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不动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不动心 孟子曰:“我四十不动心①。”(《孟子·公孙丑上》二) 注释 ①不动心:心不为所动。 【译文】 孟子说:“我四十岁以后,心就不为什么所动了。” 感悟 “不动心”是一种较高的人格、道德境界。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的心应该有所动、有所不动。 心情平静,不因外事而动心 ☚ 起心 心情平静,不因外事而动心 ☛ 不动心西伦史的古希腊罗马的道德用语。本意是泰然、沉静。伦理学上指人生道德修养所达到的一种不为任何欲望所干扰的心宁神静的精神状态。不少学者都提倡“不动心”,认为这是人生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达到这种境界就是最大幸福、就是完人。但不同学派和学者关于“不动心”的具体思想内容各不相同。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卢克莱修等从唯物主义出发,认为“不动心”是指自足于基本物质享受基础上的精神快乐,不为任何分外功利所动心;一切都是必然的,要认识世界本质和规律,不为任何合乎必然性的祸福哀乐所动心,保持心宁神静。后期斯多葛派,从宿命论出发,认为“不动心”就是顺应自然(神)、服从命运、全面禁绝物欲,安于为道德而道德的精神满足。怀疑主义学派的“不动心”,不仅指不为任何外在物欲所动心,而且包括不为求知等内在精神性欲望所动心,对一切都采取冷漠无视、无动于衷的态度。古希腊罗马伦理学的“不动心”,虽然强调精神快乐高于物质快乐,对物质享受要控制,反对绝对肯定或否定两种极端,有一定合理因素,但从总体上说,这种观点对现实世界采取冷漠态度,提倡禁欲主义、宿命论、怀疑主义等,是消极的、不可取的,也是根本行不通的。其实,要求得幸福和道德高尚,就必须积极进取。消极避世非但毫无所得,而且也根本逃避不了现实。 不动心 不动心Budongxin中国古代关于道德修养境界的用语。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孟子说:“我四十不动心。”“不动心”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自己的信念。孟子认为不动心要有一种勇气,但勇气有不同,有孟贲的血气之勇,那是匹夫之勇,靠的是力气;有北宫黝、孟施舍的志气之勇,靠的是义理,境界最高。孟子提出所谓养我“浩然之气”,认为有了这种浩然之气,就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为一个能够“舍生取义”的大丈夫。孟子的“不动心”和“养我浩然之气”,带有主观唯心主义的神秘色彩,但作为道德修养的方法,是有积极意义的。它揭示了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对于道德行为的支配作用,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长期性和自觉性。 ☚ 浩然之气 求放心 ☛ 不动心古希腊哲学家提出的一种理想的道德境界。指不受欲望、恐惧、烦恼和痛苦所干扰的泰然恬静、灵魂安宁的状态。他们对达到这种状态的途径和方法有各自不同的理解。 不动心virvi kalpa-samachi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