亚述人、阿米亚人和迦勒底人为争夺巴比伦展开三角斗争。前9世纪至前7世纪下半叶,亚述帝国称霸两河流域。前626年,迦勒底人的领袖那波帕拉萨尔与米底联盟,攻占巴比伦,并于前605年灭亚述。那波帕拉萨尔自称巴比伦王,建新巴比伦王国 (前626—前539)。其子尼布甲尼撒二世(前605—前561)时,王国进入鼎盛时期,征服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洗劫约旦与耶路撒冷(前587),将大批犹太人掳至巴比伦。他还大兴土木,修筑神庙、宫殿、“空中花园”。前539年,波斯帝国攻占巴比伦。此后,两河流域相继处在波斯、亚历山大帝国、塞琉古王国、安息帝国、萨珊波斯统治之下,7世纪并入阿拉伯帝国。参见《两河流域文化 (古代)》条。 ☚ 埃及文化(古代) 汉穆拉比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