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郁病证名。火热性的郁证。 ❶五郁之一,指心火怫郁之证。出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 “火郁之病,为阳为热,脏应心,腑应小肠、三焦,主在脉络,伤在阴分。”症见全身不适,少气,咽喉肿痛,口干舌苦,脘腹疼痛, 目赤头晕,烦闷懊𢙐, 潮热颧红,咳嗽痰喘,身生疿疮等。《证治汇补》卷二:“咳嗽痰喘,风疹潮热,此火郁也。治宜发之。发者,汗之也,升举之也。”可用发郁汤、发火汤或通火汤等方。参五郁、郁证条。 ❷六郁之一。即热郁,详该条。 火郁huǒ yù《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神农本草经名例(疗寒以热)(24)。病机名。六郁之一。即热郁。 ❶六郁之一,一称火郁。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而化热。主症有头痛、口干苦、情绪急躁、胸胁胀闷、嘈杂吞酸、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目赤耳鸣,舌红苔黄,脉弦数等。 ❷亦作热遏。指热邪阻遏于内不能透泄。主要表现为心烦瞀闷、肌肤灼热等症。《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其变炎烈沸腾,其病热郁。” 火郁huǒyù火热性的郁证。 ❶五郁之一,指心火怫郁之症。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 “火郁之病,为阳为热, 脏应心, 腑应小肠、三焦, 主在脉络, 伤在阴分。” 症见全身不适、少气、咽喉肿痛、口干舌苦、脘腹疼痛、目赤头晕、烦闷懊 、潮热颧红、咳嗽痰喘、身生疿疮等。《证治汇补》卷二: “咳嗽痰喘, 风疹潮热, 此火郁也。治宜发之。发者, 汗之也, 升举之也。” 可用发郁汤、发火汤或通火汤等方。参五郁、郁证条。 ❷六郁之一。即热郁, 详该条。 火郁huǒ yùfire-stagnation;stagnationdue to pathogenic fi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