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技术推广网络
甘肃经过长期努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已初步形成了省有推广总站、县有推广中心、乡有推广站、村有技术员和示范户的多层次、多结构的农技推广服务网络。
(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50年代初,甘肃省主管全面技术推广工作的单位有,甘肃省农林厅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农林厅植物检疫站和植物保护队,同时建立了酒泉、天水、庆阳、临夏、定西、武都、平凉、武威等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及临洮、泾川、通渭、临泽、民勤、靖远、成县、环县、宁县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到1957年,全省有省、地、县、区四级农业技术推广站638个,农业技术推广干部3 428人。地、县两级植物检疫站5个,病虫害预测预报站10个。“文化大革命”中,大部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被撤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省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截止1992年,全省共有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1 262个,人员6 007人,其中省农业厅属农技推广总站、省植保总站、省土肥站各1个,职工58人;地区属农技、植保、土肥站共27个,职工369人。县属农机推广机构81个,职工2 275人;乡(区)农技推广站1 151个,农技人员3 305人。农经管理服务体系机构全省共359个。见表7-2-4。
(2)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新中国成立后,甘肃的畜牧技术体系发展很快,到1954年,全省畜牧技术推广单位共有17个,其中省属6个,即省畜牧兽医工作队,省兽医诊断实验室及酒泉、永登、民乐、岷县4个绵羊改良推广站。地区属8个,即酒泉、天水、武都、武威、临夏、平凉、庆阳和定西地区兽医防治队,县(区)属3个,即夏河、天祝、华池县畜牧兽医工作站。二年困难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和畜牧技术人员减少较多,直到1978年后,才又重建和新建扩充。期间,省属技术推广机构4个,即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省饲草饲料技术推广总站,甘肃省兽医技术推广总站和甘肃省动物检疫总站。其中省动物检疫总站和省兽药饲料监察所、农牧渔业部兰州动物检疫站,系三块牌子,一套人马。地县属畜牧技术推广机构155个。至1992年,全省共设有省、地、县、乡畜牧兽医站、草原站、家畜改良站(简称畜牧三站)1 653个,有职工8 391人。见表7-2-4。
(3)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甘肃省林业技术推广机构从1978年以后得到较快恢复与发展,计有省、地、县技术推广机构79个。其中省属1个,即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总站;地区属10个,即兰州、白银、金昌、嘉峪关、平凉、定西、武威、酒泉、临夏和甘南藏族自治州林业工作站;县属68个。
省地县林木种子机构44个,其中省属1个,即甘肃省林木种子公司;地区属8个,即庆阳、武都、兰州、临夏、酒泉、定西、武威和张掖地区林木种子站;县属35个。
省、地、县林木病虫防治机构58个。其中省属1个,即甘肃省林木病虫防治站;地区属9个,即张掖、武都、定西、兰州、平凉、酒泉、临夏、武威和庆阳地区林木病虫害防治站;县属48个。
至1992年,全省林业技术推广机构发展到750个。其中省林业厅下属机构3个,职工200人;地区属机构34个,职工504人;县属机构194个,职工1 308人;区乡林业技术站519个,人员1 493人。见表7-2-4。
(4)水利水保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甘肃省水利水保技术推广机构重点放在区(乡)水利水保站的建设上。1963年2月成立省水土保持委员会,6个专区(州)、26个县(市)也先后成立水土保持委员会。1969年多数机构撤消合并。
1978年以后水利水保站又得到恢复和发展,截止1992年,全省共建成水利水保推广机构546个。其中省厅属机构2个,有职工105人;地区属机构9个,有人员171人;县属机构73个,有人员2 367人;乡(区)水利水保站480个,有人员1 940人。见表7-2-4。
表7-2-4 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情况(1992年)
单位:个
行 业 | 合 计 | 省 | 地 区 | 县 | 乡 |
机构 | 人员 | 机构 | 人员 | 机构 | 人员 | 机构 | 人员 | 机构 | 人员 |
合 计 | 6 040 | 30 365 | 15 | 722 | 124 | 1 704 | 660 | 9 629 | 5 241 | 18 310 |
农技 农经 畜牧 林业 农机 水利 渔业 | 1 262 359 1 653 750 1 387 564 65 | 6 007 1 522 8 391 3 505 5 999 4 583 358 | 3 1 4 3 1 2 1 | 58 13 305 200 30 105 11 | 27 14 21 34 8 9 11 | 369 96 415 504 103 171 46 | 81 83 134 194 46 73 49 | 2 275 477 2 533 1 308 381 2 367 288 | 1 151 261 1 494 519 1 332 480 4 | 3 305 936 5 138 1 493 5 485 1 940 13 |
(5)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1981年11月甘肃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成立, 与省农机鉴定站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同年至1984年先后成立了天祝、夏河、玛曲、碌曲、卓尼、岷县5个牧业、农牧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到1992年,全省已建成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1 387个, 其中省农机局属1个, 人员30人;地区属8个,人员103人;县属46个,人员381人;乡农机站1 332个, 人员5 485人。见表7-2-4。
(6) 民办群众性农技服务组织。甘肃省1983年以来,在加强国家专业化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的同时,坚持公办、民办相结合,重视群众性推广组织的建设。至1992年,全省乡村农业、畜牧、林果等各类农民专业研究会(协会)2 413个,从业人数66 315人,各类农民科技合作组织1 205个,从业人数3 840人,农村科技专业户达到11.6万多户,科技示范户达到36万多户。这种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农民群众性自愿组织,上挂推广、科研单位、专业学会和大专院校,下联千家万户,长年活跃在推广第一线, 深受农民群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