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近代西方伦理思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近代西方伦理思想17世纪初至19世纪末西欧各种道德学说的总称。其思想渊源是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伦理学说。由于近代西欧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哲学观念与文化历史的传统存在差异,使这个时期的伦理思想出现了错综复杂的状况,表现为功利主义、理性主义、情感主义和进化论等多种理论形式。功利主义伦理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F·培根、F·霍布斯、B·孟德维尔、T·边沁、J·S·密尔,法国的C·A·爱尔维修、P·H·D·霍尔巴赫等。他们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趋乐避苦和利己是人的本性。人的苦乐感觉是道德的来源,也是判断善恶的标准。他们还力图把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理性与情感、道德与科学结合起来,强调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利益的和谐统一,强调以所谓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最高的道德准则。理性主义伦理思想的代表人物有17、18世纪的R·笛卡尔、B·斯宾诺莎、G·W·莱布尼茨、I·康德和G·W·F·黑格尔等人。他们把人的主观精神或独立于人和自然的客观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原和人的本质,并以此说明道德的来源和本质。康德从人类理性推出先验的道德律,认为只有这种没有任何经验内容的道德律才具有普遍的必然性和客观有效性。他强调道德的本质是意志自律,即意志为人颁布道德律,使人为义务而尽义务。黑格尔把辩证法引进伦理学,把道德看作是绝对精神发展的一个阶段。情感主义伦理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A·A·C沙夫茨伯里、F·哈奇森、D·休谟和亚当·斯密等。他们反对道德起源于人的欲望、理性或社会契约等观点,把人的天然情感或仁爱情感乃至同情心看作道德的本源,认为道德情感是脱离人们的社会生活和道德实践先天具有的。道德情感论一般不否认利己情感,但更强调利他情感,并把促进共同幸福作为道德的目的和善恶标准。进化伦理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H·斯宾塞等人。斯宾塞把生物进化论原则引入伦理学,把道德看作是生物进化的结果。认为社会如同有机体一样,各阶级的人们处于协调友爱之中,道德的利他情感能够使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日趋一致。从总体上说,西方近代资产阶级伦理思想,在反封建主义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在理论上也包含有一些合理因素。但是由于资产阶级伦理思想家们在阶级和世界观方面的局限,因而最终不能使道德成为科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