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郁喘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指火邪内郁所致的气喘。多由邪热内郁,肺气壅遏不宣而成。症见喘促、厥逆、神情闷乱等。《医贯·喘》: “又有一等火郁之证,六脉微涩,甚至沉伏,四肢悉寒,甚至厥逆,拂拂气促而喘,却似有余,而脉不紧数,欲作阴虚,而按尺鼓指,此为蓄郁已久,阳气拂遏,不能营运于表,以致身冷脉微而闷乱喘急。”治宜宣散蓄热,如逍遥散加茱连等。《医宗金鉴·喘急死证》: “面赤浮肿,谓之火郁之喘,宜泻白散。”参见火喘条。 火郁喘病证名。指火邪郁阻于肺所致的气喘。表现为气逆喘促,心情不安,四肢厥冷,脉象沉伏等。 火郁喘huǒyùchuǎn见《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火邪郁阻于肺所致的气喘。多由邪火内蓄, 肺气遏郁, 失于宣散而成。症见气逆喘促、神情闷乱、四肢厥冷、脉象沉伏。治宜宣散蓄热为主。用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喘平后, 再用六味地黄丸调理。 火郁喘huǒ yù chuǎndyspnea due tofire-stag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