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长沙花鼓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长沙花鼓戏

长沙花鼓戏

长沙花鼓戏以长沙官话为舞台语言,是湖南花鼓戏中影响较大的一种。它是由农村的劳动山歌、民间小调和地方花鼓(包括打花鼓、地花鼓、花鼓灯)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160余年。
长沙花鼓戏在地花鼓阶段,是从“两小”(小丑、小旦)到“三小” (两小加小生), 再从“三小”发展到多种角色,但以“三小”为主,至今仍是长沙花鼓戏的重要特点。
长沙花鼓戏的传统剧目中,有大量的小戏和折子戏,是最有特色和具有代表性的剧目。小戏包括“对子戏”和“三小戏”。小戏大都是在山歌、渔歌、小调、地花鼓、竹马灯等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折子戏则是大本戏中经常作为单独演出的,都是长沙花鼓戏中最流行的剧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依靠老艺人和文艺工作者的合作,对长沙花鼓戏的传统剧目进行了挖掘、改编,重点加工整理的有《刘海砍樵》、《芦林会》、《阴阳扇》、《南庄收租》、《刘海戏金蟾》等五十个剧本。
在音乐中属于“曲牌连缀体”。连缀的方法是根据塑造花鼓戏形象的需要和保持唱腔布局统一协调的要求,将同基调的多支曲牌连接起来,达到刻画人物、展现剧情的目的,但在表现手法上,辅以板式变化,以弥补曲调之不足。
长沙花鼓戏的声腔分为“川调”、“打锣腔”和“小调”三大类。前两类称为“正调”,有较固定的声腔格式、旋律特点;后一类的曲调旋律、节奏、调式都变化较大,基本上各自保持原来的民歌结构。长沙花鼓戏的过场音乐、曲调来源于民间歌曲和古典的曲牌。
长沙花鼓戏在“三小”的基础上发展了生、旦、净、丑诸行角色。但小丑、小旦、小生仍代表着本剧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小丑分为褶子丑、短身丑、官衣丑、烂布丑、奶生丑等。
长沙花鼓戏的伴奏乐队,分文武场面。文场有大筒、唢呐。大筒是主要乐器,形似二胡,以竹筒蛇皮制作,音色清亮而浑厚,伴奏时用于托腔保调;唢呐分大唢呐和小唢呐,主要用于吹奏过门。武场有堂鼓、大锣(苏锣)、大钞(汉钞)、小钞和小锣。击拍的是“可子”(即长方形的梆子)。

☚ 岳阳花鼓戏   武陵戏 ☛
长沙花鼓戏

长沙花鼓戏

民间小戏剧种。形成并流行于旧长沙府12属县,以长沙官话为舞台语言,分益阳、西湖、宁乡、醴潭、长沙5路,各具艺术特色。源于民间歌舞,清乾隆三十年(1765) 《长沙府志》有 “聚赀唱梨园,曰灯戏”的记载。经历二小戏 (小丑、小旦)、三小戏 (增加小生)、多角色大本戏三个发展阶段,并由季节性半职业班逐步发展为职业戏班,最早者为宁乡路土坝班,约成立于同治年间 (1862—1874),同时还有名科班怀德堂兴起,清末又发展了兼唱湘戏的半台班,艺术渐臻完善。抗战时期,益阳、长沙先后成立花鼓戏抗敌宣传队宣传抗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发展甚快。声腔分川调、打锣腔、民歌灯调3类,各有其传统剧目和表现特点,以川调为主。表演以 “三小”具有艺术特色,尤以丑角与花旦、二旦戏富有生活气息。传统剧目210多个,整理的 《刘海砍樵》、《放风筝》等剧获得国家级奖励。创作现代戏成绩卓著,20世纪50年代即产生《姑嫂忙》、《三里湾》等有影响的剧目,80年代以来的获奖剧目上百个,如 《牛多喜坐轿》、《八品官》、《镇长吃的农村粮》、《桃花汛》、《乡里警察》、《老袁轶事》等等。目前有十余个专业剧团。

☚ 湘昆   邵阳花鼓戏 ☛
0000739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