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伦理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伦理学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伦理学

14—16世纪,随着欧洲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孕育和发展,出现了反映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新兴思想意识形态。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变革时期,史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这一时期,虽然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并同封建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发生尖锐的矛盾,但由于资产阶级还没有强大到能够夺取政权的程度,所以它与封建势力的斗争主要是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展开的,表现为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封建反宗教的思想解放运动。
宗教神学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僧侣阶级既掌握神权,又是一股强大的封建剥削势力,因此,文艺复兴运动的矛头首先便指向教会和宗教神学,其伦理思想则集中反对以禁欲主义为核心内容的宗教神学道德观。文艺复兴者的伦理学的理论基础和核心,是人道主义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性论,内容主要是提倡人性至上、个人至上和理性至上,以人性和理性反对神性和蒙昧主义,以人道主义反对神道主义,以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由于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平衡,社会历史条件与思想传统的差别,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伦理思想形成两大派别。一是人文主义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但丁、皮科、庞波那齐,荷兰的爱拉斯谟和法国的蒙田等。他们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道德来源于人的感情即人的自然属性。凡符合人的感官享受的,即为道德;反之,就是不道德。他们提倡人的价值和尊严,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善与崇高,主张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反对禁欲主义、封建等级制度以及教会的精神独裁,号召人们追求现世的幸福和现实的物质利益。这一派的反封建战斗性比较强。二是宗教改革派,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马丁·路德和法国的卡尔文。他们认为,人是社会的产物,道德来源于人性即心灵的信仰,凡符合心灵信仰的就是道德,反之就是不道德;他们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教会和官方的神学伦理体系,要求取消天主教会和教皇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反对烦琐复杂的宗教仪式和森严的教阶制度,主张以《圣经》为最高的信仰标准,给予教徒自行解释教义和直接与上帝沟通的权利。这一派的伦理思想既具有宗教的外衣,又具有一定的禁欲主义色彩,认为感官情欲虽然不可少,但必须加以适当的限制,其战斗性不如人文主义派强。文艺复兴末期,布鲁诺初步形成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资产阶级伦理思想体系,表现出把人文主义派和宗教改革派的伦理思想结合起来的倾向。此外,还出现了以莫尔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伦理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伦理学为后世西方道德文化和伦理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托马斯·阿奎那的宗教伦理学   但丁的人文主义道德观 ☛
0000060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3: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