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欧洲幼虫腐臭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欧洲幼虫腐臭病European foulbrood由蜂房蜜蜂球菌等引起的一种蜜蜂幼虫细菌性传染病。又名欧洲幼虫病。以2~4日龄幼虫发病死亡率最高,重病群幼虫脾出现不正常的“花子”现象,群势削弱。在世界各养蜂地区均有发现,传播迅速。中蜂对此病抵抗力弱,病情比意蜂严重。 蜂房蜜蜂球菌(×2300) 蜂房芽孢杆菌呈杆状, 宽0.5~0.8微米, 长2.0~5.0微米,芽孢大小为0.8微米×1.8~2.0微米。蜂房芽孢杆菌不引起任何蜂病,它的存在可作为诊断欧洲幼虫腐臭病的指示物。 病理 欧洲幼虫腐臭病发生在蜜蜂的小幼虫上,小幼虫吞食被蜂房蜜蜂球菌污染的食物后,病菌即在中肠繁殖,破坏中肠围食膜,然后侵染中肠上皮。到5日龄时,中肠几乎充满细菌。受感染的幼虫有时能生活到化蛹前死亡。在幼虫化蛹前,肠道内细菌随粪便排至幼虫巢房内,成为重要的感染源。 没有一种蜜蜂对欧洲幼虫腐臭病有抵抗力,东方蜜蜂比西方蜜蜂容易感染,是中蜂的主要病害之一。这种病在蜜蜂育虫期均可发生,一般在春天达到最高峰,通常在第一个流蜜期开始发病,仲夏发病率下降。各龄未封盖的蜂王、工蜂、雄蜂幼虫均易受感染,大幼虫受感染较少。 症状 欧洲幼虫腐臭病的典型症状,是使3~4日龄未封盖的盘曲幼虫死亡。死亡幼虫初期呈苍白色,以后变黄,然后呈棕色。此时,气管系统清晰可辨。有时,病虫在直立期死亡,与盘曲期死亡的幼虫一样逐渐软化,陷塌在巢房底部,尸体残余物无粘性,用镊子挑取时不能拉成细丝。另一症状是蜂群染病以后,子脾上出现空巢房和子房相间的“花子”脾。也有受感染的幼虫不立即死亡,也不表现任何症状,持续到幼虫封盖期再出现症状。如幼虫房盖凹陷,有时穿孔,受感染的幼虫有许多腐生菌,产生酸臭味。病虫尸体干后形成鳞片,干缩在巢房底,容易移出。(彩图53) 传播 蜂房球菌能在病虫尸体中存活多年,在粉蜜中能保持长久的毒力。成年工蜂在传播疾病上起重要作用,内勤蜂在清除巢房病虫和粪便时,口器被病菌污染,在哺育幼虫时,将病菌传给健康幼虫。另外,盗蜂、养蜂者管理上的疏忽也是此病传播的重要原因。 诊断 首先检查子脾,挑取具有欧洲幼虫腐臭病典型症状的病虫用改良悬滴法作病原菌直接观察诊断。进一步确诊,需要分离培养病原,作生化实验鉴定。改良悬滴检验法分为三个步骤:❶涂片。在可疑病虫材料上加一滴蒸馏水,混合后涂在盖玻片上,风干,将菌面朝上,火焰热固定。在另一干净载玻片上涂一些镜油备用。 ❷染色。将上述盖玻片用石炭酸品红染色5~7秒钟,再用水冲净染料。 ❸玻片制备。当盖玻片还潮湿时,迅速将菌面朝下,放在涂有镜油的载玻片上,即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有油和水的区域,可看到游动的芽孢。美洲幼虫腐臭病病原幼虫芽孢杆菌(Bacillus larvae)有布朗运动(即悬浮质点在液面不停运动),蜂房芽孢杆菌的芽孢一般都附着在盖玻片上。若未发现蜂房芽孢杆菌,可直接观察蜂房蜜蜂球菌。既能诊断欧洲幼虫腐臭病,也能区别它与美洲幼虫腐臭病病原的不同特点。 防治 欧洲幼虫腐臭病发病频繁,早期不易发现。病轻的蜂群,周围如有良好蜜源,病情会有好转。重病群需要治疗,先给病群换产卵力强的蜂王,大量补充卵虫脾。再将土霉素掺在糖浆或干糖粉中饲喂蜂群。小群给药0.5克,大群给药1克。先溶于500毫升糖浆中,每隔四五天喂1次。喂3次为一疗程。已发现红霉素对防治欧洲幼虫腐臭病亦有效。在感染初期可采用四环素族抗菌素进行防治。 欧洲幼虫腐臭病European foulbrood由蜂房蜜蜂球菌(Melissococcus pluton Bailey)引起的一种蜜蜂幼虫细菌性病害。属世界性病害。主要危害西方蜜蜂或东方蜜蜂2~4日龄幼虫。病原菌披针形,直径约0.5~1.0 μm,革兰氏染色阳性 菌体结成长链或成簇。厌氧菌,培养时须有CO2(10%v/v)存在。菌落直径1.0~1.5 mm,淡黄色,边缘光滑。此病高发于春、秋高湿季节。患病幼虫由白色变为黄色、褐色至黑色。死虫易腐,具酸臭味,无黏性。可对病群使用抗菌素进行防治,但在采蜜前一个月需停药,以防抗菌素污染蜂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