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银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银朱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异名 猩红、紫粉霜(《纲目》)。 灵砂(《证类本草》),心红(《本草蒙筌》),水华朱(《胡演升丹炼药秘诀》)。 基源 银朱由辰砂矿脉Hydrargyrum中的液态汞(水银)与硫黄为原料经人工炼制成的硫化汞HgS。 历史 银朱记载的文献是(《纲目》)。李时珍释其名曰:“昔人谓水银出于丹砂,熔化还原为朱者,即此也。名亦由此。”并引载《胡演升丹炼药秘诀》的炼制银朱法。 采用的原料是石亭脂和水银,加热升炼而成。由此证明本草所谓的银朱正品,即为化合物硫化汞。 但其所采用的原料石亭脂,而是一种粗制硫黄,含有杂质,必影响银朱的纯度,李时珍指出:“其性燥烈,亦能烂龈挛筋,其功过与轻粉同。”表明银朱有毒,且毒性较大。 近代有湿制法,有把辰砂(灵砂)用水飞法加工成银朱。 产地 产于广东、湖南、四川。 。【生药】: 鉴别 性状 银朱为朱红色粉末状。 质细腻、滑润、疏松,手触之染指。吸湿易结块。 无臭,无味。 理化 ❶ 取银朱少许,置试管中,加热灼烧,产生黄色二氧化硫气体,能使硝酸汞试纸变黑。 一试管中加氯化钡试液,即发生白色沉淀。另一试管中加氢氧化钠试液,即发生黄色沉淀。 加工炮制 研磨成极细粉或用水飞法水飞成细粉。 制法 《胡演升丹炼药秘诀》:“升炼银朱,用石亭脂1000g,新锅内熔化,次下水银500g,炒作青砂头,炒不见星。研末罐盛,石版盖住,铁线缚定,盐泥固济,大火炼之。待冷取出,贴罐者为银朱,贴口者为丹砂。 每水银500g,烧朱422.4g,次朱120g。”湿制银朱法:水银675g,硫黄258g。将以上二味研极细粉末,至不见水银朱为止,取成为黑色细粉有870g。再配质纯氢氧化钾171g,清水800g,置大面盆中,搅拌至全溶解,加入黑色细粉,不断搅拌至全部溶合,置炭风炉上,边煮边不断搅拌,约4小时,待盆中液体由黑色转为紫色浓液体时,将盆移下,盆中约有鲜红银朱915g。再取面盆一只,装满清水,加入氢氧化钾315g,搅匀,倒入未干银朱面盆内。待其澄清后,倾取上面含有硫黄气澄清液,再加满水,加入氢氧化钾,不断搅拌,倾去澄清液,再换水,如此2~3天,换水约10余次,以无硫黄气为度。再将水去尽,取出沉淀,置玻璃板上干燥(日火晒不宜久),即得净银朱615g。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 。【化学】:银朱主化学成分为硫化汞HgS。 参考文献 刘友梁.矿物药和丹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166 【药性】: 性味 ❶ 《纲目》:“辛,温。有毒。” 归经 入心、肺、胃经。 ❶ 《本草再新》:“归心、肺二经。” 功效 攻毒,杀虫,燥湿,祛痰。 主治 疥癣恶疮,痧气,心腹痛。 ❶ 《本草蒙筌》:“杀虫、虱。” 用法用量 内服:0.2~0.5g,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内服宜慎。 ❶ 《证类本草》:“灵砂:恶磁石,胃咸水。” 方选和验方 ❶ 走马丹(《普济方》)治鱼脐疔疮,四面赤,中央黑:银朱,水和丸,每服1丸,温酒下。 ❷ 鹤顶丹(《活幼新书》)治阴阳二证结胸:明白矾30g,真银朱15g。共研细末,用熨斗盛少炭火坐小瓦盏上,平抄矾、朱末3g,入盏中熔化,急刮出,就搓成丸。每用1丸,研细,清茶调匀温服,或与姜汁少许同炒下。 研极细,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米饮下。 ❹ 粉灵砂(《普济方》)治脾痛翻胃:灵砂30g,蚌粉30g(二味同炒略变色,研细),丁香、胡椒各50粒。上为末,生姜自然汁煮半夏糊丸,梧桐子大。每服30丸,翻胃生姜汤吞,虚人脾痛炒盐汤下,煨姜尤佳。 ❻ 《纲目》:“治杨梅疮:银朱、轻粉各3g,黄蜡、清油各30g。化开和收,以油纸摊贴。” ” 半岁5丸,薄荷汤下。” ⒁中医杂志 1965;(10):“治流行性腮腺炎:银朱6g,全蜈蚣2条。如发烧加黄连、黄柏、栀子各3g,共研细末,用鸡蛋清调敷患处。 ” 单方应用 ❶ 《怪症奇方》:“治火焰丹毒:银朱,调鸡子清涂之。” ”。【医药家论述】: ❶ 李时珍《纲目》:“银朱,乃硫黄同汞升炼而成,其性燥烈,亦能烂龈挛筋,其功过与轻粉同也。”“灵砂,升降阴阳,既济水火、为扶危拯急之神丹,但不可久服耳。苏东坡言:此药治久患反胃,及一切吐逆,小儿惊吐,有配合阴阳之妙故也。时珍常以阴阳水送之尤妙。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