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商隐《安定城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商隐《安定城楼》李商隐《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安定,即泾州(今甘肃泾川县),是泾原节度使的治所。开成三年(836)作者赴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做了王的女婿。婚后,应博学鸿词科考试,由于受到与王茂元对立的朋党的排斥,未中,仍返泾原,写这首诗表达他远大的政治抱负,以及受人排斥的郁愤之情。同时,这首诗通过一个小小的侧面向后人揭示出当时政治的黑暗。 首联写作者登安定城楼所见。登上高高的城楼,纵目远眺,看到绿杨的尽头处是泾水岸边平坦的沙洲。面对这塞外的城楼、绿杨、沙洲,作者不禁想到自己的失意。由阔远美好之境界,激发起诗人的远大怀抱与遭遇不偶之忧愤。于是,颔联用两个典故,以贾谊垂涕、王粲远游自况,发时世之忧、身世之感。贾谊,西汉初人,他在给汉文帝的奏疏中说: “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叹息者六。”表明对于国家政治的深切关注,为大臣所忌,后贬为长沙王太傅。王粲,东汉末年人,博学能文,因北方军阀混战避乱荆州,依附刘表,未被重用。曾登当阳楼,作《登楼赋》,抒写政治怀抱与寄人篱下的苦闷。贾谊上书时还是青年,所以说他“年少虚垂涕”。王粲因避乱由北方到荆州,因此说他“更远游”,着一“更”字形容境遇极为不堪。作者以贾、王二人自况,将忧念国事与感慨应试不第、游幕边地依人的身世融为一体。五六二句抒写远大抱负,说自己永远怀念着到老年白发时归隐江湖,在做了回天转地的事业之后寄身扁舟的范蠡。春秋时,范蠡在辅佐越王勾践成就霸业之后,即辞爵赏乘扁舟泛五湖而去。这里暗用这一典故,纵收开合,回转天地,表白自己功成身退的襟怀,起手高占地步,有高屋建瓴之势,风调峻拔,王安石认为“虽老杜无以过” (《蔡宽夫诗话》)。末二句则因自己的高情远志不为啄鼠嗜腥者所理解而发鸱鸮猜忌雏之慨。《庄子·秋水篇》说:惠施做了梁国的宰相,庄子去看他,他担心庄子来抢他的相位,在国中搜索庄子三昼夜。于是庄子前去找他,对他说,鹓雏从南海飞向北海,一路上非梧桐不歇,非竹实不吃,非甘泉不饮。当飞过猫头鹰(“鸱鸮”)所在地上空时,猫头鹰正抓到一只臭鼠,以为鹓雏要抢夺,就发出恼怒声“吓”它。现在,你惠施也来吓我吗?作者引用这个寓言故事,明志剖心,以鹓雏蔑视鸱鸮腐鼠即猜忌、排斥自己的朋党势力之愤。 纵观全诗,以登楼骋望发端,将忧念国事、抒写抱负、感慨身世、抨击腐朽融为一体,充分展示出诗人理想抱负与客观境遇之间的尖锐矛盾。全篇意脉细密,结构严谨,用典自然,比喻恰切,“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二句尤为世人传颂,展示出诗人的阔远襟怀与身处逆境仍然峻拔坚挺之精神风貌。 李商隐《安定城楼》李商隐《安定城楼》
【注释】 1.安定:郡名,即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唐时径原节度使府所在地。 2.汀洲:水边平地为汀。此处所指汀洲,应为泾州东的美女湫。 3.贾生:贾谊。据《汉书·贾谊传》,谊年青时,上《陈政事疏》,分析当时汉朝的危险形势,认为“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王粲:字仲宣,东汉末年诗人。北方大乱,他曾远去荆州,投靠荆州刺史刘表,春日曾登湖北当阳城楼,作了有名的《登楼赋》。 4.入扁舟,暗用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扶佐越王灭吴之后,放弃官爵,乘扁舟泛于五湖(太湖)归隐的典故。 5.这两句诗用《庄子·秋水》的典故:“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耶?’” 今译 登上高峻的城头呵! 远眺在百尺危楼: 绿色的杨树林外, 露出水边的沙洲。 贾谊年青时上书陈政, 却空有叹息失意泪流, 王粲春日里赋诗登楼, 也只能哀惋离乡远游。 这永远的思绪在心头, 要像范蠡创立回天的功业, 再泛于五湖、弄一叶扁舟。 不料想那些鸱鸟竟将腐鼠视为美味, 猜疑鹓鶵,无止无休。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