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维生素A缺乏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维生素A缺乏病 维生素A缺乏病是因体内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多见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眼结合膜与角膜干燥,暗光下视力差及皮肤干燥、毛囊角化。本病属中医学“眼疳”、“雀盲”等范畴。 〔病因病机〕 本病主要由于膳食中长期缺乏维生素A造成暗适应减退,各系统上皮细胞完整性遭到破坏,引起上皮增生,由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化生为复层鳞状上皮,表层角化及脱屑。 中医学认为本病因喂养不当,嗜食偏食,虫积日久,久病虚羸等因素致肝脾肾三脏精气不足所致。 〔西医诊断标准〕 一、病史 有维生素A摄入不足史或慢性消化吸收障碍史。 二、临床表现 1.眼部症状出现最早。年长儿可见夜盲,婴幼儿则表现为眼干、泪少、畏光、结膜及角膜失去光泽,贴近角膜两侧的结膜出现似皂垢样的结膜干燥斑等。严重可致角膜混浊、软化、溃疡、穿孔和失明。 2.皮肤干燥、脱屑及毛囊角化。 3.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及脓尿,还可见生长发育迟缓。 三、实验室检查 1.血浆维生素A测定:低于0.68μmol/L。 2.尿液检查:新鲜中段尿上皮细胞计数>37/mm3,或高倍镜下见到角化上皮细胞。 3.角膜涂片:显微镜下可见角化上皮细胞。 〔鉴别诊断〕 主要与先天性角膜混浊、滤泡性角膜结膜炎等单纯性眼科疾病及一些皮肤疾病相鉴别。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脾气亏虚 夜间视物模糊或不能视物,形体消瘦,食欲不振,气短乏力,大便溏薄或泄下不止,舌苔薄白,脉细弱。 二、阴虚火旺 夜间视物模糊或不能视物,头晕目眩,双目干涩,心烦少寐,潮热盗汗,皮肤干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三、肝肾不足 夜间不能视物。两目干涩,发育迟缓,形体瘦小,肌肤甲错,五心烦热,盗汗,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积极去除病因,调整饮食,给予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 2.积极治疗继发感染,同时治疗并存的营养缺乏症,加强护理,安排合理生活。 二、中医分型治疗 1.脾气亏虚 治法:益气健脾,养血明目。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炙黄芪 山药 党参 白术 茯苓 当归 葛根 炙甘草 加减:双目干涩加枸杞子、生地;恶心呕吐加半夏、陈皮。 2.阴虚火旺 治法:滋补肝肾,养阴清热。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熟地 山萸肉 山药 枸杞子 泽泻 茯苓 女贞子 菊花 加减: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加生地、知母;夜寐不安加柏子仁、远志。 3.肝肾不足 治法:滋补肝肾,补益精血。 方药:补肾地黄丸加减。 熟地 黄芪 山药 山萸肉 茯苓 青葙子 茺蔚子 丹皮 鹿茸 加减:五心烦热,盗汗加生地、女贞子;双下肢无力,行迟加杜仲、牛膝。 三、维生素A治疗 1.轻症口服维生素A,每日1500ug/kg(5000Iu/kg),总量约每日7500~1500μg(2.5万~5万Iu)。 2.重症可用维生素AD注射液0.5~1ml,肌注,每日1次,3~5日症状好转即可改口服。 四、眼局部处理 可应用消毒鱼肝油滴双眼,用抗生素眼药水防止继发感染。有角膜软化溃疡时予1%阿托品扩瞳,以防虹膜脱出及粘连。 五、中成药 1.杞菊地黄丸:每次3g,每日2次,温开水化服。适用于本病属肝肾阴虚者。 2.明目羊肝丸:每次3g,每日2次,温开水化服。适用于本病以夜盲为主者。 3.补肾养血丸:每次3g,每日2次,温开水化服。适用于本病属肝肾不足者。 六、单方验方 1.疳疾方:黄鳝50g,加香薷适量,加水,文火炖服。用于轻症。 2.新鲜番薯叶90~120g,加水煎服,连服1周。用于轻症。 3.鲜羊肝60~90g,洗净,加谷精草、白菊花各12~15g,加水煮熟,食肝饮汤,每日1剂,连服7日。 七、食疗 1.鲜鸡肝1~2个,沸水中烫20分钟,加佐料调味,连服7日。 2.新鲜胡萝卜,每次3根,加水煮熟后食。 〔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维生素A对机体免疫功能有重要影响。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各种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并影响一系列细胞因子分泌,而适当应用一定剂量维生素A及同类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免疫功能。维生素A缺乏可使学前儿童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升高,而间断给予大剂量维生素A(20万Iu/4~6月),特别是在干眼病流行地区,可显著降低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反之感染性疾病(如腹泻、呼吸道疾病、麻疹、结核等)也会促进维生素A缺乏的发生。由于感染性疾病与维生素A缺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目前提倡治疗儿科感染性疾病时,常加用维生素A以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