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音频大地电场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音频大地电场法 11.1.1 基本原理 音频大地电场法(Sound Frequency Telluric Electric Field Method)是电磁法的一种,是利用频率在20Hz~20 kHz(即音频)范围内的天然大地电场作为场源,在地面沿一定的剖面线测量电场强度Ex。由于电场强度的变化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岩石电阻率的变化,通过研究大地电场的这种变化,达到了解地质构造、找水、找矿及解决地质灾害问题的目的。本方法受地形影响较小,工效高,成本低,可用于普查阶段快速发现地质目标。 11.1.2 观测方法 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布置的测线上逐点测量交流电位差△V(单位为mV/m),如图11-1所示,然后计算电场强度 图11-1 音频大地电场法观测原理示意图 11.1.3 技术要求 (1)勘查对象与周围地质体之间存在较明显的电阻率差异; (2)由于本方法主要是沿地表的观测剖面线测量不均匀体所引起的大地电场变化,因此要求所探测的对象必须是较陡立的条带状地质体,一般断裂构造带、岩溶裂隙发育带、岩脉等都具备这种条件; (3)在有覆盖的地区,表土覆盖在30m以内均能测到明显异常; (4)在有强大的工业游散电流地区难以保证观测质量,不宜使用该方法。 11.1.4 数据处理方法 (1)滤波处理; (2)作面积测量绘制等值线平面图时,需对所测数据进行日变改正。 11.1.5 成果表达方式 (1)电场强度Ex(或电位差△V)曲线图; (2)综合剖面图; (3)电场强度Ex剖面(或电位差△V)平面图; (4)电位差△V等值线平面图; (5)推断成果图。 11.1.6 资料解释原则 (1)掌握当地的地质及物性资料; (2)分析曲线特点,确定异常性质(高阻或低阻异常); (3)结合当地的地质条件,研究引起异常的地质因素; (4)由点到面判断异常分布规律; (5)音频大地电场法仅用于定性解释,配合其他方法进行定量研究。 11.1.7 仪器设备 音频大地电场法仪器设备见表11-1。 表11-1 音频大地电场法仪器表 【参考文献】: 傅良魁主编.1983.电法勘探教程,北京:地质出版社 李大心.1994.探地雷达方法及其应用,北京:地质出版社 李金铭,罗延钟主编.1996.电法勘探新进展,北京:地质出版社 刘煜洲等.1994.甚低频电磁法边界元数值模拟及地形影响与改正,物探与化探,V0l.18.No.6 刘天佑.2002.应用地球物理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史保连.1986.甚低频电磁法,北京:地质出版社 王兴泰等.1996.工程与环境物探新方法新技术,北京:地质出版社 Annan A.P.,Cosway,S.W.,1992.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Survey Design,Annual Meeting of SAGEEP,Chicago Daniels,J.J.,Guntun,D.J.,and Scott,H.F.,1988.Introduction to Subsurface Radar,IEE Proceeding,135(4),278~300 J.P.,VanGestel,P.L.,Stoffa,2000.Migration using multiconfiguration GPR data,Proceedings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PR,Australia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