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秋波媚·秋到边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秋波媚·秋到边城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此词题为“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南宋陆游作于乾道八年(1172),其时词人正在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中任职。他们收复长安的准备工作进展顺利,词人精神十分振奋。上片写登亭见闻。声声号角传入耳鼓,平安烽火映入眼帘。面对这种情景,放翁豪情勃发,激昂慷慨,不由击筑歌唱,凭高酹酒,表达出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心及高昂的斗志。下片展望收复长安的明天,反映了词人急于收复失地的迫切心情。作者从“望”字生发开去,似乎终南山上的明月也深解人意,特地拨开乌云,照亮长安。而长安城的“灞桥烟柳”,“曲江池馆”,似乎也情长意深,等待著人们的到来。 词人通过想象,既表达了想要收复失地的焦急心情,也抒发了胜利在望的喜悦。象这样慷慨激昂、爽朗乐观、有声有色、节奏轻快的作品在两宋词中是不多见的,也是放翁平生最快意的一首词。 词中对山月的拟人描写和对长安的想象,富有浪漫色彩,这是陆词艺术上的重要特色之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