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5_075陽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5_075陽貨

【陽貨】

陽貨欲見孔子’章 修身事。
問:‘孔子亦時其無而往拜之,其迹不無效尤之嫌,如何?’曰:‘這個道理,惟孔子之於陽貨可以行之,其餘則不可。曰:“兄及弟矣”,“無相猶矣”。蓋言兄雖不友,自有弟之之道,不可以兄之不友而不盡其在我之道也。至於師弟亦然。遠方來從者雖或有不誠之心,在師之道則不可逆探其不誠而不盡其在我之道也。若孔子之於陽貨,則在我本無可見之義,而況彼之瞰無歸豚者,其意已極不誠。孔子既先覺其不誠之實,而遽然往答,則是適堕其術中而失其不可見之義矣。故特以禮尚往來之道,而欲其相稱於施報之間也。’
‘性相近也’章 格致事。
問:‘“性相近”云者,蓋以本然之性初不可但以相近言之也。然而理則雖一,氣有正通、偏塞之殊。故以人與物言之,則固已懸絶矣。若人,則同受此正通之氣,而於其正通之中又不無厚薄淺深之不齊,故謂之相近而已耶?’曰:‘此所謂“性以理為主,而兼氣質言”也。蓋氣雖不齊而理則本善。不特理也,氣之初亦湛一而已。此所以氣質之性雖有美惡,而言其初則不甚相遠也。’
‘唯上知與下愚’章 格致事。
問:‘下愚不移,以始生而言之耶?’曰:‘始生之時,氣稟已惡,故長而至於暴棄矣。然若指始生之時而已謂之不可移,則是阻人之進也,豈聖人之心乎?大抵此章承上章,而一“習”字貫了。蓋曰性則相近,而所以至於相遠者,習也。惟上知與下愚非習之所能移。非上知下愚,中人以上、中人以下之資,皆可習而移者蓋明矣。聖人之言正欲使人知其如此而慎於所習也。’
‘子之武城’章 治國事。
割鷄不可用牛刀,自是道理當然。而治小邑不可用大道,則理之所無也。故不曰‘治小邑焉用大道’,而曰‘割鷄焉用牛刀’。蓋指借彼而戲之耳。聖源
問:‘聖人何以有此戲言?’曰:‘聞他弦歌之聲,心深喜之,不覺其戲言之發出。曰“善戲謔兮,不為虐兮”者,正謂此也。’
子游所聞於夫子者,只是‘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二句,而無治小邑,教禮樂之語。子游就此二句上識得這個道理而行之於武城,亦可謂聞一知二,而篤信夫子者矣。
問:‘“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此二句何以答夫子所謂“割鷄焉用牛刀”也?’曰:‘子游嘗聞道理如此。今武城雖小,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豈可以其小而不當用此道耶?子游之意蓋如此,此其所以答夫子“焉用牛刀”之語也。’
公山(不)〔弗〕擾’章 平天下事。
問:‘“吾其為東”之意,朱子亦以為“這般處難説,只看挨到臨時事勢如何”。此個道理殊若可疑。’曰:‘只是對西周而言。文王“若日月〔之〕照臨”,“顯于西土”,此言西周之道也。當孔子之時,之道不復(與)〔興〕[1]矣,故復欲做起西周之道於東方之國也,非謂行西周天子之事於東方諸侯之國也。’
子張問仁’章 修身事。
佛肸召,子欲往’章 平天下事。
問:‘“不曰堅乎、不曰白乎”者,就自家身上言否?抑就道理説否?’曰:‘只就道理説。蓋謂磨而不磷者,是堅也;涅而不緇者,是白也。孔子之堅白,異乎物之堅白。物之有形體者,雖金石之堅而無不磷之理,練縞之白而無不緇之理。惟夫子之道,則無形體之可見,而正所謂不堅之堅,不白之白也。譬如天穹然在上,一定而不可低了,雖雲霧塵埃之障翳,而亦無損於至清之體。此其所云磨不磷,涅不緇也。然此蓋夫子自言,故特以“堅、白”為喻耳。若他人説聖人道大處,則初不可以“堅、白”言之也。’
也女聞六言六蔽’章 修身事。
問:‘“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曰愚,曰蕩,皆為着切。至於絞、亂、狂亦然。而獨“好信不好學,(則)其蔽也賊”,賊之訓曰“傷害於物”,此與上文五者語勢不同,如何?’曰:‘仁、知、直、勇,則皆可以分屬於陰、陽、剛、柔,其蔽也亦各自為一偏。至於信,則只是一個實理也,初不可以一段名目言之,則其蔽也,亦豈有自為一偏,如仁之於愚,知之於蕩也哉?蓋信雖實理,而有當守、有不當守處。於其不當守處固守之,則是傷害於實理。而必曰物者,理在物中故也。如證父攘羊者,是悖於仁而傷害於物也;守柱不去以殺身者,是悖於仁而傷害於物也。父子、朋友亦物也,此“物”字不可只以傷害於他人看了。’
‘小子何莫學夫’章 格致事。
問:‘“可以興”注云“感發志意”,其無“懲創”一句,意思如何?’曰:‘“懲創逸志”之意自在於“感發”之中,且此所以正釋“興”字故也。’又問:‘“可以觀”注“考見得失”,是謂考見詩人之得失,警省自家之身心耶?’曰:‘然。’又問:‘“多識於草木鳥獸之名”,此“於”字别有意味否?’曰:‘所謂“多識”云者,非只就草木上説了。自“興、觀、羣”至“邇之事父,遠之事君”,無非多識底道理,而推而亦及於鳥獸草木之名。故注云“其緒餘又足以〔資〕多識”,此其所以着一“於”字,以示其多識者非獨此也。’
伯魚’章 格致事。
‘禮云禮云’章 格致事。
‘玉帛云乎哉、鐘鼓云乎哉’,此二轉語引而不發,教人要識他玉帛鐘鼓之外别有真個禮樂。
‘色厲而内荏’章 格致事。
問:‘“譬諸小人”,此句小注以為夫子此言為當世大人發也。此説如何?’曰:‘不消如此説。此定為學者發,而其曰“譬諸小人”者,蓋將欲言穿窬,而穿窬自是小人之事也。’又問:‘“譬諸小人”云者,對色厲内荏之人而言“其猶穿窬之盜”者,指色厲内荏之事而言否?’曰:‘然。’
‘鄉愿[2],德之賊也’章 格致事。
‘愿’字本非不好,而以鄉人謂之愿,故為不好,如‘侗而不愿、愿慤、愿謹’之類,自是好底。若君子謂之愿,則何嘗不好了?
‘道聽而塗説’章 修身事。
道,大路也。塗,小徑也。才聽於大路而即説於小徑之謂也。聖源
學者要須識道聽塗説何以為棄其德之端?一一體驗體認,方是切己。
‘道聽〔而〕塗説,德之棄也’這一句與‘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勿)〔弗〕失’之語對看,則尤可見其意味之無窮矣。
‘鄙夫可與事君’章 修身事。
問:‘始言“患得”、“患失”二段,而終言“無所不至”,則獨歸之“患失”,何也?’曰:‘既得之後,滋味已深,或恐失之,所以其弊甚於患得也。’聖源
‘古者民有三疾’章 格致事。
‘詐而已矣’,‘而已’二字,當通看於上文二句。
‘惡紫之奪朱’章 格致事。
紫之為色,聲之為樂,皆足以悦人耳目,故人易惑焉,此君子所以必惡似是而非者。至於利口,亦能拖引己意,硬作道理,使人聽之不覺其非,此其所以為利口也。如近世議者知君上之意,一切厭苦於黨目,乃乘機而進‘蕩平’二字。夫蕩蕩平平,何等好個題目,而徒假其公平之目以濟其私意。如朝調停之論亦如此,是皆似是而非者。然人主方厭苦於彼,忽然聞此言,不覺其非而駸駸然入之矣。此夫子所以‘惡紫之奪朱、聲之亂雅’也。
‘予欲無言’章 格致事。
問:‘集注“不得其所以言”,其云“所以言”者,指何事也?’曰:‘只是天理流行處,如聖人動静語默,無非天理之發見者也。’
孺悲欲見孔子’章 修身事。
宰我問三年’章 格致事。
‘飽食終日’章 修身事。
‘難矣哉’,猶言‘末如之何’。如首篇‘難矣哉’集注所云‘無以(立)〔入〕德,〔而〕將有患害’者,語勢不同。
‘君子尚勇’章 格致事。
‘義以為上’之‘上’字,與‘尚勇’之‘尚’同,而‘尚’字則又兼‘以為上’底意。
‘君子亦有惡’章 格致事。
問:‘子貢汎問君子有惡,夫子亦答之以有惡,而集注直以“夫子惡之”為言,如何?’曰:‘聖人之所惡本自如此。其言如此,則所存可知。且下文又曰“也亦有惡乎”云云,則上所言自為“夫子惡之”者蓋較然。子貢所問雖汎稱君子,而意實在於夫子也。’
‘惟女子與小人’章 齊家事。
問:‘女子、小人何以為難養?’曰:‘女子、小人皆不能自立而必依附於人者也。故一向親近之,則怙寵恃勢,而不遜之心生焉;又一向疏遠之,則無以出其氣勢於人,而益深怨望之意。此女子、小人所以最難養也。’問:‘先生嘗言“人無得罪於婢僕”,此言何謂也?’曰:‘蓋婢僕使令於内間,凡隱微幽獨之事無不知之。故一見其不是處,則輒生侮慢之心。平居與士大夫高談大言於軒堂之上,而其婢僕之類則多有竊笑之者矣。至於童僕亦然。彼雖不識義理,亦自有是非之心,故能知上者所為之善否而窺其深淺。此古諺所謂“無得罪於婢僕”者也。此亦可見女子、小人難養之一端也。’
‘年四十而見惡焉’章

☚ 05_074季氏   05_076微子 ☛
0000081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6:3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