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医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医史

又名《李濂医史》。医史著作。明李濂(1488—1566)撰。十卷。濂字川父,祥符(今河南开封)人。自幼聪颖好读。正德九年(1514)进士,曾任沔阳知州,山西按察司佥事等职。中年坐忤权贵,遂致仕归,以著书自娱。著有《嵩渚文集》、《祥符文献志》、《汴京遗迹志》等书。以古文名于时。医学著述,仅此一种,成于正德八年。卷一至卷五,收载见于史传记载的著名医家传略,自春秋医和至元代李杲凡五十五名医家。卷六至卷十,收集散见各家文集的医家传略,凡十人,并补写张机、王叔和、王冰、王履、戴元礼、葛应雷六位著名医家传记。书中所辑,多采自文史书籍及有关医学著作,并兼采他书以补充不足,每传之下附有评议,直抒己见。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人物传记专著。书中所辑,只限于史书文集或医籍已有的记载,未收入民间医学家,得七十一家,个别评论亦有偏误。对医学史研究,有史料及参考价值。有正德间刻本,藏于上海图书馆,日本皮纸抄本,藏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

医史

医家传记著作。10卷。明·李濂约纂于1513年。本书收辑春秋战国至明代68位医家传记。所据资料,系辑自史志、诸家文集。史志、文集不载之著名医家,则予补传。编辑严谨,所收医家,“皆方术醇正者”,而“绝无事实,如巫咸、巫彭之类”,则付缺如。对事迹“颇涉幻诞”者,亦黜之不录。现存明刻本。

医史

十卷。明李濂(生平事迹详见《祥符人物志》)撰。又名 《李濂医史》。此书成于正德八年(1514)。书中采录古来名医,自《左传》医和以下,至元代李杲,凡见于史传者共五十五人,又集诸家文集中所载,自宋张扩以下,至张养正共十人,总共六十五人,李氏为其做传略,又补写张机、王叔和、王冰、王履、戴原礼、葛应雷六人传记。每人传记之下,各附以李氏评论,直抒己见。书中所辑,多采自文史书籍及有关医学著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人物传记专著。所辑亦为史书文集或医籍中所载,未收入民间医学家。其中对医家的评论亦多有独到见解,如论仓公神医生五女而不生男、其师公乘阳庆年七十余亦无子,用以证明医家并无种子之术。然有些评论亦有偏误。此书对后世医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有正德八年(1514)刊本、日本皮纸抄本。

医史

《医史》

《医史》系医家传记著作。10卷。明·李濂撰于正德年间(约1513年)。书名《医史》,但并非通史医著,实为古代名医传记,全书收医家68人。自《左传》医和以下,迄元·李杲,均采录有关史传(凡52人)。又收集诸家文集所载,自宋·张扩以下,迄于张养正,共为十家传记。另有张机、王叔和、王冰、王履、戴原礼、葛应雷6人,则由李濂补写传记。各传之后,李濂或附以自己的评论。《四库全书总目》 曾对李濂的评论部分加以针砭。如李濂认为医和诊晋候之脉而知赵孟之死(所谓“诊君以知臣”)是可信的,其实医和判断“良臣将死”是从“人事天道”角度来说的,李濂却把他作为太素脉之祖。又“扁鹊传”中的赵简子、齐桓公、虢君各不同时,原系“史记好奇之误”,李濂亦未订正。此外,在选取人物方面亦遭批评。如本书遗漏了“有功本草”的陶弘景,但以“太素脉”知名的僧智缘并无行医治验;辽济鲁古也只有“长亦能医,专事针灸”二语,别无成就,此二人也得以跻身名医之列。《四库全书总目》的批评虽有一定道理,然也有些属于偏见,如云:“葛洪自属道家,但偶集方书,不闻治验,乃一概收入”,甚至将李濂书中的谬见反捧为发明(如称:“惟其论仓公神医,乃生五女而不生男;其师公乘阳庆亦年七十余,无子,以证医家无种子之术。其理为千古所未发,有足取焉”。)。
李濂《医史》属于草创,有它一定的局限性。应该看到该书所收绝大部分医家均系名医,“学本《素》、《难》,方术醇正”。而那些“颇涉幻诞”之人,“悉黜而不录,恐滋后人之惑”,这种态度是严肃的。补撰医家传记及收集的文集,墓铭等资料,至今仍对医史研究有参考价值。今存有明正德间刻本及几种后世刊本、抄本。

☚ 医说   中国医学源流论 ☛

医史yī shǐ

medical history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5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