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桑树树形养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桑树树形养成training forms of mul-berry采取剪枝伐条方法,把桑树养成适于采叶养蚕和栽培要求的树形的技术措施。自然生长的桑树为乔木,称自然型,这种树形,采叶管理不便,不适于栽桑养蚕要求。以养蚕为目的的桑树树形是经过人工剪定养成的,称剪伐型。现有的各类树形,是在长期实践中演变而成的。依照树干(主干和支干)的不同高度分地桑、低干桑、中干桑和高干桑4类。树干极短,埋没在土内或露出地面不多的,称地桑。树干高度在70厘米以下的,称低干桑。高度在70~150厘米的称中干桑。高度在150厘米以上的称高干桑。又因树干上部拳状有无,分拳式桑和无拳式桑两种,如低干拳式或低干无拳式等。拳式桑是在桑树定形后,在最后剪定的一层支干上,齐枝条基部或留极短一段进行伐条,由残留处潜伏芽长成新枝条。每年几乎在同一部位发芽抽条,经过多年形成拳状,故名拳式桑。桑树每年伐条时,枝条基部留5~10厘米的,即由残留处的定芽抽长成新枝条。由于每年提高伐条,不形成拳状,故名无拳式桑。拳式桑树形整齐,便于伐条管理,是一种普遍采用的形式。无拳式桑在夏伐时要年年提高,树冠能逐年扩大,增加单株发条数,但到一定高度时,要进行降干处理。中国栽桑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南北相差很大,由南到北,树形有逐渐增高趋向,即华南地区以地桑为主。华东地区以低干桑为主,70年代以来,推广速成密植桑园,不少桑园已改用低干偏低形式。华北地区以中、高干桑为主,80年代向低干桑发展较多,主要树形的养成方法如下:
中干桑养成法 桑苗定植后发芽前,离地45~50厘米剪去苗干,养成主干。发芽后选留生长健壮,着生位置匀称的新梢3个,使长成枝条。第2年春发芽前,离地75~80厘米春伐,作为第1支干。发芽后每根支干选留2个新梢,使长成6根枝条。第3年春发芽前,将6根枝条离地110~130厘米春伐,作为第2支干,中干桑定型。发芽后疏芽留芽。第4年春蚕期在枝条基部或稍高处进行夏伐收获桑叶,桑园开始成林,进入盛产期。 高干桑养成法 养成步骤和剪定方法与中干桑基本相似,仅主干高度较高,支干层次较多,养成年限稍长,可参照中干桑养成方法,分年剪定养成。 杈子桑 淮北地区素有以桑树培养成桑杈的技术,以供农村打场、堆草之用的习惯。其法是:挖掘较大的植穴,多施基肥,每穴栽实生苗3~5株。实生苗在栽植当年,不加修剪,任其生长。第2年春发芽前,齐地剪去枝干,发芽后每株留1个芽,其余疏去。新枝长到150厘米时摘芯,养成杈干,摘芯后长出的侧枝,除留上端4~5个外,其余的分次除去,留侧枝的部位,就是培养杈枝的地方。第3年春发芽前,把全部侧枝从基部留1个芽处剪去。这样就能促使侧枝基部萌芽4~5个。待新芽长到10厘米左右时,选留位置适当的芽2~4个,培养成杈股。同时在杈股对面留1侧枝,成为杈辫。第4年继续培养,冬季砍下,经过整形即成3~4股的桑杈。 条墩桑 分布于西北华北部分地区,常栽于土地分界处,冬季收割枝条,作为编织材料,也有防风固沙作用。近年来已适当采用桑叶,条墩桑用压条或分根法繁殖,属实生桑类型,具有分蘖性强,枝条细直等特性。由于多年割条分蘖,根桩逐年扩大,成为桑墩。 桑树树形养成mulberry type training培养桑树树形的过程。即运用伐条、疏芽、整枝、摘芯等剪伐技术,把桑树培养成一定形状,适于栽培要求与采叶养蚕。桑树树形有地桑(无干桑)、低干、中干、高干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