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银柴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根 > 銀柴胡
銀柴胡  yíncháihú

石竹科植物銀柴胡的乾燥根。因產於銀州而得名。圓柱形,長三四寸至尺許,粗若筷子,黄棕色,質松。主治虚勞骨蒸,久瘧,小兒疳熱。古代與柴胡不分,統稱柴胡,明代始得其名,至清别爲二種。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二·茈胡》:“近時有一種根似桔梗、沙參,白色而大,市人以僞充銀柴胡,殊無氣味,不可不辨。”清·張德裕《本草正義》:“柴胡,古以銀州產者爲勝。宋之蘇頌已有是説,陳承亦謂銀夏者最良,然雖有其説,而尚未分用,故瀕湖《綱目》仍未顯爲區别。今之二種分用者,蓋即石頑拾倡之力。”

银柴胡radix stellariae

清虚热药。出《本草纲目》。见《兽药规范》(二部)。又称银胡、白根子。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var.lanceolata Bge.的根(图)。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晒干生用。主产宁夏、内蒙古、陕西等地。甘,微寒。入肝、胃、肾经。功能清虚热。《本草经疏》:“治劳热骨蒸”。《本草备要》:“治劳良”。《本草求源》:“治五脏虚损,肌肤劳热,骨蒸烦痛,湿热拘挛”。主治:❶低热不退、盗汗,与地骨皮、秦艽、鳖甲、知母等配伍。
❷温病后期,邪热未尽,与玄参、麦冬、白薇等配伍。牛、马20~60克;猪、羊3~9克。水煎候温灌服。外感风寒及血虚无热者忌用。本品含三萜皂甙。甙元是棉根皂甙元。皂甙作用于血浆脂蛋白,阻止胆甾醇的脂化及在血管壁的沉积,有人认为皂甙可以阻止胆甾醇从肠道吸收。

银柴胡

银柴胡

药名。出《本草纲目》。又名沙参儿、土参。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gypsophi-loides Fenzl. 的根。主产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甘、苦,凉。入肝、胃经。清热凉血,退虚热。治虚劳骨蒸,阴虚久疟,小儿疳热羸瘦,虚热引起的吐血、衄血、崩漏。煎服: 3~9g。本品含皂苷、菠菜甾醇、银柴胡环肽Ⅰ、下豆甾烯醇葡萄糖苷等。

银柴胡

见“丝石竹”。

银柴胡yíncháihú

中药名。出《本草纲目》。别名土参。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dichotoma L. var. Lanceolata Bge. 的干燥根。主产于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 东北亦产。甘、微寒。入肝、胃经。清虚热,除疳热。治阴虚, 小儿疳热羸瘦。煎服:3 ~9 克。

银柴胡

银柴胡

银柴胡,又名土参。始载于《本草纲目》。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var.lanceolata Bge.的根。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泥沙,晒干。
根呈圆柱状或圆锥状,长15~40cm,直径0.8~2.5cm。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有扭曲的纵皱纹和支根痕,并见有多数圆形或椭圆形的中央凹陷的小孔,习称“沙眼”;根头部有多数细小密集的白色疣状突起的芽痕,习称“珍珠盘”。质较松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粗糙,有裂隙,皮部甚薄,木部有黄白色相间的放射状纹理,习称“菊花心”。气微,味淡微甜。主产于宁夏、甘肃、陕西、内蒙古等省区。
本品味甘、微苦,性微凉。归肝、胃经。功能清热凉血,退虚热,除骨蒸。主治阴虚及久疟所致的劳热骨蒸,以及小儿疳热。前人谓其退热而不苦泄,理阴而不升腾,故为治疗虚热的良药。用于劳热骨蒸,常与胡黄连、地骨皮、青蒿、鳖甲等同用,方如《证治准绳》清骨散。小儿疳积发热,可与胡黄连、鸡内金、使君子、白术等配用。煎服,5~10g。外感风寒及血虚无热者忌服。
实验研究: 银柴胡的根含汉黄芩素、6,8-二-C-半乳吡喃糖基芹菜素、6-C-半乳吡喃糖基异高山黄芩素、α-菠菜甾醇、豆甾-7-烯醇及其棕榈酸酯、呋喃-3-羧酸。

☚ 蜡梅花   白薇 ☛
0000216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