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湘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湘军 清代后期以曾国藩为首的地方武装。 因其源于湖南乡勇(湘勇),故称湘军。清代后期,八旗、绿营腐败不可恃,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清廷鼓励各地兴办团练以对抗太平军。 公元1852年(咸丰二年)冬,咸丰帝命湖南在籍礼部右侍郎曾国藩帮办湖南团练。 是时,湖南的许多县都办有乡勇,其中湘乡县已组成湘勇中、左、右3营,每营360人。 曾国藩在湘勇基础上加以扩充,1853年夏,即增为5营。至1854年春,已组成陆师、水师,并设厂造船造炮,湘军初具规模。 陆师分13营,每营辖前、后、左、右4哨,兵额为500名;水师分10营,每营兵额400余名至500名不等,拥有快蟹、长龙、舢板等船,初定制21船为1营,后改为30船为1营。1859年,曾国藩又创立湘军马队营,每营辖骑兵240名,4名为1棚,6棚为1哨,10哨为1营。 其后,湘军不断扩充,其势最盛时,兵额达10万余名。 湘军在选勇时强调“择技艺娴熟,年轻力壮,朴实而有农民土气者为上”(《曾文正公杂著》卷二);在编制上以各级将领为中心,兵由将选,“弁勇视营哨,营哨官视统领,统领视大帅,皆如子弟之视父兄”(《足本全集·书札》);在饷制上,“勇丁之口粮一倍于马兵,三倍于守兵”(《足本全集·奏稿》)。 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为清廷所倚重。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1864年(清同治三年),曾国藩下令裁撤湘军,淮军代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