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1_033公孫丑 下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1_033公孫丑 下篇

【公孫丑 下篇】

‘天時不如地利’章 格致事。
問:‘三里、七里’,‘城非不高,池非不深’二節,均説地利,而上文以天時言,則言城郭之小者;下文以人和言,則言城池之高深,何也?
曰:於天時而言三里、七里者,蓋三里、七里,城之小者,小而後方可環而攻之,環而攻之而猶不能勝,則其險可知,所以明天時之不如地利也。於人和而言城池高深者,蓋城池既高且深,則守之宜若堅固,又況益之以兵革粟米,然而失民心則委而去之,委而去之則雖高深亦何益?所以明地利之不如人和也。
問:‘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曰:多助之至,天下皆順,不獨域内為吾民而已,此‘域民不以封疆’之意也。
問:‘得道者多助’,此道指何道而言耶?
曰:得道,在順民心而已。
孟子將朝王’章
問:孟子處賓師之位,則王之禮不誠固當不朝,而何不直拒以道,反辭以不病之病耶?
曰:辭不可迫切,而王既稱疾,亦辭以疾,與孔子陽貨之意同矣。
又問:對公孫丑則似告以直,而亦曰昔疾今愈者,何也?
曰:問時已不解孟子本意,則不告之以深意者,明矣。
問:孟子若不出弔,而當醫來問疾,則其將何以處之耶?
曰:此等處不可明説,然亦無一向稱疾之理。雖見醫,似當以昔疾今愈告之矣。
問:‘不得已而之景丑氏’者,何也?
曰:仲子權辭以對,是失當日不為趨朝之本意,而又不可以‘問疾,醫來’之故居然造朝也。景丑氏王之近臣,故欲與語及其本意,仍使王得(問)〔聞〕[1]此個道理也。然其往景丑氏者又非本意,故曰‘不得已’也。
問:‘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字有何深意?而以仁對富、以義對爵,亦有何意耶?
曰:吾字對其字而言。仁之於富,義之於爵,其清濁雖不同,而意味則各有相似。然此等處不必强鑿。
問:曾子此言是十分道理,而曰‘是或一道’者,何也?
曰:富亦以國君之富言之,然其歸重在爵字,彼爵非不為尊,但不及於仁義耳。然此非常道,故曰‘是或一道’。
問:‘長民’之‘長’。
曰:‘長國家’之‘長’。
問:先以伊尹管仲並舉,而此只以管仲結之者,何也?
曰:雖有王伯之别,而其不見召則同,故兼舉説來。而末梢只舉管仲結之者,蓋引佐伯者尚不敢召之事,以明不為管仲者尤不可召之義。孟子語法,類多如此。
陳臻’章 格致事。
問:‘貨取’之‘取’,集注釋以致字,然則見取於餽貨人之義耶?
曰:然。以‘貨之’之字看,則餽貨者有籠絡之意,而從而受之,則被他取致也。昔有不受千里馬者,而每三公選舉心不能忘,則是亦見取於貨矣。
孟子平陸’章 格致事。
問:孟子先以士之失伍設問者,何也?
曰:欲言子之失伍,故先設此問,而使知其罪也。
問:‘立〔而〕視’之‘立’,有恬然不救底意耶?
曰:此與匍匐救之意相反矣。立視者,目下有將死之形而見之恝然,比坐視其意尤切。
問:‘求牧與芻’一節,今以字牧之官論之,請其發倉賑貸雖是求芻之意,而若分田制産之政,則有朝廷焉,有方伯焉,有非小官所可變通者,將若之何?
曰:井地之法固非小官之所擅為者,而至於緊切民瘼,則何可不陳請其變通乎?若陳請而不得變通,則寧棄官而歸家,不忍坐視生民之窮厄。故有以此決其去就者,是亦求牧反羊之意也。
孟子蚳鼃’章
問:士師是官守耶,是言責耶?
曰:士師,獄官,其為官守也分明。然以其近於王,得以諫刑罰之不中者,故又有言責。下文並言官守、言責者,以此也。
孟子為卿於’章 修身。
問:不與王驩言者,可見待小人不惡而嚴之意,而有絶之之意。王驩既無大段罪目,則聖人何其輕絶耶?‘夫既或治之’,或字有何深意?而集注之‘有司’,當以王驩看得耶?
曰:聖人不輕絶人,故許其輔行。而以責樂正子之意觀之,則實有可惡之罪,而不言行事之中示不屑之誨矣。或字不可深看,而‘有司’屬之王驩,則意似短。朱子已論矣。
問:‘夫既或治之’,朱子以為‘有司’,南軒以為正是治之者,二説如何?
曰:似是治之者别有其人,非指而言也。
‘自葬於’章 修身。
問:‘非直為觀美’之直字,有徒字之義。以此觀之,則觀美容或可為,而無乃未安乎?
曰:棺椁之美乎,人之觀,於孝子之情何害之有?
問:‘不可以為悦’,悦字。
曰:於心快足而後方悦。上文‘盡於〔人〕心’之‘盡’,下文‘獨無恔’之‘恔’,其意自相貫通。
問:‘且比化者’之且字,有意味乎?
曰:‘(毋)〔無〕使土親膚’者,是切言孝子之至情也,比於前章‘得之為有財’等語,尤覺深切。故下一且字,以著此節之深於上節也。
問:‘不以天下儉其親’之義,終末瑩。
曰:財者,天下公共之物。雖是己財,若愛惜而儉其親,則是乃為天下惜之也。蓋天下至遠而汎,吾親至近而切,豈可為至遠而汎者薄於至近而切者乎?
沈同以其私問’章 格致。
問:‘有仕’之‘仕’,是為仕者耶?將仕者耶?
曰:為仕者也。
人畔’章 格致事。
問:‘請見而解之’,解字。
曰:與‘釋慚’之‘釋’同意。
問:周公使管叔,果全然不知其將畔乎?
曰:聖人,雖在他人,不可逆探其惡,況於其兄乎?
問:如日月之更,人皆仰之,是以在上者言,故有此言耶?
曰:日月,在上者,故其蝕也、更也,人皆見之、仰之者,固勢也。然苟比之於過,則雖非在上之人,亦豈不可用乎?
孟子致為臣而歸’章 格致。
問:‘繼此〔而〕得見’云者,果真有欲見之心耶?‘繼此’之‘此’字,指此棄歸而言耶?
曰:王奪於功利之私,雖不得行孟子之道,而今當辭歸,則誠不無缺然之心,故有‘繼此得〔而〕見’之言。繼此,猶言從今。
問:必欲中國而授室之義。
曰:授室當國之中,則於遠近來學者為便,而仍有所矜式也。
問:孟子將言時子之不可,而先曰‘然’者,何意耶?‘如使’之‘使’,何以看得耶?
曰:然字有委曲之意,對人問答之際,語勢自爾如此。‘如使’之‘使’有設使之意,不必深看。
問:龍斷,則有欲得於此而又求於彼之意,與不得此而求諸彼之意不同,如何?
曰:龍斷之喻,取其必欲得之意。其得與不得,不必一一較看。
問:程子云‘實非欲尊孟子’,其非實尊者,何處得見耶?
曰:凡所謂尊賢者,不特在於尊其位、重其禄,而在於用其言、行其道。則王既不得行孟子道,而欲以萬鍾養其弟子者,是不過欲以利誘之耳,豈可謂實尊孟子耶?
‘宿於’章 格致事。
問:‘我明語子’之上着坐字,何也?
曰:客‘請勿復敢見’,則是有欲去之意,故曰‘坐’。坐,即留之之意也。
問:客之欲為留行,有似於為孟子,而責之以‘絶長者’,何也?
曰:以‘繆公無人乎子思之側,〔則〕不能安子思’之(之)意觀之,則客當以王命來見,導達王之誠意,則是為待長者之道;而今以自家私意欲為王留行,則是不及繆公子思之意,而失其待長者之道也。然則孟子隱几而卧,非先絶客也,而客實先絶長者故也。絶字出於‘勿復敢見矣’。
問:泄柳申詳‘不能安其身’之語,似無緊着,如何?
曰:主意在繆公子思,而其並及者,所以責齊國之無賢者維持而調護之也。
尹士語人’章 格致事。
問:尹士以‘不識王之不可以為’為問,而孟子以‘王由足用為善’對之。然王終不得改之,則惡在足用為善之意耶?
曰:尹士方以設問,故有‘王(亦)〔由〕足用為善’之對。蓋王天資樸實,如好貨、好色等語,皆有庶幾之望,然而奪於私意,不得行王道。孟子猶不忍遽棄,遲遲出者,是憂世愛民之志至矣,切矣。以地言,則有方千里之大;以王言,則有庶幾之望,而終不得行王道於天下,則其如天下生民何?是以‘三宿’遲遲,‘予日望之’。學者當於此等處深思體認,觀其仁體之大。則尹士之誠為小人,而荷蕢者之為果,可知矣。
問:必以為問者,戰國之時,故取征伐得天下之意耶?
曰:舉為言者,汎稱聖王之意,而不必以征伐取天下看也。
問:章下注‘本心’、‘餘意’之異。
曰:本心,謂其心本如此也;餘意,謂今雖已矣,而猶有不忘底意也。
充虞路問’章
問:孟子‘有不豫色’,則實有怨天尤人之意耶?
曰:從古觀之,則天地運會,五百年必生聖王,其間亦生輔佐名世之人。而今則由以來為七百餘年,而不生聖王,以其數則過之。又以亂極思治之理考之,則今天下方岌岌,生民塗炭,正是可為之時,而天何獨生聖人不生聖王,反失其五百之運耶云爾。則其中似不能無憾於天,而非若後人為其自家私願而有所怨尤也。此乃隨感而應,有天理當然之則,聖人不得不有憂色也。
問:既曰‘彼一時,此一時’,此言則自以為有所不豫也。而下文又曰‘吾何為不豫’,前後之言何其不同也?
曰:‘彼一時,此一時’之言,蓋承充虞所問而言。然亂極思治,此時則可,而終不得一有所為,此所以不能無不豫,而與向時之言有異也。下則以為揆之天理,必無捨我之理。天意固未可知也,然則亦未必為不豫也。看其語勢,自當不同。
問:‘何為不豫’之義,願聞其詳。
曰:數既過,時亦可,以孟子不遇於則可見‘天未欲平治天下’,此孟子所以不能無不豫色。然而天意有未可知者,如欲使天下平治,則平治之具自在於我,猶有庶幾之望而恭俟天命而已。此乃‘何為不豫’之義,而豫字即樂天之意也。且如‘天未欲平治天下’云者,雖似有不豫者,而既委之於天,則是亦樂天之意也。此集注所謂‘雖若〔有〕不豫〔然者〕,而實未嘗不豫’者也。
問:‘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一句,似有自任太過之意,聖人之言恐不如是。
曰:如論語所謂‘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於我’云者,是乃不矜細行終累大德之意也。故聖人之言不得不有過謙之辭,而以示細行之必勉也。如‘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天〔之〕未(欲)喪斯文〔也〕,人其如予何’云者,蓋當有畏之際,而委之道理,安於天命,故特言自任之重,以示道理之不足畏也。此所謂‘舍我其誰’者,即其‘如予何’之意。
‘去’章 格致。
問:‘義之所在,禮有時而變’者,何意也?
曰:受君之禄,禮之常也,而亦有不可受之義,故不受。此所以‘禮有時而變’也。
問:此章以‘三宿出’章准之,退而有去志之時,已見王之有可改之過耶?
曰:不必如此看。蓋於見王之時,已見王誠意之淺深而有去意;及當出之日,必見其有可改之過。然‘三宿’而出者,以王之天質本美,猶望其有改而然也。

☚ 11_032公孫丑 上篇   11_034滕文公 上篇 ☛
0000231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8: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