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夏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夏衍 【生卒】:1900— 【介绍】: 中国现代剧作家、革命戏剧和电影的组织者、领导者。 本名沈乃熙,字端轩。出生于浙江省杭县。6岁入蒙馆,依靠亲友接济读至高小毕业。1920年中学毕业,由学校以公费保送日本深造,翌年春考入明治专门学校电机科。 1927年5月因在日本参加革命活动被迫回国,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翻译出版高尔基名著《母亲》。 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夏衍被选为执行委员。1932年化名黄子布进入电影界,担任明星影片公司编剧顾问。 1933年3月,上海公映他的第一部电影剧作《洪流》,被誉为“中国电影新路线的开始”。 随后又改编了茅盾的著名短篇《春蚕》,这是中国新文艺作品搬上银幕的第一次尝试,上映后引起各界广泛注视,被认为是1933年中国影坛的重大收获。 之后,又改编了《上海二十四小时》等多部电影剧本。1932年开始话剧创作,写成大型历史剧《赛金花》。 不久,又创作独幕剧《都会的一角》、《中秋月》。1936年6月发表的报告文学《包身工》,被誉为中国报告文学的典范作品。同年12月创作了多幕历史剧《自由魂》。次年创作的《上海屋檐下》为其主要代表作。 抗战开始后又陆续写成多幕剧《一年间》、《心防》、《愁城记》、《水乡吟》、《法西斯细菌》、《离离草》、《芳草天涯》,并改编了托尔斯泰名著《复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编了《祝福》、《林家铺子》、《烈火中永生》等剧本。 他的著译颇丰,解放前出版过11种多幕剧单行本及长篇小说、杂文集。解放后出版有《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及《杂文与政论》集。 《五四以来电影剧本选集》中,收录了他的《狂流》、《春蚕》、《上海二十四小时》。近年来又相继出版《夏衍近作》、《劫后影谈》、《夏衍论创作》、《杂碎集》、《夏衍剧作集》一、二、三卷及新结集的《蜗楼随笔》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