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歌
锦歌是一种有器乐伴奏的歌唱形式,是闽南主要民间曲艺之一,流行于以漳州为中心,包括厦门、晋江、龙溪在内的闽南平原地带及台湾省和南洋诸岛华人聚居地等。 漳州锦歌是福建省五大曲种之一,约在明末清初继承了南词小调、道情及民间小戏的音乐发展而成。它来自民间,以方言演唱。逢年过节喜庆之际,漳州城乡经常可见锦歌艺人坐唱,走唱,用乡音唱白,曲调缠绵,散发著浓郁的乡土气息。 锦歌的表演形式为多人围坐演唱,同时分持琵琶、洞箫、二弦、三弦及木鱼、双铃等自行伴奏。 锦歌的演唱形式有一人唱念,两人对答,三四人接著唱念,也有自唱乐队伴秦的。漳州市的围坐弹唱多,厦门有许多节目是站著演唱,并借助动作来表现。 锦歌的唱腔风格大致分为堂、亭两大流派。堂派主要流传在农村中,唱腔粗犷有力,曲调接受民间歌谣,旋律灵活,变化多样,每句后面都有落尾。 亭派流行在城市,唱腔比较幽雅、细致,咬字分明,采用南曲的曲调比较多,使用的乐器和指法比较近南曲。 锦歌使用的乐器有月琴、二弦、洞箫、南三弦、拍板等,也有以琵琶代替月琴,用品箫代替洞箫的,有的还加上唢呐。厦门地区演唱时,有用木鱼代替拍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