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2_189序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2_189序文

【序文】

大學之書’云云,小注朱子曰‘天之’云云。○按:‘分别是非’,非謂分别是與非也。蓋‘分别’是統説知覺,‘是非’又言是之非之也。如是看,方與上文義例均適。
雲峯胡氏曰‘朱子’云云。○按:胡氏沈氏訓‘智’之語,記聞録已卞其非。
‘然其氣質’云云。○按:‘明明德’章句云‘氣稟所拘,人欲所蔽’,而此獨言‘氣稟不齊’者,蓋彼則索言明德所以昏蔽之故,故並舉氣欲;此則汎説不能知全其性之由,故只言氣稟耳。然欲之所蔽專由於氣之不美,則雖不兼言,亦可以推見矣。○‘氣質’二字,記聞録以為氣質固一物,而其分則有虚實。蓋氣質之説不一其端,以心與軀殼對看,則心為氣而軀殼為質;又就軀殼上看,則耳目口鼻為質而視聽呼吸為氣;又就心上看,則血肉之心為質而五行之精英為氣;又原其所稟而言,則質亦氣也;又以五行精英之盛載此理者而言,則氣亦質也。縱横錯綜,其説有不可窮矣。故以一物看,則氣亦可言粹駁,質亦可言清濁;以二物看,則氣當言清濁,質當言粹駁矣。因此而竊思之,人之所稟,有氣清質粹、氣濁質駁者,有氣清質駁、氣濁質粹者,殆不可以一概論也。蓋人之中,惟聖人氣質純清極粹,内而心之氣質,外而軀殼之氣質,必無纖毫瑕疵之可言耳。或曰:聖人之心氣與視聽聰明固與常人不同,而至於血肉之心與耳目口鼻,宜無異於常人,何以見其無纖毫瑕疵也?曰:人稱孔子項,則聖人軀殼自有絶異者矣。以此推之,則血肉之心,所以盛載精英之器也,亦必不但如凡人而已。醫書以為上智之心七竅三毛,中智五竅二毛,下智三竅一毛,常人二竅無毛,愚人一竅,下愚一小竅。此雖未必盡信,而據理言之,疑以或然矣。
小注新安陳氏曰‘性之’云云。○按:此以知不知屬氣,以全不全屬質,似有意氣而終涉破碎。
‘一有聰明’云云,小注新安陳氏曰‘聰明’云云。○按:‘聰明睿智’應上‘氣質之稟不齊’一句,‘能盡其性’應上‘不能知其性而全之’一句,如是看方有意味。今以‘聰明睿智’屬‘知其性’,‘能盡其性’屬‘全之’者,殊涉偏枯。中庸三十一章言聰明睿智之質包下四者之德,則是豈但知其性而無干於全之事耶?二十二章章句言‘盡其性者’,‘天命之在我者察之由之’,‘無(一)毫〔髮〕之不盡’,則是亦豈但全其性而無干於知之之事耶?其下‘君師’之説亦未盡。三代以前君師無二,故其責一,而其道亦一;三代以後君不必賢而只居其位,則非但不能得師道,亦不能得君道。若能得君道,則師道亦在其中矣,豈有得君道而不得師道者乎?但君道則治教之外又兼食之之事,師道則只治教之事耳。以是言之,後世之君或有能食之而不能治教之者,謂之略得君道而絶無師道亦可耶?然以最初天命之本意言之,則君師豈有二道哉!
‘此伏羲’云云,小注‘古者教法’云云。○按:‘大司徒之職也是用樂’,言典樂之官只掌樂一事,以教胄子。司徒之職所掌固大,而亦兼用樂以教百姓也。
三代之隆’云云,小注番陽齊氏曰‘灑掃’云云。○按:中和是性情之德,今云‘教之中’、‘教之和’者,恐未襯。其下‘曉其名物’之語,記聞録已卞之。
‘及其十有’云云。○按:凡民俊秀者固入國學,而其餘亦不應無教,概在於家塾、黨庠、州序之中矣。
‘而教之以’云云。○按:言‘窮理’則固兼格致,而言‘正心’則誠意亦在其中。
小注新安陳氏曰‘三代’云云。○按:‘窮理正心’以知與行相對言,‘修己治人’又以人與己相對言,此恐是兩截話頭,不必一連直下看。‘修己’二字既包修身以上五事,則知行亦兼在其中矣。
‘夫以學校’云云。○按:‘人君躬行心得’提掇上‘能盡其性’一句,‘民生日用彝倫’提掇上‘天降生民’以下數句。蓋教之之術固不過修己、治人兩事,而教之之本又自躬行心得上推去,則人君之所自行亦不過修己、治人兩事而已。‘修己、治人’即是自明己之明德與明人之明德者,而所謂明德,實民生彝倫之所同得者,則大學一篇要領概具此數句之内矣。
‘此古昔’云云,小注新安陳氏曰‘皇帝’云云。○按:‘皇帝’似指三皇五帝,然三王不與焉,可疑。抑以伏羲神農黄帝三皇,而以為五帝歟?未可知也。
‘若曲禮’云云,小注番陽齊氏曰‘曲禮’云云。○按:‘支流餘裔’之説,記聞録已卞之。
‘而此篇者’云云。○按:以三綱領、八條目相對,為‘規模之大’、‘節目之詳’者,固為正義。然三綱領合言則便是規模之大,分言則便是節目之詳;八條目亦合言則便是規模之大,分言則便是節目之詳。又以‘止至善’為規模,而‘明德、新民’為節目,也得;以‘明明德於天下’為規模,而明己德、明人德為節目,也得。又‘明明德’為一規模,則‘格致誠正修’為節目;‘新民’為一規模,則‘齊治平’為節目。又八條目也各有規模,也各有節目。横豎看之,其義乃盡。
小注東陽許氏曰‘規模’云云。○按:‘平天下為規模,上七條為節目’之説,記聞録已卞其非。
‘及孟子没’云云。○按:‘知者鮮矣’之云,非但聖賢辭不迫切,如董仲舒所謂‘正心以正朝廷’、‘正百官’、‘正萬民’等語,似略得此篇之意;韓愈原道雖遺卻格致一事,能尊信此篇而誦説焉,則蓋未可謂無知者耳。
‘異端虚無’云云,小注雲峯胡氏曰‘此之’云云。○按:吾道事事皆實,而彼道則只空空寂寂而已,如是説可也。今以‘虚靈’之虚、‘寂感’之寂與彼之虚寂相對言者,恐不免附會。且‘虚而無’、‘寂而滅’,亦非文義。
新安陳氏曰‘老氏’云云。○按:佛皆是虚無寂滅,説分屬,恐涉破碎。
‘其他權謀’云云。○按:‘衆技之流’,流字之訓,記聞録已言之。
‘反覆沈痼’云云。○按:‘反覆沈痼’,言‘晦盲否塞’者反復沈痼也。上下句不可對柱看。
‘之衰而壞’云云,小注雲峯胡氏曰‘惑世’云云。○按:君子之不聞大道之要者,蓋以道學無傳,此書之旨不明,而記誦詞章、異端雜術為之害故耳。今謂上之人無能知者,故不得聞焉者,恐不精切。而且以上之知與行分貼君子、小人,亦未安。
‘天運循環’云云。○按:‘德隆盛’承上‘五季之衰’一句,而又隱然提掇天命君師之意,蓋所以尊父母之邦也。
‘顧其為書’云云。○按:‘補其闕略’之説,記聞録卞小注之失。
淳熙己酉’云云,小注新安陳氏曰‘此序’云云。○按:此序之分六節,不言其詳,竊以其意推之,則自‘大學之書’止‘仁義禮智之性’當為第一節,自‘然其氣質’止‘所由設也’當為第二節,自‘三代之隆’止‘後世之所能及也’當為第三節,自‘及之衰’止‘以發其義’當為第四節,自‘及孟子没’止‘與有聞焉’當為第五節,自‘顧其為書’至末段當為第六節。如此則天之事與皇帝、三代、兩朱子之事各自為一説。未知説本意果如此否也?

☚ 02_188大學劄録   02_190篇題 ☛
0000038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5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