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瓢诗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瓢诗话

一瓢诗话

诗话著作。又名《一瓢斋诗话》,清薛雪撰。薛雪,字生白,号一瓢,吴县(今属江苏)人。诸生,以医名。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科。有《一瓢斋诗存》。《一瓢诗话》一卷,基本观点大都直接袭取其师叶燮之语。叶燮的“诗之基在人之胸襟”、“正变系乎时”等说法,以及“踵事增华”的文学进化观,在《一瓢诗话》中均得到援引和阐发。不过薛雪师承叶燮往往徒得其貌,未能消化真髓实质。例如,他虽然自称“服膺”叶燮的“理、事、情”,却并不能领会叶燮赋予此三概念的哲学和美学内涵,只能拘蹇地揣度到“作诗三字”的程度。又如,他曾将叶燮的诗论内容概括为“不越正变二字”,他对“正变”的解释是:“温柔敦厚,缠绵悱恻,诗之正也;慷慨激昂,裁云镂月,诗之变也。”也不合叶燮原意。叶燮的“正变”观,变的是诗的辞、体,作为“意”的“温柔敦厚”,虽然结合着代代相异的辞、体而呈现不同的风貌,但实质是不变的。薛雪的解释实际上是沈德潜的看法。《一瓢诗话》中时有这种情况出现:叶燮和沈德潜的相左看法被薛雪并列在一起,而不顾忌前后的抵牾。书中比较能够一以贯之的观点,还数他师承叶燮得来的作诗以诗人“胸襟”为基础的说法。他反复告诫学诗者要先具“志气”、“人品”,不要堕入“误尽苍生”的“拟古”之路,也不要沾染上“无所触发,摇笔便吟”的“村学究幕宾之流”的恶习。他本人对此是颇为自负的,曾谈到自己的创作实践:“余作《九秋》诗,因大有触发,遂多创获”;“作诗稿成读之,觉似占人,即焚去”。此书标格论调的内容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其中不无精义可采。如论“格”有“品格”与“体格”之分,十分贴切地揭示和界定了“格”之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的涵义。此书在主格调一路的诗话中占有一席之地。有扫叶村庄自刊本、《昭代丛书》本、《清诗话》本。

☚ 杜诗言志   一瓢斋诗话 ☛

一瓢诗话

清代诗论著作。 1卷。薛雪著。薛雪字生白,号为一瓢;是清代著名诗论家叶燮的学生,论诗多本师说而加以阐发。他注重儒家的诗教传统,提出:“温柔敦厚,缠绵悱恻,诗之正也;慷慨激昂,裁云镂月,诗之变也。”他推崇古诗,以为“三百篇以降”,诗歌“日趋而下”;但并不主张盲目拟古,认为诗之高低,取决于作家的胸襟志气:“具得胸襟,人品必高;人品既高,其一謦一欬, 一挥一洒,必有过人之处”。所以他反对亦步亦趋,摹拟古人。提出“拟古二字,误尽天下苍生”,“不落窠臼,始能一超直入”。他确信古往今来的好诗,都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故论诗注重感兴;并进而反对单一的艺术风格,从不同诗人具有不同个性的角度,论证了诗歌风格的多样化。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与《原诗》和《说诗晬语》合刊的校注本 。

一瓢诗话 - 文学词典 - 可可诗词网

一瓢诗话

诗话。一卷。清薛雪撰。薛雪(1681—1763?),字生白,号一瓢。吴县人。诸生,以医名世,乾隆丙辰(1736)年举博学鸿词。该书是薛氏在扫叶庄居住时,将数月前与同学、弟子议论前人诗歌,“或摅己意”,或庄或谐,再经删选抄录而成的。论诗上自先秦,下迄宋元,但并不以时代顺序论列。

薛雪也曾为叶燮门人,其论诗虽有与叶燮相合处,但论诗方法却不相同,反多与沈德潜相接近,不追求系统化,而以言简意赅、精辟深刻的见解与议论取胜。其论诗主张也与沈德潜相接近,提倡温柔敦厚的正统诗教。如他开篇头条便说:“诗以道性情,感志意,关风教,通鬼神,伦常物理,无不毕具。”与沈德潜《说诗晬语》开篇如出一辙。在谈到诗之“正”、“雅”时又说:“温柔敦厚,缠绵悱恻,诗之正也。”“述先德,通下情,谓之雅。”有时,他还提出一些与叶燮相悖的看法。他提倡诗歌的独创精神,反对各种模拟、剽窃、凑句、凑韵的作法,认为“诗不可无为而作”,“无为而作者,必不是好诗。”又认为“诗文与书法一理,具得胸襟,人品必高。人品既高,其一謦一欬,一挥一洒,必有过人处。”此外,他还针对当时诗坛上的一些不良倾向,提出了作诗必须注意或忌讳的一些问题,对古代的许多诗人都作了较为中肯的评价,其中对唐代诗人的评价尤多,对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温庭筠、李商隐、杜牧、刘禹锡、许浑、韦应物、刘长卿、王维、孟浩然等许多诗人都提出了新鲜独到的见解和评论。诚如清人沈楙惪所说:“是编自抒心得,痛针俗病,凡所指斥,皆能洞中窾窍,非好为叫嚣者比。”该诗话虽然不像王士禛、沈德潜、袁枚、翁方纲等人直接明确地提出自己的理论主张,但也是清代中期值得注意的诗话之一。

有扫叶村庄刊本,为薛氏自刊本,称《一瓢斋诗话》,又有《昭代丛书》本,后丁福保曾据此本辑入《清诗话》本中,1963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据此标点印行,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稍加修订出版。


《一瓢诗话》 - 中外名书奇书 - 可可诗词网

《一瓢诗话》

《一瓢诗话》

清薛雪著。薛雪(1681~1763),字生白,号一瓢。江苏吴县(今苏州)人,除《一瓢诗话》外,还著有《周易粹义》、《一瓢斋诗存》等。薛雪是叶燮的学生,其诗论多师承于先生,亦有自己独到之处,对先生的见解也能有所发挥。《一瓢诗话》的主要内容,大致可归结为两点,首先,“作诗必先有诗之基,基即人之胸襟也”。认为诗人“具得胸襟,人品必高”,似谓“人品高”,即指人心要正,思想情趣高雅,同时具有远见卓识。其次,作诗“要有志气,方能卓然自立,与古人抗衡”。作者强烈反对拟古,认为“拟古二字,误尽苍生”! 强调诗人“有志气”,即强调作诗有创造精神,不拾前人余唾,而能自铸伟词。诗要己出,就必须有感而发,有为而作,因而,鄙夷那类“为作新诗强说愁”的无病呻吟之作。在主张诗人有高尚胸襟人品和立志创新的前提下,作者提倡创作态度严肃认真,极为欣赏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强烈反对“摇笔便成”的随意涂抹。强调“篇要炼句,句要炼字”。同时,期望艺术风格多样化,从人的个性不同各如其面来论证诗的风格必然丰富多彩:“畅快人诗必潇洒,敦厚人诗必庄重,倜傥人诗必飘逸,爽人诗必流丽,……”而认为偏嗜某种风格“最为小见”。《一瓢诗话》有扫叶村庄本,昭代丛书本,《清诗话》本,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杜维沫校注本最为详善。

一瓢诗话

清薜雪著。有人民文学出版社79年校注本。著者是叶燮的学生,此书在许多问题上阐发了《原诗》的见解,同时自抒心得。书中论述唐诗,时有精义。著者分析了元白诗风(“言浅而思深,意微而词显,风人之能事也。至于属对精警,使事严切,章法变化,条理井然。其俚俗处,雅亦在其中”)、杜甫韩愈七言古诗的用韵特点(“若七古则一韵为难,苟非笔力扛鼎,无不失之板腐;要其波澜层叠,变幻纵横,通篇一韵,俨若跌换,亦唯杜韩二公能之”)、温庭筠的“律诗之妙”等。著者对于诗歌欣赏有独到之见,提出“善看”命题,首先从读者本身的各种修养及生活阅历的积累方面予以强调:“不破万卷书,不行万里路,读不得杜诗。”欣赏者“切不可穿凿附会”,“未能灼见,不妨阙疑。”驳正了前人对杜甫、柳宗元等人诗作的曲解。其次,诗歌讲形象思维,读者也必须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它。著者指出李商隐《锦瑟》是自伤生平之作,《无题四首》之四乃“一副不遇血泪,双手掬出,何尝是艳作”,深得比兴三味。

一瓢诗话

一瓢诗话

清·薛雪撰。一卷。雪 (1681—1763),字生白,号一瓢。苏州 (今属江苏) 人。诸生。高宗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不就。薛氏亦叶燮门人,书中多引横山先生云,有些话虽未标明,实与《原诗》所言相合。并在许多问题上进一步阐明发挥叶氏的见解。
叶氏主张诗人要形成自己的创作个性,能独树一帜,反对摹拟剽窃。书中对此论点有反复发挥。强调指出:“学诗须有才思,有学力,尤要有志气,方能卓然自立,与古人抗衡。”要求诗人走出不同于前人的创作路子,形成独自的风格,“不落窠臼,始能一超直入”。因此强调诗人必须有高尚的胸襟和人品,认为胸襟为“诗之基”,“具得胸襟,人品必高。人品既高,其一謦一欬,一挥一洒,必有过人之处。”
书中又对叶氏提倡的艺术风格多样化的问题,有较多的阐发。认为“作诗家数不必画一”,“人之诗犹物之鸣,莺鸣于春,蛩鸣于秋”,各有所好,各具特色。在继承和鉴赏前人之作时,不应“因人之偏嗜”,“必曰某体、某派当学,某体、某派不当学,某人、某篇、某句为佳,某人、某篇,某句为不佳。”批评那些仅因个人的“偏嗜”而提倡一种风格,抹煞其他的作风。而且希望诗人能够抒写多种题材,具备多种笔墨,形成“变态百出”的多种艺术风格。另外还强调诗歌创作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刻苦精神,主张“得句先要炼去板腐”,提倡“兵须训练于平时,诗要冥搜于象外”。有扫叶村庄自刻本,《清诗话》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社维沫校注本。

☚ 语">说诗语   贞一斋诗说 ☛

一瓢诗话

又名《一瓢斋诗话》。诗论。清人薛雪(1681—1763)撰。一卷。雪字生白,号一瓢,江苏苏州(或题吴县、河津)人。诸生。以医名。乾隆间,举博学鸿词。著有《周易粹义》、《一瓢斋诗存》等。此编总二百三十条。有自序。薛氏系叶燮门生,论诗师承叶氏, 又有所发挥。如谓“学诗须有才思,有学力,尤要有志气,方能卓然自立,与古人抗衡。”“诗文与书法一理, 具得胸襟,人品必高。人品既高……必有过人处。”“诗不可无为而作”,强调诗人有高尚人品,提倡风格多样化。议论简赅,有耐人寻味处。有扫叶村庄刊本,为薛氏自刊本,题《一瓢斋诗话》。《昭代丛书》本改今名,《清诗话》仍之。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校注本,与叶燮《原诗》、沈德潜《说诗晬语》合刊。

一瓢诗话

一瓢诗话

诗话。一卷。清薛雪撰。薛雪(1681—1763?),字生白,号一瓢。吴县人。诸生,以医名世,乾隆丙辰(1736)年举博学鸿词。该书是薛氏在扫叶庄居住时,将数月前与同学、弟子议论前人诗歌,“或摅己意”,或庄或谐,再经删选抄录而成的。论诗上自先秦,下迄宋元,但并不以时代顺序论列。
薛雪也曾为叶燮门人,其论诗虽有与叶燮相合处,但论诗方法却不相同,反多与沈德潜相接近,不追求系统化,而以言简意赅、精辟深刻的见解与议论取胜。其论诗主张也与沈德潜相接近,提倡温柔敦厚的正统诗教。如他开篇头条便说:“诗以道性情,感志意,关风教,通鬼神,伦常物理,无不毕具。”与沈德潜《说诗晬语》开篇如出一辙。在谈到诗之“正”、“雅”时又说:“温柔敦厚,缠绵悱恻,诗之正也。”“述先德,通下情,谓之雅。”有时,他还提出一些与叶燮相悖的看法。他提倡诗歌的独创精神,反对各种模拟、剽窃、凑句、凑韵的作法,认为“诗不可无为而作”,“无为而作者,必不是好诗。”又认为“诗文与书法一理,具得胸襟,人品必高。人品既高,其一謦一欬,一挥一洒,必有过人处。”此外,他还针对当时诗坛上的一些不良倾向,提出了作诗必须注意或忌讳的一些问题,对古代的许多诗人都作了较为中肯的评价,其中对唐代诗人的评价尤多,对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温庭筠、李商隐、杜牧、刘禹锡、许浑、韦应物、刘长卿、王维、孟浩然等许多诗人都提出了新鲜独到的见解和评论。诚如清人沈楙惪所说:“是编自抒心得,痛针俗病,凡所指斥,皆能洞中窾窍,非好为叫嚣者比。”该诗话虽然不像王士禛、沈德潜、袁枚、翁方纲等人直接明确地提出自己的理论主张,但也是清代中期值得注意的诗话之一。
有扫叶村庄刊本,为薛氏自刊本,称《一瓢斋诗话》,又有《昭代丛书》本,后丁福保曾据此本辑入《清诗话》本中,1963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据此标点印行,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稍加修订出版。

☚ 说诗晬语   宋诗纪事 ☛
0000069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8: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