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七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七录》

书目名。南朝梁阮孝绪撰。该书收录图书6280种,44520卷,分为7录55部。包括内篇4,外篇1。经典录分易,书等9部;纪传录分国史等12部;子兵录分儒、道等11部;文集录分杂文等4部;术技录分五行等10部;佛法录分戒律等5部,仙道录分房中等4部。

七录

七录

私撰书目。南朝梁阮孝绪撰。阮孝绪(479—536),字士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目录学家。出身于官僚世族家庭,少年时便遍诵五经,成年后以清高隐逸著名士林,终身不仕,死后门徒谥为“文贞处士”。他酷爱典籍,对自南朝宋、齐以来公私所藏书籍尽力搜集,并持之于官修目录进行勘对,发现诸官修目录多有遗阙,遂决定自编新目。在刘杳的帮助下,他于梁武帝普通四年(523)开始动笔,以齐梁时期官修《文德殿五部目录》为底本,采用大量的私人藏书及其他目录作补充的依据,用当代藏书目录以补《文德殿五部目录》,用古代目录以考书的存亡异同,于普通末完成《七录》十二卷,共计著录当时现实的存书六千二百八十八种、八千五百四十七帙、四万四千五百二十六卷。
《七录》在分类上共分内、外二篇。内篇分为经典、纪传、子兵、文集、术技五录;外篇分为佛法、仙道二录。整个分类系在斟酌参考西汉刘歆《七略》、南朝齐王俭《七志》基础上创新而成。与完稿于半个世纪前的《七志》相比,《七录》在一、二级类目的设置上有了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为:它的“经典录”下只分为九部,少了史记、杂传部分;史部著作西晋荀勖将其入丙部,东晋李充以之入乙部,王俭又并史入经部,历代关于史部著作的归类很不明确,阮孝绪从图书数量的现实出发,考虑到史部著作的不断增加,把史籍从经部附庸地位中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一类,并且在“纪传录”下再精分为十二部;将《七志》之“军书志”改为兵部,与诸子志合并为“子兵录”,共分为十一部;“文翰志”改为“文集录”,下分四部;“阴阳志”改为“术技录”,下分十部;取消“图谱志”;把佛、道类图书提升为正规类目,成为“佛法录”(下分五部)、“仙道录”(下分四部),以集中反映佛、道类文献的大量增加。
在体例的组织和文献内容的揭示上,《七录》每录前有总叙,每部有小序,继承了《七略》的优良传统。阮孝绪于每书之下编成解题,对撰人事迹、书籍流传情况悉加介绍,并详细著录该书的帙数、卷数、种数,以便更好地适应当时图书陈列的需要。
《七录》另在序文之后、目录之前列有《古今书最》一项,列载自《七略》到《七录内外篇》共十部古代目录,这些实际上是《七录》编撰时的引用书目。这些书目记载着汉、晋以来各书的种、部、帙、卷数等,并注有存亡残缺情况。
《七录》是南北朝时期最有参考使用价值的一部综合性分类目录。它收录丰富,著录文献的总数比一千二百多年后的《四库全书总目》著存目的一半还多,是中世纪早期的巨著。它分类明细,类目铨配合理,在七大部、五十五类之下容括了一切图书。尤其是经过《七录》的确立,史部著作从此成为单独的一大部类,其下属各类的划分在以后一千多年中,也一直被许多公私目录所沿用,成为永制。《隋书·经籍志》分类的四十种,基本上沿袭了《七录》内篇的四十六部,《七录》在分类上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它序后所附的《古今书最》,为书目编纂开列引用书目之祖,是一种好的创例。后世并能通过它来了解古代目录著录图书数量的残存情况及各类图书划分的大致演变过程。它对后世影响巨大,隋许善心曾仿其体例,作《七林》。
《七录》已佚,但《七录序》和《古今书最》还保存在唐释道宣所著《广弘明集》中。《七录序目》一卷,收入清光绪间姚慰祖所辑《晋石厂丛书》中。清王仁俊辑有《七录》一卷,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中。

☚ 出三藏记集   隋书·经籍志 ☛
七录

七录

(南朝梁)阮孝绪撰。12卷。作者仿《七略》体例,博采宋齐以来藏书记录,著录图书6288种,计44526卷,分内、外两篇。每书皆介绍作者事迹和书籍流传情况提要。原书佚,现存《七录序目》1卷。有《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本。

☚ 三国艺文志   七志 ☛

七录

书目名。南朝梁阮孝绪(479—536)撰。收录图书六千二百八十八种,四万四千五百二十卷。分内外篇,内篇有经典、记传、子兵、文集、术技五录;外篇有佛法、仙道二录。一定程度上总结了前代目录学成就。原书已佚,今存《广弘明集》卷三里有其序目。

七录qī lù

《本草纲目》序列第1卷历代诸家本草(1)。书目名。南朝梁·阮孝绪撰。收录图书6288种,44520卷,分为经典、记传、子兵、文集、术伎、佛法、仙道七录,共55部。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前代目录学的成就,为后来的《隋书·经籍志》所依据。原书已失,但序目完整保存在《广弘明集》卷三中。

七录

十二卷。南北朝阮孝绪撰。阮孝绪(479—536),字士宗,谥文贞处士,河南尉氏人,著名目录学家。童年时过继给有万贯家财的叔父,不爱金钱而爱读书。屏居一室,苦攻坟典,谢绝交往,远离仕途。13岁通晓五经,25岁已具备了丰富的目录学知识,对遗文隐记,犹好搜集、收藏;同时博采宋、齐以来,王公缙绅之馆,总集众家,撰成《七录》。该录分内、外篇,内篇五录,即经典录、记传录、子兵录、文集录、术技录。每录之下又分不同类目,经典录分易、尚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类;记传录分国史、注历、旧事、职官、仪典、法制、伪史、杂传、鬼神、土地、谱状、簿录;子兵录分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兵家;文集录分楚辞、别集、总集、杂文;术技录分天文、谶纬、历算、五行、卜筮、杂占、刑法、医经、经方、杂艺。外篇二录,即佛法录和仙道录。佛法录又分戒律、禅定、智慧、疑似、论记;仙道录分经戒、服饵、房中、符图。共计收录图书五十五类,六千二百八十八种,八千五百四十七帙,四万四千五百二十六卷。阮孝绪根据以往私人藏书家的目录和流传的官家藏书目录,进行研究、比较,然后编目著录,开研究往昔目录之端,摆脱了单纯收录藏书的局限,较官藏书目更加完备。《七录》总括群书四万余卷,通过提要介绍作者事迹和图书流传等情况。立类采用七分法,专立纪传录,使史书摆脱从属地位,独立成类,类下并列十二子目,加以细分,都是前所未有的。作为当时全国综合性系统目录,在我国目录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书早佚,其序文收于《广弘明集》卷三中。“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 中有清王仁俊辑本一卷。

《七录》qi lu

Seven Records→阮孝绪 (Ruan Xiaoxu)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