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於君子有三愆章】
三愆
或問 范氏之説善矣,范氏曰:君子養其内心,故言無不中理。欲無此三愆者,在修其内而已矣。然各有所偏,兼而用之可也。不然,則或無以節乎内,或無以齊乎外,而不免於愆矣。
大全 言而當其可,非養之有素不能也。聖人此言,只是戒人。言語以時,不可妄發,未説到此地位也。論敬夫論語説。
增訂 孫淮海曰:三愆之失,亦只是平日無治心檢身之功,而臨事又無審己識時之智,所以如此。古之君子所以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
未見顔色而言謂之瞽。
語類 向時范某每奏事,未嘗看着聖容。某人為宰相,云:‘此公必不久居此。’未幾,果以言不行而去。人或問之。云:‘若看聖容,安能自盡其言?’自是説得好。但某思之,不如此。對人主言,也須看他意思是如何,或有至誠傾聽之意,或不得已,貌為許可。自家這裏也須察言觀色,因以盡誘掖之方。不可汎然言之,使汎然受之而已。固是有一般小人,(俟)〔伺〕[1]候人主顔色,迎合趨湊,此自是大不好。但君子之察言觀色,用心自不同耳。若論對人主要商量天下事,如何不看着顔色,只恁地説將去便了!賀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