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丛花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丛花令

一丛花令

又名《一丛花》,见宋张先《张子野词》。入南吕宫(林钟宫)。《词律》卷一一列此调。《词谱》卷一八列宋苏轼“今年春浅腊侵年”一首,双调,七十八字,上、下片各七句四平韵。《词律》、《词谱》列《一丛花》调名而无《一丛花令》。

☚ 一箩金   一江春水 ☛

一丛花令

 伤高怀远几时穷? 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在宋代的闺怨词中,这可称得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据说,欧阳修读后,曾大为叹服,后来张先去拜见他,他倒履相迎,向人介绍: “此‘桃杏嫁东风’郎中也。”从内容上说,这首词也和别的闺怨词一样,致力于对环境感受中人物内心情绪的抒写,而之所以会那样感人,则主要是艺术表现上的独具功力。
 上片写伤高怀远。词人一反常见的由景生情的写法,先从人物内心感受着笔,以总起全篇:“伤高怀远几时穷? 无物似情浓”。情人远去,闺中少妇总抛不下那一片惦念之情,于是朝朝暮暮,凭楼远眺,遥祝他羁旅平安,盼望他早日回返,以结束自己这日复一日的似乎没有尽头的等待。她也知道,这种期望是那样渺茫,但却依旧痴心不改。这不因为别的,而是她对情人那一腔深情:“无物似情浓”! 短短五字,不啻千斤,将人物的痴心眷念与满腹愁绪表达得十分真切。在殷切的期待与失望带来的落寞中,她不由回想起送别时的情景:“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在传统的习惯里,柳枝与柳絮总和离恨结合在一起,她自然也不例外。词人在表现时,却特别抓住景物特征与人物内心相溶合这一关键,极力实现人物心绪与柳絮翻飞同样显得纷乱这一特点来着意抒写,使上一句“无物似情浓”表现得更具体和生动。有了这个铺垫,下文也就极自然地由眼中所见转向送别时的心中所想:“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征骑远去了,情人的身影已在她的视野中消失,她极目所见,只是一路征尘,于是一个最令她牵挂的问题也默默涌上心头:从今往后,向何处去寻觅情人的踪迹?
 下片写内心的思念,不再取上片直抒的笔法,而着力于气氛的渲染,从对比与反差中表现内心的孤独与怨恨。“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面对池中的双鸳,她自然会想到自己的孤单;看南北来往的小船,她自然会想到自己与情人之间竟无法传递消息、探询平安。于是人物内心那种“人不如物”的悲感就极含蓄地传达了出来。这就为全词最后的抒发作了铺垫。接下去,词人转而写闺阁的孤独。一天的凭楼远望又失望而归,“梯横画阁黄昏后”,她从楼上下来,这种怅恨是可想而知的,但更令人难捱的,是接踵而来的月夜:“又还是、斜月帘栊”。如果说,白天的伤高怀远还可从渺茫的期待中寻得某种慰藉的话,那么这黄昏的寂寞和月夜的孤独中,就连这一点也得不到了,她能不仰天长叹? 于是,全词转入结尾,直接揭示出这种孤独与郁闷的缘由:“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既回应了上文,也总收了全篇,将人物因情浓而怨极的复杂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层次迭转,手法多变,既娟洁而又含蓄。前人评张先,认为他最长于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故称他为“张三中”(《古今词话》),这种功力,从这首词中即可见一斑。

历代诗词精品之《一丛花令》鉴赏 - 可可诗词网

一丛花令

 

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桥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此词写的是传统主题之一的闺怨。上片写登高引发怀远之思。“几时穷”三字表明如此登高望远,远不止一次。它略去了前此的许多情事,也概括了前此许多情事,“无物似情浓”是对“情”字所作的大判断,与“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一样。它出现在前句的铺垫后,就不是泛泛而谈,而是切身的体验。这两句是全词的总冒。“离愁正引”三句,将乱糟糟的心情与陌上杨花乱舞的景色关合起来,以“丝”谐音双关“思”,不说是万千柳丝引起离愁,却说是离愁引得柳丝纷乱,无理语即情至语。“嘶骑渐遥”三句回忆往日情人离去时的情景,点明伤高怀远所为何来。
 过片回到眼前,续写登楼所见。“双鸳池沼”、“南北小桥通”皆暗示往日幽会情事,隐隐反衬今日孤单。“梯横画阁”三句,特别“又还是”三字,进一步点明当日“待月西厢”一类情事。按《古今词话》载:“张先字子野,尝与一尼私约,其老尼性严,每卧于池岛中一小阁上,俟夜深人静,其尼潜下梯,俾与子野登阁相遇。临别,子野不胜拳拳,作《一丛花》词以道其怀”,这话可信不可信呢?按南宋人程垓《书舟词》中有一首写私情的《孤雁儿》末云“何时为我,小梯横阁,试约黄昏后?”自注云:“有老尼从人而复出者,戏用张子野事赋此。”可见的确事出有因。于是读者就不难领会结尾三句的措意了。“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语出李贺《南园》“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而命意却是全新的了。
 看来此词所写不是一般的闺情,而是后世戏曲或曲艺中《思凡》、《尼姑下山》一类作品中所表现的被禁锢的人性的挣扎。全词主写望中之景,而将回忆情事暗中织入,互相关合照应,是本篇构思上的特点。末二句化用唐人诗语,无理而妙,当时晏、欧都很欣赏此语,据说欧阳修还称之为“桃杏嫁东风郎中”。

古诗《一丛花令》赏析解读 - 言情赠友诗 - 可可诗词网

一丛花令

 伤高怀远几时穷? 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④嫁东风!
 
 这是一首闺怨词。词中女子因情郎远游不归,自己长年独守空闺,故由爱而生怨,怨之极而生悔。感情极为浓烈。词人以重笔巧构,经纬今昔,交织景情,将女主人公之所见、所闻、所忆、所感一一写来,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她微妙而复杂的心态。
 上片,女主人公登楼望远,渴望见到情郎归来的身影。“伤高怀远”,点出登临之事; “千丝乱”和 “东陌飞絮”,点出登临之季节——春天。一起便是女主人公的问天呼喊: “伤高怀远几时穷?” “几时穷” 三字,既是问天,又是自问,也是悲凉的感叹。可以引申出三重联想: 其一,此女子必是自情郎走后,日日登高望远,而每次都是以失望告终。我们曾在温庭筠 《梦江南》 词中见过这位女子: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其二,今日复来登高怀远,而终于仰天高问,则说明女主人公之企盼再度落空,同时又暗示出经历了一天的等待,时已黄昏,为下片黄昏抒情先行埋一伏笔。其三,以一痴情之女子,而日日登高翘首,终于忍不住要问何时能够不再如此 “伤高怀远”,可见其焦急和耐心已至极限,口吻中难掩有一份怨恨之情。故可视作为末三句身世奇想蓄势。“无物似情浓! ”答非所问,从旁响应首句问天,亦出自女子之口。正因为情浓,才有日 日登临之事,才有情急呼天之举。起句三分相思已有一分怨恨,此句兜转一笔,虽怨而情犹痴,挟怨相思则情尤浓。
 词上片突兀而起,一问一答之间概括了无数往事。以下回头交代此女子所处之氛围情境,继而追忆与情郎分手之际的情景。从心理活动过程来说这是顺叙,感情激烈喷发时两眼空阔无物,不知身在何处; 既而稍觉平静,则必然注意周身环境,必然陷入深思,往事如云烟历历过眼。但若依事物之客观顺序,上片可看作是逆笔倒叙: 从事件所引起的感叹惆怅带出事件本身; 从今之情、景、人、事追回到昔之情、景、人、事。柳条千丝有双重之意蕴,柳谐音留,古人送别,辄折柳为赠以寄其意。千丝,谐音千思,见柳思人,惹起千思万绪。东陌,大概就是当年情郎离家所走过的道路。柳絮濛濛,写无情之物平添人烦恼。“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晏殊 《踏莎行》) “更”字与上句 “正”字二虚字相为呼应,以写景传达心理活动。凭栏东望的女主人公刚刚还是 “正”烦恼,此刻恐怕已经是 “更”烦恼了。歇拍“何处认郎踪”,又是一问,而且问得没有下文,流露出无限沮丧之情。“认郎踪”是高处目光搜索的动作,章法上前与 “伤高怀远”呼应,后与下片 “梯横画阁黄昏后”呼应。
 黄昏来临,远处已笼罩于黑暗中。于是女主人公只好回到闺房,凭窗而立; 只好注目于近处的楼前池塘。双鸳浮水,反衬自身之孤寂,是人不如禽;小船往来,则暗示她忆及当年幽欢佳会频繁往来的种种旧事。“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两句淡笔写景,看似不经心,细心吟味,觉有一片寂寞无聊之情在。“又还是”三虚字,惊人心魄,与首句 “伤高怀远几时穷”并峙前后。无穷无尽的等待,无穷无尽的黄昏,无穷无尽的怨情,终于逼出她人不如花的身世奇想。李贺 《南园》诗: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春花衰败,尚知道随风而起,嫁与东风; 自己夜夜独眠,不仅比不上池中双鸳鸯,连飘零满地的桃花、杏花也不如! 贺裳 《皱水轩词筌》云: “唐李益诗曰: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子野 《一丛花》末句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此皆无理而妙。”此三句是盛传于当时的警句,张先甚至因此而有“ ‘桃杏嫁东风’郎中”的美称。
 宋人杨湜《古今词话》记载: 张先与一尼姑相恋,每夜深人静,辄与居住在池中小阁上的尼姑幽会。此词即为此事而作。这种说法似出于读词者之想象附会,不足信。
一丛花令

一丛花令

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此词功力,在写出“情浓”,铺排细,体味深。上片写“伤高怀远”。离愁千丝乱,已是缠绵情深;再见“飞絮蒙蒙”,更浓上加浓,且弥漫延伸,忆郎远去,久望,却不见郎踪,那思、盼、伤、怨之情,更乱更浓。下片用谐、静之景反激怨情波澜。双鸳戏水,情侣泛舟,已刺激不浅;月月年年的缺月帘栊、身只影单,更惹烦恼无限,故结尾三句冲口而出,似无理,而实情浓。。
☚ 菩萨蛮   蝶恋花 ☛
0001079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