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悌君子,民之父母
恺悌(kǎitì):和善,可亲。 君子:指君王。|和善可亲的君主,是老百姓的父母亲。|古时颂扬君主之辞。语出《诗·大雅·泂酌》:“岂弟君子,民之父母。”(岂弟:“恺悌”的古写。)汉·王褒《四子讲德论》:“恩及飞鸟,惠加走兽,胎卵得以成育,草木遂其零茂。‘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岂不然哉?”《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是以有国有家者,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妪煦养育,故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 ”唐·张元琮《卫州共城县百门陂碑序》:“虞君莅俗,已创三科;滕令移风,时兼六县。可谓恺悌君子,人之父母者也。(按:“人”当作“民”,唐人避讳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