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音乐结构
即曲艺唱腔的组成形式,也有人称之为“体式”。曲艺音乐结构类别的划分有多种,总括来看,应为三种:
(1)曲牌体: 曲牌又称牌子,来源于古代流传下来的南北曲和明清俗曲,以及民间流传的时调小曲。每个曲牌都有自己的特定名称,俗称“牌名”,如〔罗江怨〕、〔太平年〕、〔怯五更〕等。以一首曲牌的曲调反复演唱多段唱词的曲种音乐叫做单曲体结构; 用许多曲牌连接演唱以表达各种不同情感、情绪的音乐结构是曲牌连缀体。这种曲牌的连接常形成相对固定的程式,如把一个曲牌拆成两半做头、尾,中间穿插数支不同功能的曲牌,形成“曲头+若干曲牌+曲尾”的形式演唱。如单弦牌子曲、河南大调曲子、兰州鼓子等都是这种典型的曲牌连缀体结构。(2)板腔体: 以上、下两句曲调为基本唱腔,通过速度、节拍、节奏的变化形成各种板式如慢板、中板、紧板、垛板等,不同的板式和丰富变化的曲调按照起(常为慢速较宽的板式)、平(中板)、紧(紧板一般为唱段的高潮)、落(尾声,回到慢速的板式)的连接规律组成的一个唱段。这类结构形式的曲种有京韵大鼓、西河大鼓等。在板腔体类的曲种中,也有只有单一板式,只随内容需要在速度上变化而无更复杂的不同板式衔接的曲种,如: 河北竹板书等。板腔体曲种的唱词一般是以七字句或十字句为主的整齐句式。(3)混合体: 有些曲种具有多重结构形式,如苏州弹词,唱词以七字句为主,唱腔因无击节乐器伴奏,所以板眼不分明。较早的弹词唱段是只有一种板式的反复; 弹词开篇后期发展出的 “快调”、“慢调”、散板或紧打慢唱等是吸收了戏曲音乐手法,但并未形成程式化的结构,只是具有板腔体的特点。中长篇弹词中常加入标明曲牌的苏南民歌小调或一些戏曲曲调,具有曲牌体结构特点,因之苏州弹词是较典型的既有板腔又有曲牌的混合体结构。这类结构的曲种还有山东琴书、四川扬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