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艾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艾虎 【概况】: 基源 为鼬科动物艾虎的全体(或肉)。 原动物 艾虎Mustela eversmanni Lesson,又名艾鼬(《中国动物图谱》)地狗、两头乌、臭狗子(俗称)。 形态 体形象黄鼬,但个体稍大。雄体大,最大个体重达1kg,雌体较小,平均约500g,体长290~460mm;尾较短而细;颈较长,四肢较短。身体背部棕黄或淡棕黄色,腰部背面有些黑尖长毛形成浅黑色,腹侧灰桔黄色。上唇、鼻周和下唇白色,眼周围和两眼间常为棕黑色,脸部和额部棕灰色,颊部粉棕色,耳基前缘浅棕色,耳壳内棕色,耳背面和耳壳尖部白色,喉部浅棕色,胸部、四肢和鼠蹊部褐黑色,尾大部同背部颜色,末端褐黑色。 生境与分布 栖息于开阔的山地和草原,有黄鼠、鼠兔及旱獭的地方常见。 洞居,黄昏和夜间活动,白天偶能见到。行动敏捷,能攀缘上树。主要以啮齿动物为食,亦可能捕食鱼蛙。具肛门腺,放出气体恶臭。每年2~3月发情交配,交配期雄兽有争雌的现象。怀孕期约两个月,每胎8~10仔。 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及甘肃、四川、新疆、西藏。 。【药性】: 功效 肉:镇惊;脑:解毒。 主治 肉:癫痫。脑:食物、药物中毒。 用法用量 内服:肉20~50g;脑10~20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