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壁垒guān shuì bì lěi指为阻止外国某些商品输入而采取的对其征收高额关税的措施。1936年李炳焕等《苏联计划经济问题》第七章:“他对外贸易之唯一武器,厥为对外输入之限制或减少,因此有‘关税壁垒’、‘输入证制’、‘限额制’的建立。” 关税壁垒guān shuì bì lěiтамóженный(тар фный)барьéр关税壁垒 关税壁垒guānshuì bìlěi为保护本国经济,阻止外国某些商品输入而采取征收高额关税的措施。 ❍ WTO成立后,国际贸易中的~逐渐被技术壁垒代替。 ☚ 关键词 关停并转 ☛ 关税壁垒tariff barriers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以阻止、限制外国商品进口,保持本国商品的竞争优势,保护国内企业及市场的措施。因它像高墙壁垒一样把国内市场保护起来,故名。资本主义国家间还常用关税壁垒作为迫使对方在进口关税和对外贸易方面让步的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日、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多次谈判,相互减让关税,使关税壁垒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相对降低,而代之以直接限制进口的非关税壁垒。 关税壁垒 关税壁垒guanshui bilei国家对外国进口商品征收的高额进口关税。贸易壁垒的一种。通过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以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削弱其市场竞争能力,达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口、保护本国商品销售的目的。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工业发达国家因其商品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多实行对进口商品免税或征收较低关税的自由贸易政策。工业后起国家则因其商品竞争力弱,为保护本国工业,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进口税。到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关税壁垒普遍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维护垄断资本利益、争夺市场和相互对抗的重要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采取了逐步降低关税和放松其他进口限制的措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平均关税率下降,资本主义国际贸易出现某些自由化趋势。但关税壁垒仍旧是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贸易战的重要武器。它们对某些影响本国商品销路较大的进口商品仍旧保持高额进口税,有些已商定降低进口关税的商品,在进口大量增加危及本国商品销路时,又提高了关税率。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为反对帝国主义国家的控制,保护国内市场,发展民族经济也在不同程度上采取保护性关税措施。 ☚ 保护贸易 非关税壁垒 ☛ 关税壁垒一国对进口商品实行高关税政策。旨在削弱进口商品竞争能力,保护国内产品市场。 关税壁垒 关税壁垒国家通过提高进口关税等办法,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境内的措施。实行关税壁垒的目的,在于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削减其在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垄断国内市场,从而保护本国商品生产和市场。由于高额关税就象高墙似的把国内市场保护起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是关税壁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关税壁垒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的削弱,通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谈判,各国的关税水平有一定的削减。但它仍是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武器。 ☚ 关税减让 关税的退补 ☛ 关税壁垒 关税壁垒关税壁垒指用课征高额进口关税和各种附加关税,阻止或限制其他国家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措施。 关税是一种间接税。各国关税主要为进口关税,一般情况下,一国课征进口税首先由进口商品到岸后向海关交纳,然后再相应地提高进口商品的销售价格,把税款转嫁给购买者。对进口商而言,关税是进口商品的成本,只有把关税加到商品的价格中去才能取得预期的利润。由于课征关税,进口商品的价格要有所提高,这将改变进口商品与本国商品的相对价格。抬高进口商品价格,一方面会使消费者减少进口商品的消费,更多地选择国产商品,进口商品消费需求减少,进口量必然下降,从而有利于国内企业扩大生产;另一方面,由于国产商品具有价格优势,可使进口商品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使国内生产企业参与竞争时具有一定的优势。关税在阻碍进口的同时,对征税国的国内生产起到了保护作用。由于关税的这种作用,被称之为关税壁垒。 ☚ 关税 非关税壁垒 ☛ 关税壁垒Tariff Barrier非关税壁垒的对称。通常指高额进口税。资本主义国家为保持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保护国内市场,对进口产品征收高额进口税,提高其成本,削弱其竞争力,以达到限制和阻挠外国商品进口的目的。关税壁垒始终伴随着资本主义而存在。最初西欧各国实行重商主义下的强制性贸易保护政策,高额进口税是这一政策的重要内容。自由竞争时期,先进的工业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基调是自由贸易,一些后起的工业国因其产品竞争力较弱,把高额进口税作为保护工业和市场的重要手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夺国内外市场的矛盾和斗争更趋激化,它们对一些商品制订税率极高的保护关税,实行超保护关税,用它构筑的关税壁垒来谋取超额利润和迫使对手开放市场。二次大战后,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主持下,通过七轮多边贸易谈判,世界关税水平已大幅度下降,但关税壁垒仍然是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贸易战的有力武器。 关税壁垒Tariff Barrier亦称“关税贸易壁垒”。用征收高额进口税和各种进口附加税的办法,限制和阻止外国商品进口的一种手段。主要有关税高峰、关税升级、关税配额、从量关税、从价关税等形式。关税壁垒可以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削弱其竞争能力,起到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的作用。 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的对称。为了保护本国市场、扶持幼稚产业发展,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特别是高额关税,以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贸易措施。它与非关税壁垒共同构成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的防线。通过关税制造贸易壁垒,是与过去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及现在的世界贸易组织所倡导并积极推行的自由贸易精神相悖的。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是世界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税壁垒资本主义国家用征收高额关税来限制别国商品进口的措施。通常是指实行高额的进口税。由于提高进口税以后,会增加进口商品的销售价格,削弱它在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从而对保护本国商品的销售,起到一定的作用。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工业发展较早的国家,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对进口商品通常免税或征收较低的关税,但一些后起的工业国家,为保护国内生产,对于本国要发展的那些商品的进口,则征收高额关税。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关税壁垒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维护垄断资本利益,争夺市场和相互对抗的手段。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资本主义各国更靠高筑关税壁垒来加强推行保护主义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西欧和日本通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多次减税谈判,相互减让关税,使这些国家的平均关税率有所下降。但是,它们对某些影响本国商品销路较大的关键性进口商品仍保持高额进口税; 有些进口关税已经商定下降的商品,一旦进口大量增加时,又重新把进口税提高。这说明实行关税壁垒仍然是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限制商品进口的重要手段。 在帝国主义旧殖民主义支配下,半殖民地经济落后国家关税不能自主,既谈不上保护贸易,也没有关税壁垒。殖民地当然更是完全受宗主国支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在不同程度上采取了保护性关税措施,这对它们反对帝国主义的控制、剥削和掠夺,保护国内市场,发展民族经济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关税壁垒资本主义国家提高关税的办法,对外国商品进口征收高额关税,削减其竞争能力,以保持本国商品在竞争上的优势,从而阻止、限制外国商品进口,垄断国内市场。关税象高墙似的把国内市场保护起来,故称关税壁垒。 关税壁垒 关税壁垒guanshui bileitariff barrier一国政府以关税作为进口屏障,采用征收高额进口税或各种进口附加税,阻止或限制外国货物进口,保护国内市场的一种手段。是贸易壁垒的一种形式。是“非关税壁垒”的对称。实行关税壁垒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护本国商品在本国市场的竞争优势或削弱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关税壁垒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关税壁垒政策的运用是不同的。早在16~17世纪,欧洲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的国家就曾经运用关税壁垒阻止外国制成品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实现对外贸易的出超。进入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列强纷纷采用侵略性贸易保护政策,实行高关税壁垒,限制外国货物进口,以维护对本国市场的垄断。二战以后,随着生产力国际社会化和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以及关贸总协定的签订,贸易自由主义有所抬头,各国大幅度削减关税,放松进口商品的数量限制,放松甚至取消外汇管制。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滞胀”,促使新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流行,关税壁垒又广泛为一些国家所采用。 但是,一国实行关税壁垒是有条件的。一个国家实行关税壁垒,除要拥有完全的主权以外,还要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经济落后的国家因其基本生产活动和生活水平处于较低水平,无法实行完全的关税壁垒来抵制经济发达和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的商品输入。因此,现代关税壁垒多为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用来实现侵略性的经济扩张或者利用他国的弱点设置贸易障碍获得经济好处。经济落后国家的关税壁垒则往往仅是保护国内基本生产活动不受经济强国的经济渗透以及防止经济强国的商品倾销的一种手段而已。由此看出,关税壁垒与保护关税政策相比,具有更强烈的贸易保护色彩。 确定一个国家是否实行了关税壁垒政策,通常是根据关税的水平来确定的。关税水平是指一个国家的平均进口税率的高低。一般来说,平均税率如果在20%~30%之间,就具有明显的关税保护特征,如果超过30%则可确定为实行了关税壁垒政策。关税水平的计算,有两种方法:一是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结果称为名义税率,表明税率总水平。不过,它掩盖了相当多的低税率进口商品分担少数高税率进口商品的税负这一重要现实。二是加权平均方法,即以不同类别或种类进口商品的金额乘以其适用的进口税率,然后相加,得出总额,以总额除以所有进口商品的总金额。计算结果称为实际税率。它弥补了算术平均法的不足,关税水平越高,表明关税壁垒的程度越大。关税水平不仅可以比较各国关税的高低,而且还可以在一定意义上表明贸易保护的程度和关税壁垒的程度。1990年发达国家关税平均税率为4%,发展中国家为14%。中国名义税率为16.7%,实际税率不到8%。 ☚ 关税 非关税壁垒 ☛ 关税壁垒 关税壁垒Tariff Barrier“非关税壁垒”的对称。资本主义国家保护国内市场,增强本国商品竞争能力所设立的各种关税障碍。采用提高关税的办法,对外国商品进口征收高额关税,削减其竞争能力,保持本国商品在竞争中的优势,以阻止、限制外国商品进口、垄断国内市场。种类繁多、税率很高的关税象壁垒一样把国内市场保护起来,故称。 ☚ 关税战 非关税壁垒 ☛ 关税壁垒 关税壁垒通常是指高额进口关税,是资本主义国家阻止和限制外国商品输入的一项措施,是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战的重要武器。为了争夺市场,转嫁危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一些商品制订税率极高的保护关税,远远超过保护本国工业生产的需要。它们采用这种超保护关税,构筑起一道“关税壁垒”,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同时利用对方弱点设法突破对方设置的贸易障碍。 关税壁垒一般都是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用以欺压经济实力较差国家的进攻性经济手段。在对方实力增强时,这种手段就不大有效了。 ☚ 最惠国待遇 非关税壁垒 ☛ 关税壁垒 关税壁垒Tariff Barrier通过征收高额关税以保护本国经济。意指高额的关税就象垒起了一道城墙,用来阻挡与限制外国商品的输入。参见“保护关税”。 ☚ 关税合作理事会税则目录 单式税则 ☛ 关税壁垒 关税壁垒指用极高的进口关税税率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措施。目的是为了削弱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的竞争力,以保护本国商品的竞争优势。由于高额关税像高墙一样阻止或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故名。关税壁垒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产物,是经济发达国家相互争夺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护民族经济,反对外国势力的掠夺和控制,也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关税壁垒措施。1947年“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签订以后,举行了多次的关税减让谈判,关税水平有所降低,但高关税仍然是国家之间进行贸易战的一个重要手段。 ☚ 财政关税 非关税壁垒 ☛ 关税壁垒 关税壁垒为了保护本国市场、扶持幼稚产业发展,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特别是高额关税,以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贸易措施。它与非关税壁垒共同构成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的防线。 ☚ 贸易壁垒 非关税壁垒 ☛ 关税壁垒 关税壁垒亦称“关税战”。以高额关税作为限制商品进口的一种措施。对外国商品征收高额进口关税,以提高其成本和削弱其竞争能力,从而达到限制这些商品进口,保护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竞争优势的目的。因其像高墙壁垒一样把国外商品挡在墙外,从而把国内市场保护起来,故名。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工业发展较早的国家,其商品成本较低,质地较优,在世界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因此这些国家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对进口商品通常免税或征收较低的关税。但是,一些后起的工业国家,其工业产品的成本较高,质地较差,不能与工业先进国家的产品竞争,为了保护国内市场,就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进口税。到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关税壁垒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维护垄断资本争夺市场和相互对抗的手段。通过提高进口关税的措施,不仅可以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而且可以迫使对方在进口关税和对外贸易的其他方面实行让步,以争夺对方的市场。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期,各国普遍高筑关税壁垒,限制商品进口,以阻止外国商品在本国倾销。由于资本主义各国互相采取这种保护关税政策,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危机的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主持下,经过多次谈判,关税水平已大幅度下降,但关税壁垒仍不失为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战的重要武器之一。在某些情况下,关税壁垒也是迫使对方国家降低关税的有力手段。可见,实行关税壁垒仍然是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限制商品进口的重要手段。在关系交恶的国家中,有的关税带有明显的歧视性和报复性。目前,各国关税采用的复式税则,即一个税目下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税率,其目的在于实行差别待遇,不对等优惠和贸易歧视政策。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大战,除了使用关税壁垒以外,越来越多地采用了各种非关税壁垒手段,以保护本国工业。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引用资本主义关税壁垒这一现象分析我国的统一市场问题。刘少奇在《加强基层领导,改进工作作风》一文中说:“资本主义国家都有统一的国内市场,没有统一的国内市场,资本主义就不能发展。社会主义国家怎么能够没有统一的国内市场呢?”并且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不是有关税壁垒吗?我们有些地方的做法比关税更厉害,就是不准别的地方的产品进来,或者不准自己的产品出去。这是必须纠正的。”(《刘少奇选集》下卷,第460页。) ☚ 经济封锁 剥削 ☛ 关税壁垒 关税壁垒通过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进口税来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削弱这些商品的竞争能力,以限制或阻止外国商品输入本国市场所采取的措施。采用关税堡垒措施在于达到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维持国内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并用来贴补出口,倾销本国商品,占领国外市场之目的。关税壁垒有时还用作强迫其他国家在关税和外贸方面让步的手段。 ☚ 关税同盟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 关税壁垒 关税壁垒国家用高额进口关税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一种措施。目的是为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使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保持优势并处于较高的价格水平。一些国家常用关税壁垒作为强迫对方在关税和对外贸易方面让步的手段。 ☚ 反倾销 非关税壁垒 ☛ 关税壁垒 关税壁垒tariff barrier关税是一国政府对于经过关境或者国境的某些商品或个人自用物品征收的捐税。依世界贸易组织的非歧视性原则及关税保护和关税减让原则:一个缔约方来自其他缔约方的进口产品应征收同等水平的关税,采用统一的估价和计算方法;一个缔约方给予任何缔约方的关税优惠利益必须无条件地给予其他所有缔约方(普惠制及地区经济集团等例外);关税是国内工业保护的惟一合法手段;缔约方之间达成的关税税率削减幅度列入减让表作为约束税率,不能随意提高。非违背以上基本原则,超过正常关税水平以上的或歧视性的关税即称为关税壁垒。它是贸易保护和贸易报复的重要手段。 ☚ 荷兰病 关税的福利影响 ☛ 关税壁垒 关税壁垒亦称“关税战”。以高额关税作为限制商品进口的一种措施。对外国商品征收高额进口关税,以提高其成本和削弱其竞争能力,从而达到限制这些商品进口,保护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竞争优势的目的。因其像高墙壁垒一样把国外商品挡在墙外,从而把国内市场保护起来,故名。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期,各国普遍高筑关税壁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主持下,经过多次谈判,关税水平已大幅度下降,但关税壁垒仍不失为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战的重要武器之一。在某些情况下,关税壁垒也是迫使对方国家降低关税的有力手段。在关系交恶的国家之间,有的关税带有明显的歧视性和报复性。目前,各国关税采用的复式税则,即在一个税目下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税率,其目的在于实行差别待遇、不对等优惠和贸易歧视政策。 ☚ 关税减让 优惠税率 ☛ 关税壁垒tariff barrier(/wall)
关税壁垒tariff wall
关税壁垒tariff barrier;tariff wall 关税壁垒tariff barrier(or wall);customs barrier(贸易壁垒的一种形式,指通过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来保护国内市场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