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银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银杉Cathay firCathaya argyrophylla,松科银杉属常绿乔木。中国特有的珍稀孑遗树种和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之一。染色体数2n=2x=24。1954年由钟济新在广西花坪林区(花坪自然保护区)首先发现,1958年陈焕镛、匡可任定名为Cathaya argyrophyllaChun et Kuang,发表于苏联植物学报。银杉高达24m,胸径45cm(稀达83cm)。大枝开展,具短枝,一年生枝密被黄色短柔毛,后渐脱落。叶条形,螺旋状排列,上面中脉凹下,下面中脉隆起,两侧各具一条粉白色气孔条。雌雄同株,花期5月;雄球花开放时呈穗状,生于2~3年生枝叶腋;雌球花卵圆形,生于当年生枝叶腋。当年5月授粉,翌年6月受精。球果卵圆形或长卵圆形,长3~5cm,熟时栗褐色,翌年10月果熟。种子倒卵圆形,种皮硬壳质,黄褐色,种子千粒重15.243g。 银杉Chinese silver fir,cathay silver firCathaya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又称杉公子。松科,银杉属。常绿乔木。高达24 m,胸径83 cm。树皮暗灰色,裂成不规则薄片。大枝平展;小枝上端和侧枝生长缓慢,较粗或成距状,具微隆起的叶枕。叶条形,长4~6 cm,辐射伸展,叶上面中脉凹下,下面有两条粉白色气孔带,边缘微反卷,幼叶具缘毛,易脱落。球果2年成熟,初直立,后下垂,卵圆形至长椭圆形,长3~5 cm,径1.5~3 cm,宿存树上多年不落;种鳞13~16,木质,蚌壳状,背面被短毛;苞鳞不露出。种子倒卵圆形,微扁,长5~6 mm,翅长10~15mm。银杉为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发现的松科单型属植物,间断分布于四川、贵州、广西、湖南4省区9县30多个分布点上。因生于交通不便的中山山脊和帽状石山的顶部,所以未遭到过多的人为破坏。具有喜光、喜湿、喜雾、耐寒、耐旱、耐土壤瘠薄和抗风等特性。木材含树脂,边材浅黄褐色,心材红褐色,纹理略斜,结构细至中,容易切削。本种为特产稀有树种,数量不多,应严加保护并扩大繁殖。 银杉松科银杉属常绿乔木。中国特有属,1955年在中国广西首次发现。银杉高可达20 m,胸径80 cm以上。叶长4 ~6 cm,宽2.5~3 mm。中脉凹下,下面中脉两侧有粉白色气孔带。雌雄同株,雄球花常单生2(3)年生枝叶腋,花粉具气囊。雌球果单生当年生枝下部叶腋,球果翌年成熟,球果,卵形至长椭圆形,长3 ~5 cm。种鳞13~16,蚌壳状。苞鳞长达种鳞的1/4~1/3。种子斜倒卵形,长5~6 cm,上端有长10~15 mm之翅。子叶3~4,发芽时出土。银杉喜暖湿气候,分布地区年平均气温8.4~14.8℃,年降水量1150~260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85%以上。土壤pH3.5~6.0。目前仅发现2000余株。产广西东北部、湖南东南部及西南部、贵州北部和四川东南部,海拔900~1900 m的山脊或帽状石山顶端。 银杉 003 银杉中国特有的孑遗树种。1955年以前,只在德国与西伯利亚等地发现过化石。我国植物学家钟济新等1955年于广西龙胜的花坪林区发现活银杉,引起世界各国植物学界的高度重视,被誉为“活化石”、“植物中的熊猫”。第三纪时,银杉曾遍布欧亚大陆。但在距今200—300万年前,由于冰川降临,银杉几乎灭绝。唯我国局部低纬度的地形复杂山区才有银杉幸存。银杉属松科。是常绿大乔木。树高达20余米,挺拔秀丽,枝繁叶茂。叶形细长,呈线形,叶面亮绿色。因叶背有两条银白色的气孔带,和风吹拂,闪闪发光,故名银杉。目前,银杉在世界上只分布于广西龙胜、四川南川金佛山、湖南新宁、贵州道真等地。其自然分布范围极小,个体稀少,生长缓慢,种子发芽率低,且有野兽等危害,是该大力保护与发展之树种。银杉为科学研究的珍贵材料。其木材坚硬,纹理细致,可供建筑、造船等用。树姿优美,是极好的风景树。 ☚ 水杉 银杏 ☛ 银杉 银杉yinshanCathaya argyrophylla松科。常绿乔木。枝有长枝与生长缓慢极度萎缩的距状短枝,当年生枝后期生长慢,初密生短毛,后变无毛,具微隆起的叶枕。叶线形,多少镰状弯曲,螺旋状排列,长4~5厘米,边缘微反卷,在短枝上密集,近轮状簇生,下面有2条苍白色气孔带。雌雄同株。球果当年成熟,卵圆形,下垂。种鳞蚌壳状,近圆形,不脱落,腹面有2具翅种子;苞鳞短小。我国特有的“活化石”植物,现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产于广西龙胜、四川南川金佛山、柏枝山、湖南新宁、贵州道真。 ☚ 苦草 金钱松 ☛ 银杉 银杉Yin shan裸子植物,松科。常绿乔木。叶线形,长4—5厘米,微弯,在长枝上散生,在短枝上近轮状簇生,上面中脉凹下,下面有2条银白色气孔带,故称银杉。雌雄同株。球果卵圆形,下垂,种鳞蚌壳状,不脱落,腹面有2粒具翅的种子。我国特产孑遗植物,新生代第三纪曾广布北半球,第四纪冰川后,大部已绝迹。1956年我国科学家在广西龙胜花坪首次发现,轰动整个国际植物界,引起了全世界植物学家们的高度重视,银杉的发现对高等植物进化理论的研究,以及对古生物、古气候、古地理和古地质的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材料。本属仅1种,现仅在广西龙胜花坪、四川南川金佛山、柏枝山、湖南新宁界福山、贵州道真沙河等地相继发现。现列为国家一级濒危保护植物。 ☚ 水杉 巨杉 ☛ 银杉 银杉松科常绿大乔木,为冰川时期幸存下来的珍贵稀少的古生植物,故称为“活化石”。现主要分布在广西龙胜花坪自然保护区。1956年在广西发现1040株,引起世界轰动,被称为二十世纪植物界的一项重大发现。银杉的发现,对于古气候学、古生物学、植物地理学和地质学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银杉树干笔直,枝平列,叶子细长如线,生在长枝上的呈放射状散生,短枝上的如螺旋状轮生,叶背近中脉处有两条银灰色的气孔带,银光闪闪,故称银杉。银杉木材纹理通直,木质细致,是建筑、造船、家具、电杆、矿柱、桅杆等上好用料,深受国内外的珍视。1963年,广西用人工播植银杉成功。 ☚ 山楂 广西冷杉 ☛ 银杉 银杉珍稀林木。银杉,属裸子植物,松科。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是一种高10~20米的常绿乔木。它是第四纪冰川残遗下来的珍稀史前植物。在海拔1400~1600米的我省针阔叶混交林、常绿与落叶混交林中,间或在向阳山脊的石隙、石缝中也有其生长。1979年,在新宁与城步交界处福山发现银杉58株。之后,又在桂东与资兴交界的八面山附近发现两处银杉数百株。银杉树皮为暗灰色,并龟裂成不规则的薄片。树叶深绿色,像螺旋般呈辐射状伸展,条形中略带镰状大弯曲。每年三、四月开花。银杉是较为古老的树种,对我国植物学研究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 紫竹 湖南大米桐 ☛ 银杉 银杉野生银杉分布于四川省南川县金佛山和武隆县白马山、贵州省道真县和湖南省新宁县。松科,常绿大乔木。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于本世纪50年代被我国植物学家发现和命名,称为松杉类植物的“活化石”,有“林海珍珠”的美名。树冠塔形,刚健秀丽,小叶上面有两条银白色气孔带,微风中叶片银光闪闪,故名。数量很少,包括幼苗在内仅3000株左右。对研究植物的进化以及古生物、古气候、古地理均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材质坚硬,纹理细致,在松柏类植物中属上乘,可用于建筑、造船;树姿优美,可供观赏。已采用种子和嫁接繁殖成功。1980年在金佛山建立了以保护银杉等珍稀植物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 珙桐 水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