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帛画非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帛画非衣 1972年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长205厘米,由三块棕色细绢拼合而成,中间为一长条整幅绢,上部两侧各拼接一块,呈“T”字形,就像一件短袖长衣。墓中遣策记载为“非衣”,古代“非”与“飞”相通,“非衣”即“飞衣”。帛画顶端裹一根竹竿,上系丝带,可以张举。中下部四角各缀一条青黑色麻质绦带。 出土时覆盖在内棺盖板上。画面内容可分三部分。 上部象征天国情景:右上角绘有红日,日中有金鸟写。太阳下绘扶桑树及树间的八个小太阳。左上角绘一弯新月,月中有玉兔和蟾蜍。 月下画一女子,有人认为是奔月的嫦娥,但月中既已有玉兔和蟾蜍,这一女子似应为月神。 日、月中间画一人首蛇身的神,疑是执掌昼夜和四时的“烛龙”。其下绘天阙、豹和守门的神祇。 中部为人间图景:最显著的位置绘著一个老妇人,前有两个男子跪迎,并捧进盛食物的案。后有三个侍女随从。 老妇人的形体画得远比其他人物高大,用以显示其身份的高贵。老妇身穿云纹绿花长裙袍,发上饰有贵妇特有的白珠,柱杖缓缓而行,其形体远比其他人物高大,用以显示其身份的高贵,据此可以判断她是墓主人轪侯夫人辛追。 人像之上为华盖式的屋顶。下半部画七个男子拱手对坐,前侧陈放著三鼎二壶,后侧陈设案,案上摆满耳杯等食器,似是宴飨的场面,表示家人正在祈求死者灵魂升天。 下部为地下的图像:绘一巨人在两条大鳌鱼上,托举著大地,还有龟、鸱鸮、蛇、神怪等。此画将神话与现实和谐地交织在一起,构图布局精妙有致,线条精细流畅,著色鲜艳典雅,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杰作。其用途应是属于丧葬礼俗之中的铭旌一类的旗幡,用以“引魂升天”,入圹以后,覆盖于内棺盖板。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