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上海戏剧协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上海戏剧协社

上海戏剧协社

1921年成立于上海的戏剧团体。最早成员有应云卫、谷剑尘和中华职业学校的学生。1923年欧阳予倩、洪深等相继参加,发展成为半职业性剧团,演出过欧阳予倩的《泼妇》《回家以后》,洪深根据王尔德《温得米尔夫人的扇子》改编的《少奶奶的扇子》,陈大悲的《英雄与美人》等,曾受到当时观众的欢迎。该社在洪深领导下建立严格的导演制和排演制,提高演出的艺术质量,对我国话剧运动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由于缺乏正确的思想指导,初期演出的大部分是西洋剧,观众只限于知识分子。20世纪30年代在左翼戏剧运动影响下演出《怒吼吧,中国!》,曾轰动一时。1933年停止活动。

☚ 辛酉剧社   青社 ☛
上海戏剧协社

上海戏剧协社

1921年冬成立于上海。负责人应云卫、谷剑尘等。主要成员有来自银行、报社、学校、商业各界的陈宪谟、孟君谋、钱剑秋、王毓清、王毓静等。稍后,汪优游、欧阳予倩、顾仲彝、洪深等相继加入。它以实践民众戏剧社倡导的“非营业的性质,提倡艺术的新剧”的主张,立志创建现实主义的现代话剧为宗旨。1923年5月,剧社正式演出谷剑尘编排的《孤军》和陈大悲编著的《英雄与美人》,依据剧本进行排练,废除了文明戏时期惯用的幕表制。同年洪深继任排演主任后,通过以排练男女合演的《终身大事》和以男演女角的《泼妇》进行比较演出,成功地废除了文明戏的男扮女角的陋习,同时进行严格的排练,建立导演制度和加强对演员、舞美人员的培训,从各方面为创建现实主义的现代话剧准备条件。1924年4月,剧社演出由洪深根据英国王尔德著《温特米尔夫人的扇子》改编和执导的《少奶奶的扇子》。改编和导演既注意保留原作精神,又努力符合我国群众的欣赏要求,使这出描写英国“上流社会”道德风貌的喜剧,有浓郁的中国气息,并革除文明戏演出中的种种弊端,演出受到欢迎,获得成功。“五四”时期提出的以欧洲戏剧为榜样创建现代话剧的主张,在实践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作为完整的现实主义舞台艺术的模式形成,为我国现代话剧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后,剧社又陆续演出了一些改译的世界名剧,为《傀儡家庭》、《第二梦》、《黑蝙蝠》等,对推动学校的戏剧活动起了作用。由于剧社成员多为业余戏剧爱好者,对革新戏剧缺乏明确的共同目标。1927年后,骨干成员洪深等相继离去,虽经应云卫、汪仲贤(汪优游)等人苦心支撑终,因经济拮据,于1930年暂停活动。1933年九一八事变两周年纪念日时,剧社在左翼戏剧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重新开展活动。在应云卫主持下演出了反映“万县惨案”的反帝剧目《怒吼吧!中国》 (由苏联铁捷克编剧),颇有影响。此后由于一部分社员离去,剧社遂宣告解散。

☚ 民众戏剧社   湖南劳工会女工新剧组 ☛

上海戏剧协社

现代戏剧团体。亦称“戏剧协社”。1921年冬成立于上海,应云卫、谷剑尘为主持人,主要成员有汪仲贤、王怡庵、唐越石、欧阳予倩、陈宪谟、洪深、顾仲彝、沈诰等,属黄炎培主办的中华职业学校附属的职工教育馆的一部分。该社成立之初提倡“爱美”(业余)演剧,改用剧本演出,反对“幕表戏”。1923年5月第一次公演。不久洪深从美国归来加入协社后,革除男扮女装的惯例,进一步推动话剧改革。1927年以后协社的活动曾一度停顿。1929年恢复公演,演出了一批外国古典名剧。1930年7月以后,协社的活动又中断了三年多。1933年9月,借纪念“九一八”两周年之机,举办了大规模公演。上海戏剧协社先后演出的剧目主要有:《孤军》(谷剑尘)、《英雄与美人》(陈大悲)、《泼妇》(欧阳予倩)、《终身大事》(胡适)、《好儿子》(汪仲贤),此外还有外国名剧《少奶奶的扇子》([英]王尔德)、《威尼斯商人》([英]莎士比亚)和《怒吼吧,中国!》([苏]脱烈泰耶夫)。1933年9月之后,社员星散,协社停止了活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