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风
儿科病名。 ❶ 指婴儿由先天禀赋不足,感受风寒引起抽掣的病证。《圣济总录》卷172:“子在胞胎,禀受不足,肝心经虚,其及始生,乳养无法,触冒外风,或因断脐,疮痂未敛,风邪一入,则令脏腑虚弱,经络不通,蕴积为热,盖风善行而数变,入营卫气血间,则令儿壮热吐吮,精神不宁,睡卧饶惊,手足抽掣,故名胎风。”治宜熄风镇痉,方用羚角钩藤汤加减。 ❷ 新生儿皮肤红赤如丹的一种病证。又名胎赤。见《保婴撮要》卷3。由母体脾胃积热,传给胎儿所致。胎儿出生后,身体皮肤湿红,形如水烫火伤之状。 治宜清泄热毒。母、婴内服清胃汤,外敷如意金黄散。本病相当于新生儿丹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