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0_109告子 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0_109告子 上

【告子 上】

問:‘犬之性、牛之性、人之性’,是謂本然之性耶?謂氣質之性耶?
答:程子曰,‘論性不論氣,孟子也。’朱子曰:‘以氣言之,則知覺運動,人與物不異也;以理言之,則仁義禮智之稟,豈物所得而全哉?’又曰:‘犬、牛、人,謂其得於天者未嘗不同。惟人得是理之全,至於物,止得其偏。今欲去犬、牛身上全討仁義,便不得。’由是觀之,犬之性異於牛之性,牛之性異於人之性,理之謂也,非氣之謂也,明矣。然理之不全者,乃氣質使然,謂之氣質之性者,恐是。
問:‘性無善無不善’,注‘蘇氏、胡氏之説蓋如此’。
答:兩説俱見小注。朱子於胡氏之説又嘗辨之矣。胡氏曰:‘性不可以言善。孟子道性善,只是贊嘆之辭。’又曰:‘道義全具,不可以善惡辨。’蓋其意以為,纔説善則便與惡對,非本然之性也。本然之性未嘗有惡,有惡則無善可對之名也。朱子曰:‘如世之有安危治亂,雖堯舜之盛,亦只是有治安而無危亂耳。豈可謂堯舜之世,無安危治亂之可名耶?’觀於朱子此説,可以知性善之説矣。
問:‘非才之罪’,注‘才,猶材質,人之能也’。‘材’與‘才’無别乎?
答:朱子曰,‘“人見其濯濯也,〔以為〕[1]未嘗有材”,便是指適用底説;“非天之降才爾殊”,便是就理氣上説。’或問:‘才字是以其能解作用底説,材質是合形體説否?’曰:‘是。’○竊謂才者,專以能言;材者,兼形體而言,非形體之外又别有才也,故集注曰:‘才,猶材質,人之能也。’
問:上文曰‘乃若其情,可以為善’,下文曰‘若夫不善,非才之罪’,何謂也?
答:朱子曰,‘性如水,情如水之流。情既發,則有善有不善,在人何如?才,則可為善者也。其性既善,則其才可以為善。今乃至於為不善,是非才如此,乃自家使得才如此。’又曰:‘性之體,理而已。情則性之動而有為,才則性之具而能為者也。性無形象聲臭之可形容也,故以二者言之,知二者之本善,則性之善必矣。’又曰:‘天,便似天子;命,便似將告勑付與(人)〔自家〕;性,便似(人)〔自家〕所受〔之〕職事;情,便似親臨職事;才,便似去動作行〔移〕做許多(事)〔工夫〕。[2]’觀於朱子説,可以知情與才之善也。
問:不能盡其才。
答:朱子曰,‘惻隱、羞惡,心也。能惻隱、羞惡發揮之至於仁義不可勝用者,才也。’又曰:‘性本〔是〕好,發於情也只是好,到得動用去做也只是好。“不能盡其才”,是發得略好,便自隔阻了,不順他道理做去。’所謂‘性本〔是〕好,發於情也只是好’者,所以釋情之善也;所謂‘動用去做也只是好’者,所以釋才之善也;所謂‘發得略好,便自隔阻了’者,所以釋情之不善之端也;所謂‘不順道理做去’者,所以釋不能盡其才之由也。
問:章下注程子曰‘論性不論氣,不備;論氣不論性,不明。二之則不是’,何謂也?
答:此三句各有其義,栗谷作三段説看。蓋‘論性不論氣’,則朱子曰:‘本然之善,只是至善。然不以氣論之,則莫知其昏明開塞、剛柔强弱,故有所不備也。’‘論氣不論性’,則朱子曰:‘徒論氣質之性,而不自本原言之,則雖知有昏明開塞、剛柔强弱之不同,而不知至善之原未嘗有異,故有所不明也。’至於‘二之則不是’者,朱子亦嘗曰:‘天命氣質亦相衮同,故所以二之則不是也。’
問:注‘張子曰:“氣質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何謂也?’
答:朱子曰,‘氣質之説,起於張程,極有功於聖門,有補於後學。孟子説性善,但説本原處,卻不曾説氣質之性,亦費分疏。使張程之説早出,則諸子説性惡與善惡混等自不用争論。故張程之説立,則諸子之説泯矣。’又曰:‘性只是理。然無那氣質,則此理没安頓處。但得氣質之清則不蔽,固此理順發出來。蔽固少者,發出來天理勝;蔽固多者,則私欲勝。本原之性無有不善,只被氣質有昏濁,則隔了。學以反之,則天地之性存矣。’觀於朱子此説,可以知氣質弗性之意矣。
問:注‘程子此説才字,與孟子本文小異。〔蓋〕孟子專指其發於性者言之,程子兼指其稟於氣者言之’。小注朱子又曰:‘才只是一般。’既曰‘少異’,又曰‘一般’,何也?才有出於性、稟於氣之異,而孟子、程子各言之耶,抑才則一般,而所見者不同耶?
答:朱子曰,‘才之初,亦無不善。緣他氣(質)〔稟〕有善惡,故〔其才〕亦有善惡。孟子自其同者言之,故以為出於性;程子自其異者言之,故以為稟於氣。’[3]由是觀之,才非二致也。孟子、程子所指之意不同,其言雖若少異而不害為一般耳。
問:注‘不可以無省察矯揉之功’,小注雲峯胡氏曰:‘程子就氣質上説,則情或有不善,不可無省察之功。’又曰:‘此“矯揉”二字,與首章所謂“矯揉”不同。首章是告子之説,以本然之性必待矯揉而後可以為善。此則先儒之説,以氣質之性必加矯揉而後可變其不善。’二者正相反也。是否?
答:説大概是。然省察之功兼善惡而言,不專為情之不善設也。矯揉之説,二處各有所指,而其所以矯之揉之之義則一也。
問:‘子弟多賴’,注‘賴,藉也’。
答:籍者,言顧藉其身也。
問:‘心之所同然’之然字,與‘惟耳亦然’、‘惟目亦然’之‘然’同義否?
答:上二然字猶言如此也,承上文相似而言。下然字集注曰:‘猶可也。’人心同以為然,兩義不同。
問:‘未嘗有材’,注‘材,木也’。
答:朱子曰,用木旁材字,指適用底説。
問:上文‘日夜之所息’,注‘氣化流行未嘗間斷,故日夜之間,凡物皆有所生長’。下文‘日夜之所息,注‘人之良心雖已放失,然其日夜之間,猶必有所生長’。山木人心皆生於夜間耶?
答:朱子曰,‘氣日裏也生,夜間也生。’又曰:‘一氣之運,無頃刻停息。蓋日裏山木萌蘖而牛羊牧之,良心發見而所為梏亡之,只是夜間息得許多時節。人之夜氣如雨露之潤,其良心如萌蘖之生。’
問:‘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注‘相近,言得人心之所同然也’。所謂人心之所同然者,非仁義之良心耶?何以不曰仁義之心,而遠取上章所同然者而釋之耶?
答:人心之所同然者,所謂理義之悦我心者也。理義之心非仁義之心乎?特以‘所同然’三字,與‘與人相近’之義相襯貼。故以是釋之歟。幾希者,謂良心發見而但微少耳。
問:‘梏亡’謂夜氣耶?謂良心耶?
答:朱子曰,人謂梏亡其夜氣,非也,謂梏亡其良心也。
問:‘梏之反覆’,注曰:‘晝之所為,既有以害其夜之所息。夜之所息,又不勝其晝之所為,是以展轉相害。’小注朱子又曰:‘今日梏一分,明日梏一分,所謂梏之反覆,而所息者泯。’蓋集注謂:‘一日之間,夜之所息,晝之所為,反覆相害也。’小注謂:‘日日梏之以至於亡,所以循環而反覆也。’二説似有小異,何如?
答:‘反覆’之意,集注、小注似無異同,皆言其互换更迭、循環不已也。晝之所為,害其夜之所息。今日如此,明日又如此,展轉反覆,害之又害云爾。集注又曰:‘夜氣之生,日以寖薄。’所謂日者,與小注‘今日明日’之意相符。
問:‘苟得其養’,養之,如何?
答:朱子曰,下文説存養之要,舉孔子之言‘操則存,舍則亡’。
問:操則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
答:按朱子曰,‘心是活物,須是操守,不要放舍。亡不是無,只是走作逐物去了。’又曰:‘心體固本静,然亦不能不動。其用固本善,然能流而入於不善。操則存,存則静,而其動也無不善矣。舍則亡,於是乎有動而流於不善。’此言心之存亡也。朱子又曰:‘心豈有出入,出只指外而言,入只指内而言,只是要人操而存之耳。’又曰:‘出入便是上面操存舍亡。入則是在這裏,出則是亡失耳。’此言心之出入也。朱子又曰:‘心不操則舍,不出則入,無閒處可以安頓。’又曰:‘出者亡,入者存,本無一定之時,亦無一定之處。特係乎人之操舍如何耳。’此言心之‘莫知其鄉’也。○又按:集注‘出入無定時,亦無定處’是二義。諺解‘莫知其鄉’連上句‘出入無時’釋之,非是。○或曰:‘鄉字,是謂處所也,或曰指向之處也,未知孰勝。’曰:‘韻會“鄉,向也,衆所向也,出陽韻”,集注“定處”,恐當以定向處看。’
問:惟心之謂歟。
答:朱子曰,‘只此四句,説得心之體用、始終、真妄、邪正無所不備。’由是觀之,尤可見此四句非心之病。朱子所謂‘存養之要’是也。
問:注‘程子曰“心豈有出入”’,小注范淳夫女曰:‘孟子誤矣,心豈有出入?’伊川聞之曰:‘此女雖不識孟子,卻識心。’何謂也?
答:朱子曰,‘此女天資高,見此心常湛然安定,無出入。’蓋謂此心未走作之時,本體湛然安定,所以謂‘此女卻識心’也,然衆人不能皆如此。孟子所引孔子之言,是通衆人言耳,所以謂不識孟子也。
問:鄉為身死而不受。
答:辨疑曰,‘當連“身死”讀。諺解以“鄉為身”作句,非是。’小注東陽許氏曰:‘三鄉為身,北山先生作一讀。’今諺解蓋出於此。
問:‘學問之道無他’,注程子曰‘自能尋向上去’。
答:向上,指上達處而言,尋其向上去耳。小學諺解以‘尋向其上’而釋之,非是。
問:‘人之於身〔也〕,兼所愛’,注‘人之一身’之‘之’字,他本作‘於’,孰是?
答:他本是。
問:物交物,則引之。
答:上物字謂外物,下物字謂耳目。
問:先立乎其大者。
答:‘大’謂心也。朱子曰:‘謂之立者,是要卓然豎起,此心便自立,所謂“敬以直内”也。’

☚ 10_108萬章 下   10_110告子 下 ☛
0000218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8: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