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诃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诃子 【名称出处】:《唐本草》 【概况】: 异名 诃黎勒(《金匮要略》),诃黎(《千金方》)。 基源 为使君子科诃子属植物诃子的果实。诃子属全世界约200种;中国产8种,入药约3~4种。 原植物 诃子Terrninalia chebula Retz. 历史 诃子原名诃黎勒,始载于《唐本草》云:“树似木梡(槵),花白,子形似栀子,青黄色,皮肉相著,水磨或散服之。”《图经本草》载:“诃黎勒生交州,今岭南皆有,而广州最盛……广州法性等佛殿前有四、五十株,子极小而味不涩,皆是六络。”所述均指本种。 形态 大乔木,高达20~30m,树皮灰黑色至灰色,皮孔细长;幼枝黄褐色,被绒毛。 叶互生或近对生,近革质,椭圆形或卵形,长7~16cm,宽3~8cm,两面近无毛;叶柄粗壮,长1.5~3cm。近顶端有2腺体。 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有时又组成圆锥花序,花序轴有毛;苞片条形,有毛;花多数,两性,无梗;花萼杯状,长约2mm,5裂,裂片三角形,外面无毛,内面有棕黄色长毛;无花瓣;雄蕊10,高出花萼之上;子房下位,1室,有毛或后变无毛,花柱长而粗,锥尖。 核果椭圆形或近卵形,形如橄榄,长2.5~4.5cm,宽2~2.5cm,青色,熟的黑色,通常有钝棱5~6条。 花期5月,果期7~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988页.图3705)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800~1800m的疏林中,分布于云南西南部,广东、广西有栽培。 东南亚也有分布。。【生药】: 栽培 宜温暖、潮湿环境,半荫蔽的山坡地种植。 能耐旱。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4~8月播种,播前须将种皮敲破,取出种仁,再与湿砂分层堆积,进行催芽。出芽后,按株行距15×30cm开沟点播,覆土3cm。 出苗后,行间盖草,搭矮棚荫蔽,松土除草,追施人畜粪水。培育1~2年即可出圃定植。 在早春或晚秋移栽造林,按株行距5×7m穴栽,每穴栽苗1株,填土压紧,浇水定根。在林木郁闭前注意除草和培土,追施农家肥料。 并通过摘心、整枝,使树型矮化。亦可用种子育的苗作砧木,用丰产优良树种作接穗,于春季进行嫁接。苗期主要有立枯病为害,可喷射1∶1∶140的波尔多液防治。 采集 秋末冬初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 药材主产于云南、广东、广西。 鉴别 性状 果实长圆形或卵圆形,长2~4cm,直径2~2.5cm;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略具光泽,有隆起的纵棱线5~6条及不规则皱纹,基部有圆形果梗痕。质坚实,果肉厚2~4mm,黄棕色或黄褐色。果核长纺锤形,长1.5~2.5cm,直径1~1.5cm,浅黄色,粗糙,坚硬,核壳厚3~4mm,击破后可见膜质的内种皮,子叶2枚,白色,重叠卷旋。 气无,味酸涩后甜。以肉厚、质坚、表面黄棕色者为佳。 显微 果实横切面:外果皮为5~8层厚壁细胞,含棕色物。中果皮由薄壁组织、厚壁细胞环及维管束等组成;薄壁细胞圆形,在外果皮内侧与索状组织之间有2~5层薄壁细胞,色浅黄,壁较厚,细胞内有棕色树脂团块及油滴;厚壁细胞环由多数纤维状厚壁细胞纵横交错构成,多切向延长;维管束多为不规则走向,有时分歧,近外果皮的导管,以孔纹较常见,近果核的导管直径较大。 草酸钙簇晶散布于近导管的薄壁细胞中。(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427页.图274) 粉末:灰黄色。 ❶ 石细胞多成群,淡黄色或鲜黄色,呈类圆形、长卵形、类方形、长方形或长条形,有的略分枝或一端稍尖突,直径18~54μm,壁厚8~20μm,孔沟分叉或数回分叉。 ❸ 纤维成束,淡黄色,纵横交错或与石细胞、木化细胞相连。直径9~30μm,壁厚薄不一,约至9μm。 ❺ 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直径9~18μm,有的含细小方晶,角质层厚约至15μm。 ❽ 管状细胞,成片,呈细长梭形,直径5~18μm,壁具螺状增厚。(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449页.图218) 加工炮制 ❶ 诃子肉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闷润至软,去核,干燥。 用时打碎。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化学】:含鞣质23.60%~37.36%[1],其成分为诃子酸(Chebulinic acid)、诃黎勒酸(Chebulagic acid)、1,3,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及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鞣云实精(Corilagin)、原诃子酸(Terchebin)、葡萄糖没食子鞣甙(Glucogallin)、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及没食子酸等[2],又含莽草酸、去氢莽草酸、奎宁酸、阿拉伯糖、果糖、葡萄糖、蔗糖、鼠李糖和氨基酸[3]、番泻甙A(Sennoside A)[4]、诃子素(Chebulin)[5]、鞣酸酶(Tannase)、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等[6]。 附 树皮含β-谷甾醇[7]、鞣质[8]、并没食子酸、没食子酸和焦性儿茶酚(Catecho1)[9]。 参考文献 [1] 云南医学杂志 1963;5(2):36 [2] 天然物化学.改订第一版.广川书店 1970;108 [3] CA 1962;56:8890i [4] CA 1968;69:109763b [5] CA 1963;58:7273a [6] CA 1961;55:8907c [7] CA 1971;74:121352c [8] CA 1948;42:8505c [9] CA 1962;56:157901 【药理】: ❶ 抗菌作用 诃子水煎剂(100%)除对各种痢疾杆菌有效外,且对绿脓杆菌、白喉杆菌作用较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变形杆菌、鼠伤寒杆菌亦有作用(纸片法);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的有效浓度分别为1∶32,1.128和1∶64(试管法)[1,2]。 用盐酸、乙醚提的乙醇提取物具有更强的抗菌及抗真菌作用[3]。 诃子除鞣质外,还含有致泻成分,故与大黄相似,先致泻而后收敛[5]。诃子的不同炮制品(生诃子肉、带核生诃子、炒诃子肉、麸煨诃子、面煨诃子、诃子核)50%水煎液0.25ml加入浴槽(台氏液30ml)内,均可使兔离体肠管松弛,但带核诃子需倍量,诃子核需8倍量,以上制品及剂量也均能对抗乙酰胆碱引起的肠管强直收缩;以上炮制品12.8g/kg ig,除诃子核外,均明显抑制小鼠小肠的输送的机能,及抑制蓖麻油对小鼠的致泻作用[6]。 参考文献 [1] 药学通报 1960;8(2):59 [2] Indian J Pharm 1960;22:39 [3] Indian J Pharm 1959;21:333 [4] CA 1963;58:7273。 [5] The Dispensatar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n.24Ed.Lippincott,1947:1529 [6] 中成药研究 1984;(11):14。【药性】: 性味 苦、酸、涩,温。 ❶ 《药性论》:“苦、甘。” 归经 入肺、胃、大肠经。 ❶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脾、肾、大肠五经。” 功效 敛肺,涩肠,下气。 主治 久咳失音,久泻,久痢,脱肛,便血,崩漏,带下,遗精,尿频。 ❶ 《南方草木状》:“可作饮,变白髭发令黑。” 并患痢人后分急痛,产后阴痛,和蜡烧熏及热煎汤熏洗。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使用注意 凡外邪未解,内有湿热火邪者忌服。 ❶ 《本草品汇精要》:“气虚人忌多服。” 配伍应用 ❶ 配黄连、木香、甘草,治久痢腹痛伴发热者。 ❷ 配干姜、罂粟壳、陈皮,治虚寒久泻。 ❻ 配陈皮,治痰火郁肺,咽喉有痰,声音嘶哑。 方选和验方 ❶ 诃黎散(《金匮要略》)治气利:诃黎勒10枚(煨),为散,粥饮和,顿服。 ” 上为细末,每服6g,用童子便200ml,同水200ml,煎五七沸,温服。 上药捣细罗为散。 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6g。 ❻ 诃子皮散(《兰室秘藏》)治脱肛日久,服药未验,复下赤白脓痢,作里急后重,白多赤少,不任其苦:御米壳(去蒂萼,蜜炒)、橘皮各1.5g,干姜(炮)1.8g,诃子(煨,去核)2.1g。上为细末,都作一服,水400ml,煎200ml,和渣空心热服。 ❼ 《医林集要》:“治白带白淫,因虚寒者:诃黎勒(酒润,草纸裹,煨熟,肉与核共捣细)、白术、黄芪、当归、杜仲、蛇床子、北五味子、山茱萸肉各60g。俱炒研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早服9g,白汤下。” ” 单方应用 ❶ 《经验方》:“治嗽,气嗽久者亦主之:生诃黎1枚,含之咽汁。瘥后口爽不知食味,却煎槟榔汤250ml服之。 ” ❶ 寇宗奭《本草衍义》:“诃黎勒,气虚人亦宜,缓缓煨熟,少服。此物虽涩肠,而又泄气,盖其味苦涩。” ” ” ” ” 又久嗽阴火上炎,久痢虚热下迫,愈劫愈滞,岂特风寒暴嗽,湿热下痢为禁剂乎?” 其治胸满心痛,气喘痰阻者,皆破壅降逆之力;其治崩中、带下、便血、堕胎者,皆疏郁升陷之功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