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医博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医博士医学教授官。北魏始置太医博士。隋太医署置医博士二人,唐贞观初年各州置医学博士一人。 医博士太医署教师职称。负责掌管体疗、疮肿、少小、耳目口齿、角法的教授和考核,官阶正八品上。参见太医署条。 医博士官名。❶隋太常寺太医署置博士二人,唐置一人,正八品上。掌医术教授医生。 医博士 医博士太医署医学教官。隋唐太医署均有医博士。《新唐书·百官志》: “医博士一人,正八品上,助教一人,从九品上,掌教授诸生以《本草》、《甲乙》、《脉经》。分而为业: 一曰体疗,二曰疮肿,三曰少小,四曰耳目口齿,五曰角法。” ☚ 司医 针博士 ☛ 医博士yībóshì太医署教师职称。负责掌管体疗、疮肿、少小、耳目口齿、角法的教授和考核, 官阶正八品上。参见太医署条。 医博士yī bó shìprofessor of medicine 医博士医学学官名。隋唐置,属太医署,掌以医术教授医生。《旧唐书·职官三》注:“医术,谓习《本草》、《甲乙脉经》,分而为业,一曰体疗,二曰疮肿,三曰少小,四曰耳目口齿,五曰角法也。”唐代医博士秩正八品上,员额一人;有助教一人, 医博士医职名。北宋上州(户满四万以上)及节度州等大州,置医学博士一人,崇宁三年诸州立医学,曾改称医学博士,政和间改为医博士,六年闰正月四日,为免与太医学医学博士重名,改称“职医”。掌诊疗等事,非教官。从九品下(《分纪》卷40《总州牧》,《宋会要·崇儒》3之25、22)。 起源与沿革“书院”之名,源于唐开元六年,改乾元院为丽正修书院;十一年,光顺门外又有书院,但均为藏书、抄书、校书之所,近于皇家图书馆(《新唐书·百官志》2《集贤殿书院》)。作为传学授徒的书院,肇始于书馆,及汉郡国夫子庙,诸儒以明经教授于乡,“八岁出于书馆。”(《论衡· 自纪篇》、《玉海》卷167《宋朝四书院》)。唐元和中,有衡州石鼓书院,由李宽私人创办(《玉海》卷167《岳麓书院》)。南唐升元四年,庐山下建白鹿洞国庠,由朝廷遣官主持,故又称“庐山国子监”,是为北宋白鹿洞学馆(榜曰“白鹿洞书堂”)的前身(《玉海》卷167《白鹿洞书院》、《庐山记》)。开宝九年,潭州创岳麓书院。河南府嵩阳书院,于至道二年赐院额。大中祥符八年,真宗皇帝接见岳麓书院山长、命官赐院额,“于是书院之称闻天下。”宋代书院据计共203所,北宋占24%强,南宋占75%强(《张南轩先生文集》卷4《潭州重修岳麓书院记》,《玉海》卷167《嵩阳书院》,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第十辑曹松叶《宋元明清书院概况》)。 别名书堂。汉唐以来,私学名称并无统一,汉有书馆,唐有书屋、书堂、书院等。北宋时,书堂、书院并见置,但在真宗朝后,书院名称渐次流行,至南宋,书院已成为官学之外一种民办公助学校的格局已定,书堂则成了书院的别名。《清明集》卷3,蔡抗《书院·白鹿书院田》:“欲一新书堂,而去其弊。”同上书卷《白鹿书院田 ·又判》:“所以拳拳于白鹿书院之田产。”《白鹿洞书院》:“皇祐五年,其(孙冕)子琛,即故址为学馆十间,榜曰‘淳熙六年,南康守朱熹重建。’……吕祖谦为记。”(《东莱文集》卷6《白鹿洞书院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