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册判词之五·欲洁何曾洁
【条目出处】:见第五回 【释文】: 这首判词写的是妙玉。 前二句写妙玉的性格及她内心深处的矛盾。“洁”既指妙玉品格之高洁,又兼指佛教的教义,佛教宣扬整个现实世界皆不洁不净,唯有菩萨居处即西天佛国才算净土。“空”指佛教宣扬的色空观。妙玉身为女尼,但她热爱生活,尊重个性,爱慕宝玉,并没有真正做到佛教所要求的“空”和“洁”。 后二句“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与画面同义,作者肯定妙玉的品质有如金玉一般高贵,她的落入淖泥(淖音nào,烂泥)是环境逼迫的结果,从“可怜”二字可见作者对她的态度是同情而非谴责、讽刺。今后四十回写妙玉被劫,笔墨轻薄而幸灾乐祸,自非曹雪芹手笔。据靖本批语,妙玉在贾府败后,“他日瓜洲渡口各示劝惩,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或曹雪芹原稿将写贾府抄没后,妙玉流落在瓜洲(与今江苏镇江市隔江斜对,为长江南北水运交通要冲),为一个老而不死的官僚或乡绅之类的人物所霸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